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失眠特效穴
失眠是一种极痛苦的疾病,对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夜间越失眠,白天越打盹,日久不愈,形成恶性循环,发生神经衰弱症。面色无华,精神萎靡,饮食乏味,头晕头痛,记忆减退等一系列症状,令人苦恼,应及时治疗为好。
穴位:
大椎,陶道,神堂,连续使用,疗效较好。另一处方针刺安眠穴,不效时可在安眠穴埋皮内针。
大椎dazhui督脉第十四号穴
定位:正坐低头,在后正中线上,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约与肩平。
陶道taodao督脉第十三号穴
定位:俯卧,或正坐低头。在后正中线上,于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神堂shentang膀胱经第四十四号穴
定位:在第五胸椎棘突下,督脉神道穴旁开3寸处。
安眠经外奇穴
定位:位于颈部,胸锁乳突肌停止部颞乳突下凹陷直下一寸处。左右计二穴。
14
翳风治牙疼
牙疼的原因很多,翳风穴所治的仅限于齿根骨膜炎的牙疼。其病源为药物治疗的并发症。
有齿根骨膜直接受冲撞,或常吹乐器,常含铁钉,常咬丝线等外伤性的;有细菌由齿髓侵入齿根骨膜传染性的。症状是有的化脓有的不化脓,疼痛是自发的,是连续的痛。在敲打牙齿时,疼痛就更加剧烈,这与齿髓炎不同,也是齿根膜炎的特征。
齿根膜炎,中医叫风火牙疼。治牙疼的穴位很多,一般针下关,颊车,也有针合谷或足三里、内庭的,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针入以后需要留针十几分钟或更长时间才能止痛。而针翳风穴,有针入痛止立竿见影的效果。
翳风yifeng手少阳三焦第十七号穴
定位:正坐位,在耳垂后方,当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中取穴。以手压穴则觉耳孔中有牵引性微痛是穴。
操作方法:用28号1.5寸针,向前下方直刺入1寸,并作轻度旋捻以增强针感。疼痛已止,可立即起针。一般病人心理是希望多留一些时间,可实际则是针入而牙痛不止时可以久留。此穴针入立即止痛,久留与不留是一样的。
15
首尾循经治疔毒
疔毒是一种由感染而发生的外科疾病,多发生在露出衣服外边的部位,而且都生在穴位各经的起止部位。最易生在手指尖,赤足的人有的生在脚指上、面部。
初起只是一个小红点,逐渐发生疼痛,伴有恶心、心闹、头晕等症状,血常规检验体现白细胞增高。
验疔方法,是用黄豆一个,放在嘴里咀嚼,如果品出有黄豆的腥味则不是疔毒,若嚼时并没有黄豆的腥味甚至是甜味,那就证明是疔毒,可以把嚼烂的黄豆吐出来敷在疔毒疮面。若没有嚼黄豆的校验,在疔毒上边涂点消炎的药也自然逐渐痊愈。
治疗方法,以针刺为最快。因为不论疔毒生在面部和手足都是各经的起止穴位或接近起止穴的各经起止邻近穴。判定是哪一经,则针其另一端的穴位。如疔毒发生在起端穴则针其止端穴,发生在止端穴则针其起端穴。起止穴或名首尾穴,针入以后,疼痛立止,恶心、心闹、头晕等症状立即消失。20分钟后再检验白细胞则恢复正常值。
还有在疔毒所起处有淋巴管发炎,一般叫做起红线。红线也是与经络走行一致的,所以章太炎说“经络就是淋巴”。
治疗淋巴管炎的方法也用针刺,用粗针或三棱针在淋巴管的前进的末端扎一针,挤出黑色的血液,其所谓红线自然消失。如果从发炎的淋巴管上每隔一寸扎一针,并挤出少许黑血,淋巴管炎消失恢复得更快。
16
腹结通便
