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olo Barone 等(Paolo Barone et al. ,2016)的最新一项对帕金森疾病(PD)患者为期 6 个月和 12 个月的音乐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表明 PD 患者首次运用音乐治疗对额叶功能的恢复有益,尽管这种影响往往在干预后会减弱,因此建议持续更长时间的治疗。
近年还有一项关于高龄者动作记忆的研究,却再次证实了音乐的神奇力量。 这项研究的参与者分为两群:患有轻度阿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的高龄者、健康的高龄者,他们在学习一连串动作时,配上了特定的音乐或是单调的节拍器声响。
结果发现,对于健康的高龄者而言,音乐的存在与否并不会影响动作学习,但是对于阿兹海默症患者而言,配上音乐的动作比较容易学习,此一效果可能来自于听觉记 忆与动作记忆之间的大脑神经连结(Moussard et al. , 2014)。
Clark 等(2012)回顾了音乐对于高龄者运动功能的功效,此文献讨论了 12 篇总共 309 位个案参与的研究。 音乐治疗与非音乐治疗相比较,有三篇荟萃分析(四个研究和 99 个参与者)未发现每次疗程之间有差异。
有两篇个别研究显示,相对于非音乐治疗方式而言,参与者的运动能力在四至八周的治疗后有所进步。 没有证据显示,哪一种音乐治疗方式比另一种方式来的疗效良好。
这些研究虽未显示「运动时听音乐」治疗疗程之间的差异,但还是有可能在数周治疗之后,产生累积性效应(cumulative effects),从而带来比非音乐治疗更佳的疗效。
脑中听觉区与运动区之间的连结,还有听觉讯息与运动讯息的整合,也有助于脑中风患者的复健。 脑中风常见的症状为肢体无力麻痹,针对这个症状,音乐治疗是值得一试的方法。
针对上肢麻痹无力的症状,有一种治疗方式是让中风患者弹奏电子钢琴,这种动作的特点是可以产生音乐旋律,不仅让患者心情愉悦,乐于进行此一复健项目,更重要的是,弹奏电子钢琴能在脑中造成「听 觉–运动回馈」(将声音刺激传至脑中的感觉运动区)与「运动–听觉前馈」(手指执行动作之前,将预期的声音结果传至脑中的听觉区)。
临床研究显示,中风患者经过上述的音乐治疗之后,听觉区与前运动区的连结变强了(Rodriguez-Fornells et al. , 2012),运动皮质的功能获得改善(Amengual et al. , 2013; Grau-Sanchez et al. , 2013),体感觉皮质中的手指反应区也趋于正常(Jamali et al. , 2014)。
由此可见,脑中声音与动作的讯息整合,有助于脑中风患者的运动皮质重新组织,恢复功能。 综合本节所述,运动障碍的音乐治疗,经常是利用音乐的一些内在特质去活化掌管动作与动作流畅性的脑区。
Christof Karmonik等(Christof Karmonik et al. ,2016)最新报道也称,让中风患者听其熟悉的音乐有益中风患者的康复,结果发现积极参与听音乐疗法的中风患者在随着音乐刺激血流增加受损脑区,音乐治疗的患者大脑神经功能的连通性和信息流的变化,这也许可以更好地解释和理解音乐疗法达到改善中风患者的目的。
三、音乐与情感
音乐感人肺腑,古今中外皆然。 近年有不少的脑造影实验探讨音乐情绪的神经基础,而其中针对额颞叶失智症(frontotemporal dementia)与阿兹海默症患者的研究指出,音乐情绪障碍跟以下脑区的受损有关:杏仁核(amygdala)、纹状体(striatum)、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脑岛(insula)、腹侧中央前额叶(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颞叶前区(anterior temporal cortex)、颞顶叶交界区域(temporoparietal junction)(Omar et al. , 2011; Hsieh et al. , 2012;Downey et al. , 2013)。
