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章

国医李辅仁介绍四大补气妙法

国医大师李辅仁教授认为,气虚体质的人最好吃一些甘温补气的食物,如粳 米、糯米、小米等谷物都有养胃补气的功效。山药、莲子、黄豆、薏仁、胡萝卜、香菇、鸡肉、牛肉等食物也有补气、健脾胃的功效。人参、党参、白扁豆等中药也 具有补气的功效,用这些中药和具有补气的食物做成药膳,常吃可以补益身体的正气。

朱明清:用头皮针创造奇迹

朱明清,朱氏头皮针创始人。在他的病人眼里,他是一位总能够化不可能为可能的神医。

最新发布
2017-02-27

彭静山:针灸秘传十八绝招

《内经?海论》中叙述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络分布周身各处,上悬贯于脑,内联于脏腑,畅气血往来,各经保持相对平衡,自然无病。经络不平衡,人就会生病,经过针灸多次而不效的疾病,可用大接经的针刺方法。

标签: 彭静山 针灸秘传 
2017-02-27

黄煌经方:运用经方的四大思维方法

《伤寒杂病论》之方,后世誉为“经方”。经方之所以经得起历代医家无数次医疗实践之反复检验者,因仲景当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之时,曾经在创造性的运用、反复验证的基础上进行过精心的筛选,其确具卓效者,才收载于书中。

2017-02-27

黄煌教授:我的八大体质详解

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

标签: 黄煌教授 体质 瘀体 
2017-02-27

丁甘仁:我运用六经辨治法湿温经验

湿从寒化,重伤脾肾阳气身冷--阳虚;汗泄--卫阳不固;胸痞--气机受困;口渴--阳虚不能蒸化津液,津不上承;苔白腻,脉细缓--阳虚寒湿内阻。【治疗】补气扶阳逐湿。

2017-02-27

徐文兵—解读三魂七魄

人有三魂,三魂的名字分别是胎光、爽灵、幽精。三魂是神的三个组成部分。人若丢一个魂还可以,丢两个魂还能活着,若丢三个魂人就成了行尸走肉了。

2017-02-27

孙曼之读医札记:我读彭子益——扶阳辩谬

大概黄氏长于《内经》《难经》《伤寒》《金匮》之理,临证经验尚少之故。其治内伤各病,果系外现燥热、内伏湿寒者,则黄氏治法甚优。

2017-02-27

彭子益圆运动功整理

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脚尖稍外分呈外八字形,膝关节稍微弯曲,尾骨尖微微内收,臀部似坐非坐;肩松肘垂,胸腹微含蓄,两手心向内在胸脐之间如抱球状;头直目正,面部似笑非笑,下颌微微内收,凝神定意,如沐阳光,呼吸自然,平行静立。

2017-02-27

毛进军:应当辨证看待“柴胡劫肝阴”

我临证应用柴胡类方剂时,柴胡的剂量据病证,依体质,常用16~40g及以上,对于较重的病证,有时用量达80g,从没有发现不良反应,而且疗效很好。

2017-02-27

名医熊继柏教你治疗各种“汗”

在《内经》中所载汗证颇多,如魄汗、多汗、炅汗、大汗、漉汗、灌汗、寝汗、夺汗、绝汗、漏泄等。历代医家研究《内经》汗证,有按五脏分类者,有从病因分类者,有依汗出的表现特点分类者。笔者认为,《内经》之汗证,约可分为以下四类。

2017-02-27

朱良春用药经验之附子

古今善用附子者,首推张仲景氏。仅以《伤寒论》六经病中用附子者而言,在太阳篇者有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加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附子泻心汤、芍药甘草附子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