便秘是常见病,亦老年人的多发病。主要是结肠蠕动迟缓,粪便久积结肠不能排出,引起再吸收,使粪中之毒素入血液,上则口燥舌干头晕目眩,下而固结不能进入直肠。痛苦之状不可忍受。
操作方法:在左腹结穴埋一皮内针,往往当日排便。
腹结fujie脾经第十四号穴
定位:仰卧,脐旁4寸的大横穴,直下1.3寸,上与乳腺相对。
左腹结与下行结肠相适应,皮内针不断刺激结肠使肠蠕动加快则粪便自然容易排出。
17
局部多刺治腱鞘囊肿
腱鞘囊肿多因抻、扭伤而起,易发于手腕、手背部,有大有小,往往数年不愈,或逐渐增长。针刺治疗,其法颇简便。
操作方法:
左手固定囊肿处,用0.5寸短针,以28号为宜,右手持针根据肿囊的大小而酌用针刺之多少。一般在肿处以扬刺即中心一针,四周各一针,肿块大的还可以沿根部横刺之。或出粘液,用干棉球揩之。隔日一次,数次即愈。病例甚多,不胜枚举。
18
慢性喉炎
慢性喉炎不痛,但音哑,久不愈。
穴名:喇嘛穴传自藏医,甚有效。
部位:在背后腋窝缝的缝纹头。
操作方法:
初诊以毫针刺少商,三棱针刺金津、玉液出血。隔日复诊时单刺喇嘛穴,深度1寸至1.5寸因病人肥瘦而异。少商、金津、玉液点刺出血。喇嘛穴则慢慢旋捻,平补平泻手法三进三退至5分钟。
以后单用喇嘛穴,隔日1次。留针20分钟再行前述手法,此手法旋捻要慢,不可使病人疼痛,隔10分钟行第三次手法。得气时针感下行至手指,再旋捻则上行直达于咽喉,病人感到轻快,再留10分钟起针。
初诊隔日1次,一周后每周两次,继则每周1次。以愈为度。
注意事项:
使声带休息,不要大声讲话,更不要喊叫。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并忌烟酒,讲话不宜太多。
再次郑重提醒:本文内容仅适宜针灸专业人士参考,其中方法存在一定的风险,非专业人员请勿擅自施用。
今天天医堂编辑特附文章:
彭静山老师的学医道路(励志中医人)
我学习中医是在二十年代,那时候全东北没有一所公、私立中医学校。学习中医只有三个途径:一个是家传。我的先人并没有做医生的,这当然是谈不到了。二是自学。古语说:"秀才学医,罩里捉鸡"。然而,我还是不到十六周岁的孩子,文言文都看不懂,那里比得上秀才。这条道也不通。三是师承。就是拜老师,从头学起。我只好走这个途径。
学医经过
我的第一位老师刘景川先生,是不第秀才。在辽宁省开原县那l佯的荒僻小县,只有两位凤毛嶙角的进士,举人一位没有,秀才也不多,因此不第秀才也算名流。刘老先生满腹经纶,能作诗,善制灯谜,下笔千言,文不加点。但是文章僧命,屡试不第,只好设馆教学。刘老先生的父亲、哥哥都是医生,老先生也研究医学,创办"必仁医学社",只占一问房子,南北大炕,共有二十四名学生。北炕十二名读四书五经,南炕十二名读医书。这边讲书,那边写字,彼此互不干扰。每年学费二十五枚银圆。我是孤儿,家又贫穷,由我叔父东凑西拼代交学费。一切都按照私垫的方法,讲书,念书,背书,写字,起五更上学,除按时回家吃饭以外,没有运动时问,半夜放学。所安排的课程从《药性赋》、《汤头歌诀》、《濒湖脉学》、《医学三字经》(我们叫做"四小经典")开始,加上((四百味药性歌括》,刘先生自己编的《本草汇编》七言歌,即把《奉草备要》编成歌诀,如"甘温回表生黄芪,炙温三焦壮胃脾"等等,倒也合辙押韵?易读好记。而后再学《内经》、《伤寒》、《金匮》、《本经》所谓"四大经典"以及《医宗金鉴》的几种心法、《中西汇通选读》等,两年来就读了这些医书。
刘先生善写医学论文,敦给我们怎样写论文,五、六百字一篇的文言文,每周写一篇。理法方药,无所不备。
读医书的第二年,开腻考试中医。彼时没有卫生局,由公安局卫生科办理。我们一共有六位同学去应考,只凭念会了上述有限的医书,加上会写医学论文这点本领,竟敢于一试。主考官是开原两位懂得医学的绅士。一位是当过县长的丁一青先生(辽宁省中医医院成立时,曾聘为顾问,年已八旬,耳聋特甚,任职二年,顾而不问),一位是拔贡出身的女子中学校艮王钟珊先生。所出的题并不难,平时我们都做过。
