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微信朋友圈中关于大蒜养生的文章又开始火起来了,包括大蒜能防癌、抗菌、降血脂、降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等等。
一位善于思考的朋友咨询我:大蒜已经是我们食谱中最重要的香料和食材之一,如果真有那么多功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癌症、感染、心血管病?究竟是食用方法不得当,还是大蒜其实没那么神奇?
正好前一阵子,同事发表了一篇关于大蒜医学价值的研究论文,很有影响力。在此,结合资料,我同大家探讨一下「大蒜与健康」。
被现代医学看好的大蒜
人类食用大蒜已有几千年历史,在很多文明的传统医学中,大蒜都被认为具备多种药用价值。
1. 现代医学对大蒜的关注
1858 年,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现大蒜具有抗菌作用,于是两次世界大战中,大蒜都被用于治疗坏疽。
现代医学真正开始关注大蒜始于 1944 年,美国化学家 Cavallito 从大蒜中提取出了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物质,命名为「蒜素」(Allicin)。之后,大蒜中的蒜氨酸、阿霍烯等活性物质也陆续被发现。此后的几十年里,不断有新研究发现大蒜的各种健康价值。
2. 大蒜及提取物的医学价值
有研究论文报道的大蒜及其提取物的作用包括:
(1)抗菌,包括细菌、真菌等。大量体外试验都证明了大蒜和提取物的抑菌作用;
(3)抗肿瘤;
(4)对心血管系统的益处,包括降低血脂、减少血小板凝集、降血压等。
因此,经过这些年陆续的宣传,大蒜及其制剂已经成为美国天然食补中销量最大的一种,年销售额达两千多万美元。
那么,正如我那个朋友提出的问题,既然大蒜有那么多的医药价值,我们也的确一直都在摄入,那么效果究竟怎么样,有没有实打实的数据支撑?
大蒜降血脂?试验未通过
在 20 世纪 70、80 年代,有一些零星的动物实验和小规模人体研究提示大蒜可能有降低血脂的作用,直到 1994 年,一项汇总了大量关于大蒜的研究结果的 meta 分析总结了此前的这些研究,表明大蒜真的可能有这样的作用。
尽管作者在论文的末尾非常谨慎地提醒说,纳入的研究质量都较低,还需要进一步严谨地试验才能得出最终结论,但是业界依然兴奋不已,经过媒体不断地宣传,大蒜开始深受高血脂高发的欧美人喜爱,生蒜、蒜粉、大蒜提取的胶囊等都卖得不错。
对待这种「多吃无害」的东西,医学界并不像对待那些有潜在副作用的药物那样积极求证。直到 2007 年,一项设计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大蒜似乎并没有表现出降血脂这样的作用来。
研究者找来了 192 位受试者,他们存在血脂轻度异常,但没有其他疾病。他们被随机分为四组,分别长期给予生蒜、蒜粉药片、蒜提取剂药片和安慰剂药片,这些蒜都被加入在特制的三明治中,四组的三明治看起来和尝起来几乎没有区别。这些受试者被定期抽血,在长达半年的观察期中,他们的血脂水平没有什么变化,四组之间也没有产生差别。
你可以说,吃几十年可能就会看到效果吧。可是,半年已经不短了,如果效果如此之弱,我们为何不选用那些早已研究透彻、立竿见影的药物呢?这是否也告诉我们,大蒜并不那么神奇?
大蒜抗癌?争议尚多
大蒜抗癌的结论,最早来自一些观察性的研究,发现似乎大量食用大蒜能减少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
后来,又有了零星的几项试验来证实,但设计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其中最主要的一项是我国的研究者开展的,纳入了 5000 多个胃癌的高危患者,一部分给予蒜剂加硒剂,一部分给予安慰剂。结果,5 年后蒜剂服用者患癌尤其是胃癌的风险,显著低于安慰剂组。
实际上,该研究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都不见得有保证,而且给予蒜剂组有其他添加成分,并不能说明其单独起作用。
此外,我们已经知道,大蒜有局部的抗菌作用,而胃癌的一个很重要的高危因素,便是长期寄生在胃里的幽门螺杆菌。
那有没有这种可能,即大蒜并不是直接对抗胃癌,而是通过抑制了幽门螺杆菌,从而间接减少了胃癌的发生呢?
如果是,那么我们是不是通过短期而彻底的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需要长期每天吃很多的蒜呢?
遗憾的是,目前的研究都太过粗糙,还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
全球健康新闻资讯,关注开启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