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颈部味觉性多汗怎么预防治疗
一)治疗
1.根据不同病因做相应治疗。
2.镇静安定剂如地西泮(安定)、苯巴比妥、氯丙嗪、利舍平、谷维素、溴剂等对情绪性多汗有一定疗效。
3.胆碱能药物 如阿托品、颠茄、溴丙胺太林(普鲁苯辛)、溴丙胺太林(溴本辛)等,或落叶松蕈素(agaricinum)0.001~0.003g/d,3次/d内服。
4.中医治疗 辨证用药,湿热蕴阻型,宜清热利湿止汗,方用清脾除湿饮加减(赤苓皮15g、生白术10g、黄芩10g、生地10g、生栀子10g、生枳壳10g、泽泻10g 灯心10g、竹叶10g、茵陈10g、姜黄10g、车前草10g)。
偏虚型,宜益气固表止汗,方用玉屏风散加减(黄芪10g、防风10g、白术10g、党参10g、茯苓10g、薏米仁10g、扁豆10g、当归10g、白芍10g、熟地10g、桂枝10g)。
针刺治疗:上身出汗,可选用列缺、曲池;下身出汗,可选用三阴交、血海、太溪;面部出汗,可选用大椎、通天。
局部治疗:可参照手足出汗症。
(二)预后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面、颈部味觉性多汗专家解答疑难 更多>>
暂无相关专家答疑!
面、颈部味觉性多汗可能患的疾病更多>>
- 热汗
- 代偿性多汗症
[看病挂什么科]
[最常用的药物]
面、颈部味觉性多汗对症药品更多>>
暂无相关药品!
您最近浏览过的症状
症状库大全猜您想要找的疾病:
患者关注排行榜
面、颈部味觉性多汗最新文章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