考试结果,我们六名同学的名字,金膀高悬。但是榜后出了一道布告,卜写着我们六个人的名字,说:"查某某六人,试卷虽佳,而年龄过轻,行医未免瀑人。
暂时不发给行医执照。该生等努力为之,前途无量。我们本来是在老师的鼓舞下,身入考场,见见世面,体验一下考试的情况。用诸葛亮的话说,"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自知不具备当医生的本领。但是,眼看着别人领到"行医执照"笑容满面,我们既嫠且妒,怅恫地I叫去向老师汇报。老师哈哈大笑,异常高兴。他的心理是,六名学生全部高中,而且名列前茅,医学社的名誉,从此声价_卜倍,明年曲新生将要成倍增加。可是,实际结果,适得其反。原因是这样;
有一天师娘(我们对老师夫人的称呼)抱着有病的孙女,请老师看病,我们破天荒第一次遇见这样的好机会。同学们停下读书,聚精会神地看着老师怎样看病。老师看了半天,一句话也不说。师娘急了,问;"她到底是什么病?"老师也急了,紧张而又难为情地说;"我知道她是什么病l"同学们楞了,互相用眼睛示意,原来老师不会看病。
我想,我们念医书是为了将来当医生。老师不会看病,不论他讲的怎么好,文章作的怎么高,将来和他一样,也只能去教医经。可是如果我也挂个牌子叫什么"兴义医学社",我可还是个小孩子,有谁来给我当学生?所以,第三年我便退学了。人同此心,别的同学也这样想,学生因而日渐其减。
第二位老师是刘景贤先生,他只有二十六岁,自己开设诊所,字号是"瑞霖医社"。东北的医生都各有药材,诊费药费混合在一起,没有单收诊费开方的习惯。刘先生很有名望,每天求诊者络绎不绝。他看病时口若悬河,高谈阔论,谈的一多半闲话,至于病情,只是简单的说几句,给病人丸散药多,开方很少。于是叉产生了问号:第一位老师,每天讲理法方药,辨证论冶,结果不会看病;第二位老师,病人很多,但不谈医理,病人还很满意,据说吃药有效。那么,会讲的不会看病,会看病的不会讲,我们读了这么多书,究竟理论和临床怎样联系?还是莫名其秒。
这时候,开原城来了一位针灸专业医生庙云阁先生。他专用针灸治病,偶然也用一些药,但以针灸为主(东北针灸专业医生,解放前十余年才育,但是很少),病人很多,兼收徒弟。我和刘景贤先生都邦庙先生为老师,刘先生在中医方面,是我的老师,在针灸方面是我的同学。唐先生教学方法,与,玟不同,因为病人很多,每天只教两小时。首先教给我们词息吐纳,每人都盘腿坐在炕上,眼睛半闭,叫做"垂帘",看样子象老和尚打坐似的。以后就是练臂运掌,练气运指。这一套要每天早晚自己练习,不许间断。接着就是挂线循经,学习经络走行。店先生讲经络的方法也很特殊。讲到哪一经,选一名同学,脱了衣服,把这一经的体表全都稞露出来,崩织毛衣的毛绳一条,以水浸泡,取出来放在经络循行线上,非常醒目,形象教学,讲得很生动。第三步就是点穴。唐先生说:"点穴要口传心授,每个穴掷有特殊的取穴方法,你们不可轻易外传。"到了这一阶段就分班上课,分班的标准,不以学习成绩优劣,而按交学费多少而分。
我没有钱,和朋友借了五元钱,遂被分在丙班,总共只教了七十个穴。最后一阶段又台在一起,讲配穴、手法,并让休看病人,学习扎针。唐先生说:"穴位是主要的,很少真传。"如果续交学费,还可以升级补课。我心里着急,但也无可如何。刘先生是甲班,三百六十五穴全学了,但是我问他,他说没有}己住,不知是真是假。
开原别无名医,我叔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人托入把我送到沈阳。十九岁第一次坐火车,感到处处新奇。沈阳(彼时叫奉天)十八道大街,钟鼓二楼,八门八关,人烟稠密,车水马龙,又有生平所未见的"磨电车",弄得眼花缭乱,这都不在话下。我心里所想的是不知道沈阳的这位老师是什么样的医生。
