【史上最透彻的分析】太极拳真的能以柔克刚吗?(二)
随著气功运动的风潮,1960年起李经梧等人开始将气功纳入了太极拳内功炼法,虽然其目的是为了推广气功和太极拳的健身作用,但是这个托辞却混淆了常人对真正内家拳技击内功的认知。由于炼法不尽相同,无论气功是和太极拳的正确动作分而行之或同时进行,均练不出真正的内劲。
秋葵的功效与作用
八段锦对身体好处在哪?八段锦是气功动功功法之一,八段锦是由八节组成,说到八段锦的优势,它能改善神经体液调节功能和加强血液循环,对腹腔脏器有柔和的按摩作用,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运动器官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太极拳很多人都在练,但是你知道太极拳的好处有哪些吗?练习太极拳对我们的身体有哪些好处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些练习太极拳的好处,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帮助!
随著气功运动的风潮,1960年起李经梧等人开始将气功纳入了太极拳内功炼法,虽然其目的是为了推广气功和太极拳的健身作用,但是这个托辞却混淆了常人对真正内家拳技击内功的认知。由于炼法不尽相同,无论气功是和太极拳的正确动作分而行之或同时进行,均练不出真正的内劲。
内家拳术以柔克刚,总是令人怀疑,因常人能说不能行。吐纳炼气运气行功,总是令人迷惑,因常人有法无可循。旧架新架大架小架,总是令人迷失,因常人有师不能得。笔者引用古经典今文献,藉由最新科学知识,讨论炼气练拳方法,养生技击并重,协助读者既致柔且至刚。
太极拳是非常注重守中,用中的。在太极拳的练拳要领当中对此有中定和中正的具体说法。虽然已经具体了,但是让人感觉还是不够清楚。其实很简单,中定说的是练拳要练出脚下生根,这样就能生根定住了。而且还要把根和腰腹这个部分联系起来。腰腹处于人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正中间。二者合到一起就是中定。“定在有隙,中在得横”说的就是这个。
何谓揽擦衣,揽者如手揽物。擦者如手挨着衣服。动作形似简单,内涵却十分丰富。几尽涵盖陈式太极拳开合、虚实、阴阳、倚正、主宾等各种对立统一之道理,并且贯穿运行中的每一个转换与行进过程之中,是老架一路的精髓所在,是老架一路的经典动作。故陈鑫在《太极拳图说》中有“世人不识揽擦衣”之说。后来各书均称该势为“懒扎衣”。其因尚无法考证。
“拳打万遍神理自见”。很多朋友练习太极拳不注重理论学习,只是盲目的瞎练。这些人认定的是陈鑫大师所讲“拳打万遍神理自见”,殊不知没有理论指导的练习太极拳只会是瞎练,很难练出好的效果来的。所以,陈鑫大师还说“理不清,延明师。路不明,访良友。理清路明犹未能,再加之乾乾之功,日久则成”。
太极拳中的蹬腿动作从技术上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涉及到肌肉协调功能、人体单腿直立的平衡稳定、蹬腿运动和神经系统的控制。太极蹬腿包括了单腿直立平衡和蹬腿两项同步任务。前者必须保证人体的直立平衡,后者完成蹬腿动作。
练习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的过程中,上肢应总有一种特殊的感觉,这种感觉类似针灸时的感觉,即酸、麻、胀,主要体现在指尖、掌心、小臂、腋窝等处。练习气功的人经一段时间的练习也能产生此种感觉,称之为得气。这种感觉可称为练习内家拳的特有感觉,我们称为拳感。现在我们用一种方法马上找到这种感觉,并记住这种感觉,要在今后练拳过程中体现出来。
这里涉及太极拳的一个重要原则“取中”,学太极拳最难掌握的就是这个“取中”。过去太极拳叫“十三势”。十三势指的是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前)、退(后)、顾(左)、盼(右)、定(中)十三种劲。其中掤、捋、挤、按,就是坎、离、震、兑四正方,採、挒、肘、靠,就是乾、坤、艮、巽四斜角,这也就是太极图中的八卦;进、退、顾、盼、定,就是金、木、水、火、土,也就是五行,合起来称为“十三势”。前八个劲中,最难掌握的是“掤”,五行中最难掌握的就是“中”。什么叫“中”?“中”就是“无过而无不及”,过或不及都不行,“过”了,拳就是僵或是散的;“不及”,拳就是懈或是懒的。所以我说肩要垂,你要掌握火候,要掌握这个“中”字,过了、不及都不行。当然对一些喜欢“端肩”的人来说,学拳时我们强调肩要垂;但肩膀端起来的人毕竟是少数,对大多数不端肩的人来说,只要平常肩的状态稍稍有点下垂的意思就够了。
大松大柔不会有危险,只要懂得用方位引进落空,敌人近身,就完全不会有危险。太极拳让别人近身,不但不会有危险,太极拳还要故意用身手制造陷阱,引导敌人攻进我身,以便四两拨千斤。这就是王宗岳祖师的「引进落空」,也是枪家吴殳所说:「见肉分枪,贴竿深入」的内家高级战技,所以太极拳不怕别人近身,反而怕别人不近身,越近身越好,别人不近身我们还要用松柔引诱他进来,甚至用补位让他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