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熊孩子刮花54辆车 家庭教育需“上位”
11月20日晚,深圳龙岗爱联爱新小区里的54辆私家车被刮花,车主们调取监控后发现,竟是4名“熊孩子”拿着石块把小区里的车辆当成了画板。
监控显示,11月20日22时35分,3名男孩和1名女孩拿着石块首先刮花了一辆宝马车,而在22时55分到23时之间的5分钟内,4名孩子似乎在比赛谁刮花的车辆多,拿着石块一路划了过去,53辆私家车都是在这5分钟内被刮花的。
当看到龙岗这54辆车被刮花时,“小孩子不懂事”是许多家长最常使用的“挡箭牌”然而,仔细想想,“熊孩子”确实有错,但“熊孩子”之所以“熊”,就是因为他们背后有这么一群“熊家长”。养不教,父之过。曾子杀猪教子诚信,孟母三迁以择佳邻。古人尚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面对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更加纷繁的人际关系。身为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为自己的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在孩子犯错误时及时地予以引导,批评指正。在孩子的是非观都还没有定型之前,家长应为孩子努力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中国的家庭教育历来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是奉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中国式溺爱原则,二是崇尚“棍棒出孝子”的粗暴式教育。关于中国父母的溺爱式教育问题,小编曾在《开车撞人母亲顶包 中国式溺爱的心理真相》一文做了阐述。现在,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另一种教育方式。
打孩子,真的是为他好吗?
>>父亲对四岁儿子的“管教”
公交车上,一个四岁的小朋友哭闹,大概原因是不愿意去幼儿园。在我们看来,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正处于分离焦虑的体验时期,不愿意和父母分别,拒绝投入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是再正常不过的。
但妈妈的先生了气,对着孩子他爸喊了起来:“你也不管管!”孩子他爸倒是挺有执行力,一把拎起孩子放到腿上,对着屁股就是一巴掌。哭闹戛然而止,全车静默了漫长的三秒钟后,孩子口中喷涌出爆炸般的哭喊。
孩子的母亲更生气了,说:“哪有你这么管孩子的!”
乘客悄声对身边的人说:“这根本不是管,这就是打。”
在很多人眼里,体罚仍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教手段,所谓“棍棒底下出孝子”。
虽然管教可以促进行为的塑造与品质的养成,体罚却并不会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什么指导性的帮助。
管教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在某些具体的情境下“应该怎么做”,而“打孩子”这件事,充其量只能让孩子知道“不能做什么”。
抛开有暴力倾向、以及通过暴力来宣泄自身情绪的父母不谈,对于大多数家长而言,打孩子,是家长们证明自己在教育中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最终底牌。
作为一名父亲,我们非常理解,为人父母在很多时候挺无助的。当办法用尽,好话说完,孩子依然不去做我们希望他做的事情,暴力就有可能成为最后逼不得已的选择。
父母们总会为自己开脱:“我是打了他没错,可我不是为了他好吗?”
但这并不能构成打孩子的理由。原因很简单:你以为通过“打孩子”能让孩子越来越好,可实际上,“打孩子”这件事情,会带来巨大的身心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