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常见的糖尿病是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而糖尿病最主要的症状就是“三多一少”甚至有的患者会出现神经衰弱的表现。这就是很多糖尿病因为担心造成的表现
1型糖尿病 病人有胰岛β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有酮症酸中毒倾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青少年。
父母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存在糖尿病遗传风险,如果坚持久坐或饮食不好,就会发生糖尿病;而环境干预(吃得更好,运动得更多)则足以抵消上述遗传风险。这表明,环境因素对疾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很多研究显示,营养不良者在成年阶段这些标志会有所不同。但同时,也有证据显示,它们是能够被逆转的。这再次提醒我们其在成年期仍能够得到调节,因此需要进行早期识别和预防。
英国一项随机交叉试验旨在评估联合应用动态血糖监测(CGM)及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的闭环系统在糖尿病病程较长的T2DM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T2DM患者共计有339例,平均年龄为70岁。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与一般人群相比,T2DM患者大脑的空间功能更差,执行功能、速度及记忆力无显著差异,海马及灰质体积更小,更多存在脑梗。
研究首次引入并显示了使用个体化HbA1c目标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终点的可行性。使用维格列汀治疗可以达到个体化血糖目标,且在老年2型糖尿病人群中不存在任何耐受性问题。
无论哪一种胰岛素治疗,更关键的是患者接受教育后对胰岛素治疗的掌握能力,包括注射治疗及血糖监测的规范化。这些才是影响疗效的更重要的因素。
与单纯以降糖为目的的降糖治疗策略相比,以代谢缺陷即胰岛素抵抗及β细胞功能障碍为靶标的降糖治疗策略更安全有效。
长期应用DPP-4抑制剂能通过抑制T2DM患者中不适宜的骨代谢发挥改善骨质量的有益效应。亟需进一步研究来确定降钙素水平增高在DPP-4抑制剂改善骨代谢效应中的作用。
消渴丸作为我国首次入选国家863计划的研究用中成药,是第一个开展循证医学研究的糖尿病药物,成为我国传统医药的典范,其完美的中西组方充分达到了取长补短的显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