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名儿科医生辞职的背后
摘要: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逃离儿科,远离儿科,成为了近年来很多儿科医生和临床医学生的无奈选择?“儿科医生荒”的难题,该如何破解?
破解之道:还儿科医生以职业尊严
考虑到社会上对儿科医生的迫切需求,拥有较强儿科专业背景支撑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于2012年开设了全日制的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方向),希望比较早地引入职业规划,助力这些有志于从事儿科医生职业的同学坚定梦想。
市卫生计生局亦建议,教育部门应加快扶持条件成熟的医学院校增设儿科专业,增加设置儿科系或儿科专业的医学院校数量,以保障儿科医生的数量和质量。
不过,也有受访者认为,如果儿科医生流失的根本原因不解决,即使在上游有更多的人选择了儿科专业,也不能保证他们能坚守这一职业。
“人付出了,就想有回报,若得不到相应的理想回报,现实点的人肯定就会逃离了。”王京芬认为,要改变现状,在医学人才培养、医院考核评价、从业人员晋升机制等各方面,都要对儿科医生有所倾斜。对此,邓筹芬也表示认同,“一个专业的重要性,绝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效益。”
“要留住人,就要从制度上去改,提高医生技术劳动的价值,还儿科医生以职业尊严,等价的付出得到等价的回报,让他们的劳动成果得到尊重。”彭彧说道。
市卫生计生局认为,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下,儿科是难以“自负盈亏”的,应加大财政投入专项建设资金,加大儿童医院的扶持力度。建议医疗机构在收入分配上要向儿科倾斜,保障儿科医生的合理待遇,充分调动儿科医生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教育部门应加快扶持条件成熟的医学院校增设儿科专业,增加设置儿科系或儿科专业的医学院校数量,以保障儿科医生的数量和质量。
有医院管理专家指出,儿科医生上游的人才培养机制、中游的医患关系、下游的激励机制都存在问题。想改变这一现状,有的需要国家层面来协调,有的医院管理方式方法需要优化,而最能收到成效的是:家长要多理解儿科医生的艰辛。
“每一个生命都非常宝贵,但疾病具有不可预见性,无论医疗如何发展,疾病也不可能百分之百治愈,医学是基于循证医学的经验科学,所以,真心希望社会对儿科医生能多些理解。”彭彧说。
针对儿童看病难的矛盾,市卫生计生局亦表示,在《江门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5-2020年)》(呈审中),已明确要求综合医院必设儿科,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需设有独立的儿科;县(市、区)级妇幼保健院要按照二级妇幼保健院规划建设,地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和服务人口超过100万的县级妇幼保健院按照三级妇幼保健院规划建设,以进一步推动儿科医院建设。
坚守者心声:
“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孩子的笑脸更美好?”
尽管远离儿科,成了一部分儿科医生和临床医学学生的无奈选择;尽管,近几年来儿科医生的工作强度越来越大,基本上每个儿科医生都在超负荷工作,但依旧有不少儿科医生选择留下。
究竟是什么动力让他们坚持下来?邓筹芬说了这样一件事:前段时间,他们接诊了一个很危重的,患有化脓性脑膜炎的孩子,高热达40℃,全身抽搐。后来,经过他们齐心协力不断调整治疗方案,治疗一个多月,孩子终于好了,没有
神经系统后遗症,看到孩子活蹦乱跳的样子,真的很开心。
“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孩子的笑脸更美好?”邓筹芬直言,儿科医生的流失率高是现实,但是留下来的医生都是很有奉献精神,很不舍得孩子。
“学医,很辛苦,但时间久了,对这份职业也会有着越来越深厚的感情,所掌握的知识也是一笔宝贵财富,一直以来,我所笃信的理念就是‘生命至上’,当你有能力去救这些孩子的时候,为什么不去做呢?”王京芬说,希望越来越多人能理解儿科,这本该是个阳光的职业。
“作为一名医院管理者和医务工作者,我深知儿科医生的坚守意味着什么。无论是儿科医生还是其他医务工作者,选择了救死扶伤,就是选择了一种终身的信仰。医生和护士这两种职业,没有信仰是做不下去的——儿科医生更是如此。”彭彧在结束采访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