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酮体概述
在临床实验诊断中有三种酮体起作用它们是有两个酮酸的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它们在生理性的pH环境下以离子形式存在,以及没有酮酸的丙酮。 阴离子隙增加和酮体存在的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和酒精是常见的原因。在重症监护室的病例中,每四个糖尿病性酸中毒中就有一个酒精性酮症酸中毒。
血浆酮体正常值
经过一夜空腹,血中的β-羟丁酸0.02~0.27mmol/L(0.21~2.81mg/dl)。
经过一夜空腹,尿中酮体<0.48mmol/L(5mg/dl)。(转换公式mg/dl×0.096=mmol/L。)
血浆酮体临床意义
在不同类型的代谢性酸中毒中酮体亦不同。代谢性酸中毒通常起因于下列情况之一:
1、有机酸如β-羟丁酸和乙酰乙酸产生的增加与糖尿病或酒精或乳酸酮症酸中毒相关,例如在组织灌流紊乱中可见。尿中排泄阳离子和酮体增加。
2、HCO3-丢失,例如十二指肠液丢失所引起的腹泻。随着血钠浓度减少,血氯浓度通常是增加的。
3、酸排泄的降低,如作为肾功能不全或肾小管性酸中毒的结果。
评价代谢性酸中毒的标准是:
1、阴离子隙的计算,正常值是8~16mmol/L,阴离子隙(mmol/L)=[Na+]-([Cl-]+[HCO3-])。
2、在血清中测定β-羟丁酸和可能存在的乙酰乙酸或半定量检测尿酮体。
(1)阴离子隙正常的代谢性酸中毒:这类代谢性酸中毒与高氯酸血症相关。可能的原因包括潜在的肾小管性酸中毒,碳酸酐酶抑制剂摄入和高钾血症酸中毒。
(2)阴离子隙增加的代谢性酸中毒:因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肾衰竭、水杨酸盐中毒和乙醇类物质中毒等导致的代谢性酸中毒,可使血氯正常或偶尔减少。
(3)阴离子隙增加和酮体存在的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和酒精是常见的原因。在重症监护室的病例中,每四个糖尿病性酸中毒中就有一个酒精性酮症酸中毒。
(4)酮症酸中毒:在酮症酸中毒中,血浆中阴离子β-羟丁酸和乙酰乙酸的积聚可导致阴离子隙的上升,其与碳酸氢离子浓度的减少是成比例的。
肾脏的排泄直接取决于肾小球的滤过率,因为肾脏两种阴离子的重吸收仅达75%~85%。因此,在肾功能健全的情况下血酮和尿酮存在定量关系。已经证实,当血酮(β-羟丁酸+乙酰乙酸)达到0.8mmol/L(8mg/dl)时,尿常规会得到一个加号的阳性结果。血酮达到1.3mmol/L(13mg/dl) 时,尿常规有三个加号的阳性结果。然而因为尿常规不能检测β-羟丁酸,大约有10%体内仅有β-羟丁酸积聚的病人检验可以产生阴性结果。
该综合征主要是Ⅱ型糖尿病代谢性失代偿所致脱水引起的非酮症阴离子隙正常的高糖血症状态。它与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不同。
血浆酮体检查方法
静脉采血后立即送检,检测方法虽然所有三种酮体血清和尿定量的测定在理论上可行的,但是从实用来看,常用下列方法:β-羟丁酸的定量血清检测,乙酰乙酸少用。快速测定尿中酮体:这些实验可以同样被用于稀释血清。
血浆酮体注意事项
1、快速试验的分析灵敏度:乙酰乙酸0.5g/L和丙酮5g/L时,测不出β-羟丁酸。
2、稳定性:乙酰乙酸不稳定能迅速转化为β-羟丁酸和丙酮。因此如果要检测乙酰乙酸,样本必须立即加入高氯酸。全血中的β-羟丁酸在4~8℃可保存4h,血清或血浆中可保存48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