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健客网上药店!

查疾病 查症状 检查项目 查药品 健康资讯 健康问答 用药指南

共收录6767种症状

;
症状库大全   >  五官科   >  XV-现象

XV-现象

XV-现象 应该做什么检查

  1.临床类型与表现   文献中有关A-V征的分型很多,Urist将其分为V-内斜、A-内斜、V-外斜和A-外斜4型。Costenbader在Urist分型的基础上又增加4种少见的现象,即X、Y、 (倒Y)及◇(菱形)现象,此后又有人将X现象分为XA和XV现象。    (7)XV-现象(X and V phenomenon):即原眼位时轻度外斜,向正上方注视时的外斜度数增大较向正下方注视时外斜度数增大得多。 -现象( -phenomenon):即原眼位和正上方注视时外斜度数较小或无外斜,而向正下方注视时外斜度数增大。亦为V-外斜视的变异或Y-现象的反向型。   2.诊断标准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1987)规定A-V征的诊断标准为:   (1)外斜V征:向上注视时的斜度比向下注视时大(≥15△,8°~9°)。   (2)内斜V征:向上注视时的斜度比向下注视时小(≥15△,8°~9°)。   (3)外斜A征:向上注视时的斜度比向下注视时小(≥10△,5°~6°)。   (4)内斜A征:向上注视时的斜度比向下注视时大(≥10△,5°~6°)。   1.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眼球检查结果,可以明确诊断。   2.诊断标准 向上注视与向下注视时的斜视度之间的差异必须≥10△才能诊断A现象;二者之间的差异必须≥15△才能诊断为V现象,因为正常人在向下注视时也有轻度集合。为了进一步判断引起A-V现象是单纯水平肌肉因素还是有垂直肌肉因素,应以三棱镜加遮盖法或同视机做各诊断眼位的斜视度测定。正常视网膜对应者如用同视机检查还可以发现A-V现象同时伴有旋转性斜视(通过眼底照相也可证实),这对制定手术治疗方案很有帮助。   1.一般情况检查 检查裸眼(及矫正)远和近视力、外眼情况、屈光状态、屈光间质、注视性质和眼底情况等。   2.眼肌检查 除行角膜映光法、遮盖法及各诊断眼位等常规眼肌检查外,还应作如下检查:   (1)三棱镜加遮盖法检查原眼位、正上方和正下方注视时的斜视度。   (2)视网膜对应、融合功能、立体视功能检查,以及AC/A比率的测定。   (3)双眼固视野检查,了解注视范围,为选择手术方法提供依据。   (4)Hess屏检查眼外肌的功能状态。   3.A-V综合征检查中的注意事项   (1)如有屈光不正,检查时应戴矫正眼镜。   (2)看近时应让患者注视小视标,为了减少调节因素对眼位的影响,可戴 3D镜片后检查。   (3)分别测定33cm和6m注视时的水平斜度及上下注视位的斜度,有人主张重复检查3次才可作为诊断依据。   (4)多以三棱镜加遮盖法检查的斜度为准。向上或向下方转25°角检查内外斜度,有人认为转动15°角已够(Duke-Elder),因注视位置太向上或太向下容易引起假象。   (5)注意检查斜肌功能和旋转斜视   ①上斜肌功能过强的判定,依据Parks分类方法分为4级,检查双眼下转30°及左、右转30°时垂直斜度,双眼垂直斜度之差。A.1级:<10°者; B.2级:10°~19°者; C.3级:20°~30°者;D.4级:>30°者。   ②下斜肌功能过强的判定,依据孟祥成分类法分为3级:A.1级(1度):即内转时出现上斜者;B.2级(2度):极度内转时才显示出上斜者;C.3级(3度):向内上方转时才出现上斜者。   ③旋转斜视的判定采用眼底照相机照相检查,依据孔令媛测量法,正常视盘-中心凹角平均值为7.381°,变化范围为1.429°~13.333°。中心凹位于视盘几何中心平面下0.343PD。

XV-现象专家解答疑难 更多>>

暂无相关专家答疑!

XV-现象可能患的疾病更多>>

XV-现象对症药品更多>>

暂无相关药品!

您最近浏览过的症状

症状库大全猜您想要找的疾病:

    患者关注排行榜

    XV-现象最新文章

    暂无相关文章!

    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