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杏仁核、纹状体都是皮质下的情绪枢纽,经常与眼眶额叶皮质(orbitofrontal cortex,位在腹侧中央前额叶底部)联合处理酬赏(reward),包括金钱、艺术等抽象的酬赏(Salimpoor et al. ,2013; Sescousse et al. , 2013),而前扣带回、脑岛前区所构成的显著网路(saliencenetwork)则侦测重要的外界刺激并且调控认知资源(Sidlauskaite et al. , 2014; Uddin, 2015),再者,中央前额叶、颞叶前区、颞顶叶交界区域则与察言观色、揣度他人心理的能力有关(Irish et al. , 2014; Kuhlen et al. , 2014; Schurz et al. ,2014)。
动听的乐曲或主题旋律可以视为一种抽象的酬赏(Menon & Levitin, 2005; Salimpoor et al. , 2013; Tsai et al. , 2014),音乐中的转折可以活化显著网路,而解读音乐情绪则跟察言观色、揣度他人心理有些类似(Koelsch, 2009; Escoffier et al. , 2013)。
有些音乐可以舒缓压力、减低焦虑,其感人力量可能是作用在催产素(oxytocin)系统。Di Nasso L 等(Di Nasso L, et al. , 2016)开展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显示了,音乐与 432 Hz 的舒缓频率是一个良好的协同护理工具,有效舒缓主观感知的焦虑。
音乐和医学总是一起工作,是一个有效的非药物治疗佐剂在牙科治疗时的焦虑感觉,音乐疗法的效果在牙科治疗时的重要的价值。
有一项实验显示,在手术前给病患聆听纾压音乐,可以提升血液中的催产素,让他们放松心情(Nilsson, 2009)。 另一项实验发现,歌唱课程可以提升血液中的催产素(Grape et al. , 2003)。
催产素对于各种动物行为有广泛的影响,它可以增进社会认同、人际互信、依附行为,在压力来临时,这些情感联结可以减低焦虑与恐惧,从这个角度看来,音乐就像是陪伴在旁的亲友,给予无形的支持(Chanda & Levitin, 2013)。
这个观点或许可以解释,团体音乐活动不仅能改善病患与照顾者的心情,也能让彼此更为亲近(vander Vleuten et al. , 2012)。
利用音乐来缓解疼痛,在人类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其神经机转到近几年才逐渐被揭开。 学者猜测,催产素与内生性鸦片都在音乐止痛过程中扮演重要脚色(Bernatzky et al. , 2011),脑造影实验指出,聆听音乐时,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参与疼痛感的调降(Dobek et al. , 2014),而这个脑区确实对于鸦片系统有调控作用(Taylor et al. , 2012)。
值得注意的是,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可能跟催眠的暗示感应性有关(Hoeft et al. , 2012; Dienes & Hutton, 2013)。
综合本节所述,虽然脑造影实验与临床研究已经大致勾勒出音乐情绪的神经基础,但音乐在调节情绪方面的短期效用与长期效用,涉及许多神经传导物 质、神经回路及心智历程,也可能跟听者的音乐品味、音乐能力、遗传与人格 特质、生活经验、当下或持续的精神状态有关,因此,究竟应该以什么音乐风格、乐曲、活动形式、疗程时间,来帮助高龄者调节情绪,未来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四、音乐与认知功能
高龄老人的记忆有减退的倾向,特别是工作记忆与事件记忆(Grady, 2012)。 过去的实验显示,表现欢乐情绪的背景音乐能够改善高龄者的工作记忆 (Mammarella et al. , 2007),然而若是听完一段音乐之后再执行工作记忆任务,则音乐的存在与否并不影响成人(包括高龄者与年轻成人)的工作记忆表现 (Borella et al. , 2014)。
为了强化记忆,以情绪鲜明的刺激让记忆时的脉络更加丰富,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一项实验探讨背景音乐对于高龄者陈述性记忆的影响,刺激材料为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的 G 大调弦乐小夜曲,以及马勒(Gustav Mahler)第五号交响曲的稍慢板乐章,前者为欢乐的情绪,而后者为平静沉穆的情绪。
实验结果发现,这两种音乐都让高龄者的事件记忆表现变好,其中平静音乐的效果稍佳,在语意记忆方面,这两种音乐都让高龄者的表现变好,其中欢乐音乐的效果稍佳。此外,欢乐音乐还能让提高受试者的作业速度。
