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间肌和鱼际肌萎缩容易和什么症状混淆
脊髓性肌萎缩:脊髓性肌萎缩(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系指一类由于以脊髓前角细胞为主的变性导致肌无力和肌萎缩的疾病。首先由Werdnig(1891)和Hoffmann(1893)报道,故又称Werdnig-Hoffmann病。根据起病年龄和病变程度可将本病分为4型:Ⅰ~Ⅲ型称为儿童型SMA,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群体发病率为1/6000~1/10000,是婴儿期最常见的致死性遗传病。20~30岁以上起病的SMA,归为第Ⅳ型,可呈常染色体隐性、显性和X连锁隐性等不同遗传方式,其群体发病率约为0.32/10000。
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juvenile myoatrophy of distal upper extremity),首先由日本学者平山惠造(1959)所描述,故又称平山病。本病是一种良性自限性运动神经元疾病,在临床上与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脊髓进行性肌萎缩表现相似,但预后截然不同。发病年龄为青年,受累部位多为单侧上肢远端手部肌肉,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害,病程呈良性,可自行停止。
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本病为运动神经元疾病,变性限于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特点是进行肌萎缩和肌软弱,通常自手的小肌肉开始,蔓延至整个上肢和下肢,反射消失,感觉障碍不出现。
腓骨肌萎缩症: 腓骨肌萎缩症(peronial myoatrophy)又称Charcot-Marie-Tooth病(CMT),是一组最常见的家族性周围神经病,约占全部遗传性神经病的90%。本组疾病的共同特点为儿童或青少年发病,慢性进行性腓骨肌萎缩,症状和体征比较对称,多数患者有家族史。由于以腓骨肌萎缩为主要临床特征,故又称腓骨肌萎缩症(peroneal myoatrophy)。根据神经电生理,神经病理所见,将CMT分为Ⅰ型及Ⅱ型,CMTⅠ型称肥大型(hypertrophic type),CMTⅡ型称轴索型(neuronal type)。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累及上运动神经元(大脑、脑干、脊髓),又影响到下运动神经元(颅神经核、脊髓前角细胞)及其支配的躯干、四肢和头面部肌肉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合并受损的混合性瘫痪。
骨间肌和鱼际肌萎缩专家解答疑难 更多>>
暂无相关专家答疑!
骨间肌和鱼际肌萎缩可能患的疾病更多>>
- 腓骨肌萎缩症
- 小儿哮喘性肌萎缩综合征
- 肌肉萎缩
- 小儿脊髓性肌萎缩
- 小儿腓骨肌萎缩症
- 症状腓骨肌萎缩症有什么症状?
- 诊断鉴别腓骨肌萎缩症如何鉴别?
- 治疗腓骨肌萎缩症怎么治疗?
- 找药品腓骨肌萎缩症需要吃什么药?
[看病挂什么科]
[需要做的检查] 脑脊液压力 、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 、 趾长伸肌肌力试验 、 肌电图
[最常用的药物]
- 病因肌肉萎缩是怎么引起的?
- 检查肌肉萎缩要做什么检查?
- 并发症肌肉萎缩会引发什么疾病?
- 预防肌肉萎缩要怎么预防?
- 症状肌肉萎缩有什么症状?
- 诊断鉴别肌肉萎缩如何鉴别?
- 治疗肌肉萎缩怎么治疗?
- 找药品肌肉萎缩需要吃什么药?
[看病挂什么科]
[需要做的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 、 脑诱发电位 、 视觉诱发电位 、 呼吸肌张力的测定
[最常用的药物]
骨间肌和鱼际肌萎缩对症药品更多>>
暂无相关药品!
您最近浏览过的症状
症状库大全猜您想要找的疾病:
患者关注排行榜
骨间肌和鱼际肌萎缩最新文章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