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方舟健客 > 新闻频道 > 医疗服务 > 医患同行 > 7名儿科医生辞职的背后

7名儿科医生辞职的背后

2015-07-27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逃离儿科,远离儿科,成为了近年来很多儿科医生和临床医学生的无奈选择?“儿科医生荒”的难题,该如何破解?
 
  探因:儿科为何成“逃离区”?
 
  王京芬,在市妇幼保健院做了9年儿科医生。她告诉记者,当年和她同班的同学,如今已有4/5的人转行不做儿科医生了。儿科为什么会让很多从医的人避之唯恐不及?累是经常被人提起的一个字。这个累既来自身体,也来自心理。
 
  原因1:工作强度大,一天最多看179名患儿
 
  “我的最高纪录是一天看了179名患儿,那天连续工作了10小时。”有着19年从业经历的邓筹芬告诉记者,只要是坐门诊,她基本都是不喝水的,为的就是减少上厕所的时间。患者来了,就得看,要满足接诊需求,只能牺牲医生个人休息时间延长接诊,所以,坐门诊的医生基本没办法正常下班。
 
  “说句老实话,好好地吃顿饭、睡个安稳觉都是奢望。”王京芬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工作,一周工作50多个小时,经常要值夜班,“因为面对的是重症患儿,一有紧急情况,肯定要先处理,自己的事情就得往后推,所以,吃饭、睡觉都没法按时。”
 
  来自市卫生计生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量为358561人次,占该院总门诊量15.96%;市五邑中医院儿科门诊量166670人次,占该院总门诊量12%;市人民医院儿科门诊量110979人次,占该院总门诊量12.96%,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量231635人次,占该院总门诊量32.27%。由此可见,各院儿科业务量之大。
 
  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得不少儿科医生自己也成了“病人”。“很多儿科医生都有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胃溃疡、胃痛、内分泌失调等疾病。”王京芬说,因为精神压力大,失眠也是常有的事。
 
  一方面,儿科医生日常接诊任务已经不堪重负,而另一方面,科研课题、学术论文等硬件要求,也要花掉他们大量时间、精力。“住院医生要成为一名儿科主任医师,至少需要15年时间。”邓筹芬说,不少儿科医生因为没有精力顾及这些,而无法晋升。
 
  原因2:诊疗难度大,孩子无法准确说出病情
 
  儿科与其他科室最大的不同在于,孩子因为年纪小,无法准确表达哪里不舒服,只会哭和闹,因此,诊疗难度要大很多,再加上孩子病情变化快、责任大,医生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大家的期望值都很高。孩子一生病,常常来4个家长,大人的说话声,再加上孩子的哭闹声,使得我们的工作环境很嘈杂。”邓筹芬说,而在这样的环境里,你首先要学会哄孩子,必须保持耐心、细心,通过认真的检查,了解病史,根据丰富的经验,才能得出一个合理的诊断。此外,开药也很讲究,药量必须严格按照小孩的体重等各方面的状况来开,否则会出问题。
 
  “看一个病人的时间,大概是6分钟,一天至少面对100个这样的病人,再淡定的医生,时间久了,心理和生理都会难以招架。”一位离职的儿科医生说,因为工作强度之大,和承受的心理压力,最终,她选择了逃离。
 
  原因3:医疗纠纷多,言语攻击是常有的事
 
  医患关系紧张,也使得不少人选择了逃离。“儿科发生医疗纠纷的几率比其他科室高出许多。”邓筹芬说,“现在,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大家对就诊的期望值都很高,都希望一来就能看上医生,而很多时候,因为医生少,就得等数个小时,而看病的时间可能只有几分钟,那家长就可能去投诉。”
 
  此外,有些家长在遇到孩子病情变化时,首先不是配合医生治疗,而是质疑医生有没有进行好的治疗。“有时,家长不是跟疾病做斗争,而是和医生做斗争,言语攻击是常有的事。”王京芬苦笑道,每次遇到胡搅蛮缠的家长,生气摔病历,拍桌子,大吼大叫的,我们都是忍忍忍,避免事态恶化,“其实,医生和家长的想法是一样的,我们也希望帮孩子尽快解除病痛,但很多时候,孩子的病情变化是无法预料的。”
 
  “之前,就有护士,因为给孩子扎的第一针没扎进去,家长一巴掌就打过来。”邓筹芬说,作为医护人员,他们也希望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去帮助患者。医生也是人,也希望得到应有的尊重。
 
  家长对儿科医生造成的压力,以及儿科愈演愈烈的医疗暴力,使得儿科医生纷纷逃离。“人手缺乏后,加剧了患者就诊的难度,而就诊轮候时间过长,就医时间变短等就医环境长期不能改善,则让患者对儿科医生心生怨言,反过来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矛盾,让更多医学生对儿科望而却步,整个就陷入了死循环。”王京芬一语中的。
 
  原因4:收入偏低,与承受的工作量、风险、压力不成正比
 
  如果高强度的门诊工作量、精准诊断的压力以及高发的儿科医疗暴力事件,是儿科医生们必须忍受的压力的话,那么相比其他科室,偏低的收入,劳动价值得不到更好体现,这也是导致很多儿科医生决定逃离的原因之一。
 
  “在医学界,流传这样一句调侃的话,‘金眼科、银外科、马马虎虎妇产科、千万别干小儿科。’”邓筹芬说,因为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在医疗过程中必须谨慎利用药物和设备,因此儿科用药量少、辅助检查少成为一个事实,这也就意味着儿科收费少。在长期“以药养医”的大环境下,儿科医生的收入自然差其他科室一大截。
 
  市卫生计生局也表示:“在现行医院成本核算的运行方式下,与繁重的工作相比,儿科医生的薪酬较其他成人医学专业偏低。”
 
  在很多大型综合医院,儿科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几乎可以忽略,很多医院保留儿科的原因要么是因为医疗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或者是出于公益的目的。在医院,儿科永远是一个需要其他部门补贴的科室。
 
  “在我们医院,儿科的经济效益是考核指标的一部分,但我们还会综合考虑工作量、工作强度和质量来进行全面考核。我们在政策层面给予了儿科相对倾斜。”彭彧坦言,不能单纯按照经济效益来考核儿科医生。
 
  原因5:上游的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感觉不到前途的医生纷纷离开儿科的岗位。而人才流失的另一面,是无以为继。一位不愿具名的医生认为,儿科医生之所以成为了稀缺,还有一个原因在于上游的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据介绍,为了拓宽专业面,教育部1998年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中,将儿科专业作为调整专业,于1999年起停止招生。取消了儿科学专业,事实上切断了儿科医师的稳定来源。
1 2 3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资讯

相关标签 :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