Ueda 等科学人员(Ueda et al. ,2013)回顾了音乐对于高龄者失智症(AD)的功效,研究结果显示:音乐治疗对于 AD 患者的焦虑症状有中等程度的疗效,如果音乐治疗的研究期间大于三个月,疗效更为明显。 音乐治疗对于失智症的行为症状而言,则有小幅度的疗效。
目前的系统性回顾和荟萃分析的结果,发现音乐治疗对于失智症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的处理是有效的。
三项在照护机构中进行的随机控制试验显示,音乐治疗对于失智症患者(AD)的激躁症状有些短期效果,但是仍无证据显示长期效果,也无证据显示对于照护机构以外的失智症个案会有疗效(Livingston et al. , 2014)。
Bottiroli 等研究人员海指出,背景音乐可能藉由其鲜明的情绪色彩来增强记忆,而欢乐音乐则藉由提升受试者的警醒程度,来加快认知作业的速度(Bottiroli et al. , 2014)。
另一项语意记忆实验同样发现,欢乐背景音乐可以提升高龄者的作业表现, 有趣的是,背外侧前额叶的氧血红素在有背景音乐时较低,这项结果似乎暗示, 音乐可以让高龄者建立一个比较省力的策略,进行语意记忆作业时不太需要背外侧前额叶的参与(Ferreri et al. , 2014)。
结语
虽然脑造影实验与临床研究已经大致勾勒出音乐情绪的神经基础,但音乐在调节情绪方面的短期效用与长期效用,涉及许多神经传导物质、神经回路及心智历程,也可能跟听者的音乐品味、音乐能力、遗传与人格特质、生活经验、当下或持续的精神状态有关,因此,究竟应该以什么音乐风格、乐曲、活动形式、疗程时间,来帮助高龄者调节情绪。
综上,音乐治疗的效果虽然大致受到肯定,但是相关的理论体系尚未厘清,也有不少医护人员与学者专家的疑虑,未来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探索。
健脾益肾,利水散结。用于轻、中度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脾肾气虚兼痰瘀证,症见排尿无力,滴沥不尽,夜尿频多,小腹坠胀,腰膝酸软,倦怠乏力等。
健客价: ¥53可产生深度效应,直达阴茎海绵体,能改善男性勃起状态。
健客价: ¥159解毒化腐。用于咽喉糜烂肿痛。
健客价: ¥5.5润肺止咳,生津利咽。用于阴虚肺热,咳嗽喘促,口燥咽干。
健客价: ¥15.5清肺热,润燥止咳。用于干咳,久咳。
健客价: ¥18.5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健客价: ¥116解毒化腐,用于咽喉糜烂肿痛。
健客价: ¥7.8补肾强心,壮阳通痹。用于阳痿遗精,筋骨痿软,胸闷头晕,气短乏力,风湿痹痛等(也用于性机能减退的阳痿遗精,也可用于冠心病,更年期高血压,胸闷气短及风湿症)。
健客价: ¥128改善因慢性动脉闭塞症引起的溃疡、肢痛、冷感及间歇性跛行等缺血性症状。辅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所致肢体缺血症,大动脉。
健客价: ¥69.41退热消炎,清胃利便。用于头痛牙痛,口舌生疮,暴发火眼、咽喉肿痛、大便不通,烦燥口渴。
健客价: ¥25滋补肝肾,活血通络,强筋壮骨。用于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症,骨折,骨关节炎,骨无菌性坏死等。
健客价: ¥38滋补肝肾,活血通络,强筋壮骨。用于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症,骨折,骨关节炎,骨无菌性坏死等。
健客价: ¥36温肾补气,益精助阳。用于肾阳不足,精气亏损所致的头昏耳鸣,腰膝酸软,惊悸健忘,阳萎不举等症。
健客价: ¥28温肾补气,益精助阳。用于肾阳不足,精气亏损所致的头昏耳鸣,腰膝酸软,惊悸健忘,阳萎不举等症。
健客价: ¥59有镇静,利尿,活血的功效。用于惊风,癫痫,心悸,失眠,小便不利,尿痛,尿血,闭经。
健客价: ¥15健脾化湿,益气固肠。用于久痢久泻脱肛,腹胀腹痛。
健客价: ¥23改善由于慢性动脉闭塞症引起的溃疡、肢痛、冷感及间歇跛行等症状;用于预防脑梗死后的复发(心源性脑梗死除外)。
健客价: ¥35适用于接受肾移植的患者,预防器官排斥。 建议与环孢素和皮质类固醇类联合使用。
健客价: ¥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