第一天去拜师,令我非常惊异。老师的诊所设在家里的外院。一进大门,古树参天,花木葱茏,满地繁花如锦,藤萝架,金蹙缸,浮水莲,点缀得幽雅清静j房后叠石为山,路旁一片平地,绿草如茵。后来才知道这是老师舞剑的场所。室内都是高级设备,沙发地毯,图书满架,古玩罗列,名人书画不少(有些东西我当时并不知道名字,如浮水莲之类)。拜见老师的时候,见老师不到四十岁,温文尔雅,举止大方。身穿串绸大衫,胸侧钮绊上悬挂半个黑大钱。当时很奇怪,以后听同学说,这是王莽钱,属于珍贵古玩,可值十几元大洋。我听了目瞪口果,舌翘不能下。
幸运得很,这第旧位老师是鼎鼎火名的马二琴先生。马老为沈阳名士,学问渊博,往来皆当时名流。
马老工诗,善书,尤爱古玩。行医之暇,品茶吟涛,舞剑弹琴。有七弦古琴一张,每当诊余,铜炉焚咀檀香,窗明几净,静坐弹"平沙落雁"等古曲,悠然自得。对大鼓书素有研究,渌通声韵{』II诂,名演员如奉派火鼓刘问霞,京韵大鼓张小轩等均受其教益,得以字正腔圆,蜚声艺坛。
马老原名英麟,字浴书。困性爱占琴,以后又得了一张琚说经过古董家鉴定系明朝严嵩之予,'世藩故物的古琴,珍爱倍至,遂自譬"二琴"。
马老最大的贡献是保存了东北的全体中医。在伪满时期,日本主张废除中医,有人说中医能治病,书要实际考验一下。证全东北调查名中医,只有马老声望最高,派人清马老到长春(伪满叫新京)。马老不去,日本用势力逼去,安置在粹华医院,是长春最l大的医院,分为十科,每科设医长一人,都是日奉人且都是医学博士。另设中医科,任马老为医长。这是摆擂台比武的形势。过了两个多月,一名化哝性腹膜炎患者,外科医长确诊,决定开刀,吉凶不能保。患者不同意,要求马老治疗。马老用金银花一百二十克、龙胆草十五克,佐以公荧、地丁、连翘、乳香、没药、黄柏,一付痛减,二付痛止,三付痊愈。日本医长检查确属治愈,非常惊异。以后由伪民生部保地司决议保留中医,改为议医,并改称中药为汉药。
从马先生学习二年,除了讲解过去读过而不理解的医经字句咀外,又补读了《温病条辨》。马老为人谦虚诚朴,为海内三张之一张寿甫先生之好友(彼时张锡纯在沈阳行医)。当时统治东三省的张作霖,常请马老看痫,人多称赞。马老笑日:"比如我开个鞋店,张大帅买了找一双鞋,并不等于我的鞋每双都特另lj好。这不算什么。"我跟马老师所受的教育,除医学、文学、诗词以外,主要是高尚的道德情操,端正的医德品行。马老师教导我们说:"对病人要脚踏实地,令心全意,不要学哗众取宠的开业术。更不可乘人之危斫斧头、敲竹杠。张大帅有饯,吃我的药也和卖给别人一样,八角钱就是八角钱,一元钱就是一元饯。"马老自己写了一副楹联以自勉:十年读书,十年临证。
存心济世,存心对天。可以想见其为人。
解放后,马老应中国医科大学之聘,任副教授。
他传授中医学术,不遗余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十年浩劫之中,遭受"四人帮"迫害,愤死于1969年。
惜哉!痛哉l我对亲爱的叔父,尊敬的四位老师,深恩_朱报,每一思及,不觉怃然!光阴迅速,转眼已过七旬,碌碌平生,一事无或,深愧吾叔吾师教育之苦。
1.清洁过程中生成大量活性氧粒子,清新口气、深度清洁保持器。 2.有效溶解顽固污渍,去除异味,令保持器洁净如新。 3.成分温和,不损伤保持器材质,有效延长保持器寿命。
健客价: ¥42用于医疗护理使用。
健客价: ¥5799成人肠胃养护
健客价: ¥238润肤、保湿、防冻裂、减轻因皮肤冻裂引起的痛痒。对冬季引起的皮肤干燥、干裂等均适用。
健客价: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