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治疗 > 药物治疗 > 抗抑郁药吃了到底会不会产生依赖性?

抗抑郁药吃了到底会不会产生依赖性?

2015-11-23 来源:健客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抑郁症患者的特点是消沉、消极、低落、活动减少,这是因为大脑神经元“兴奋”不足,或者遭到了“抑制”。因此抗抑郁药对神经元的作用大体可分为两种:增强兴奋,或减轻抑制,最终达到“兴奋”的目的,具体途径有很多种。

  >>相关阅读:

  中国人抑郁症与缺乏维生素B1有关

  N-C脑神经回路调控体系 治抑郁症1-3天明显见效

  别让抑郁症打败你 正视它获得重生

  抗抑郁药真的不会依赖吗?

  那么,这么多种从老到新的抗抑郁药,真的没造成依赖这回事吗?

  也不尽然。

  根据文献记载,一些抗抑郁老药,如“苯环丙胺”和“阿咪奈丁”,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和“甲基安非他命”一起,被列入“管制药品”。因为,它们真的有确切的成瘾作用。

  而众多抗抑郁新药,虽然有些(比如帕罗西汀)突然停药后会出现强烈的“撤药反应”,然而它并不足以被打上“导致依赖”的标签。

  也就是说,目前我们能吃到的新型抗抑郁药,并不会造成依赖问题--只是,出于对安全和疗效的考虑,不适合自己突然停药。

  坚持吃药,就能治好抑郁症吗?

  抑郁症患者在刚刚确诊时,可能会有释然感:不是我本身不努力、太苛刻、或对人态度太差,我只是生病了,那些不是我的“罪”,出问题的不是我,是病。

  这对在初期缓解痛苦体验帮助很大,但不是长久之计:问题其实还是出在病人身上,而医生隔离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让病人更好地面对、解决问题。

  如果结果变成持续地回避自己与问题的关系,对状态恢复没有好处。

  这就像不能把责任都推到药身上,认为“我在渐渐好起来了,药会让我康复”,或者“我怎么都好不起来,是药没用”。

  也就是说,光等着药把病“治好”,不够。

  目前公认最有效的抑郁症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只吃药可不可以?

  也可以,但是必须意识到,药物只能控制症状,不能根除病因。

  抑郁症究竟还能好吗?

  很遗憾,有些人就是天生易感,容易陷入消极思维的循环,容易在特定的季节产生不良体验--这似乎是件大不公平的事:“命定了我会罹患抑郁症”。

  然而,谁说事情不能往好的方面看呢?

  ◆抑郁易感者多是内向的,节省大量社交时间来自我提升,从而让生命更有质感;

  ◆多是敏感的,情感体验丰富细腻,充满艺术细胞,更能产出文学、艺术作品;

  ◆多是高自我要求的,做事更努力、认真、精益求精。

  这些样子,是并未处在发作期的抑郁症患者“本来的样子”。抑郁发作期间,患者的主观体验极差,于是把自己原本的优势也想得一无是处。

  于是,家人、朋友(以及咨询师)的无条件支持,就变得格外珍贵。

  这时候,除了吃药缓解症状,患者更需要坚强地面对自己,需要看清,究竟是什么问题让事情变糟了。

  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各种“过犹不及”。可能,在某种巨大的压力下,自己的某项特质走向了一个极端,比如对自己要求苛刻到根本无法完成既定目标,心思敏感到被人看一眼就哭,跟人交往得太少,以致于跟人类社会脱了节……

  心理治疗可以帮患者更容易地发现问题、比较快地产生掌控感,但它和药物一样不是最终手段,最重要的,还是患者“我想好起来”的意志力,和由此产生的行动力。

  比如正视问题,比如尝试(起初会很辛苦)成为一个有弹性的人,比如按时按量服药,比如保持跟他人的接触与联系,比如寻找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比如养成一个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

  整天不开心,没什么大不了的,正常人也只是在一些时候开心--连精神发育迟滞者也不会傻笑一整天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接受“情绪的正常波动”。

  有时提不起兴致,也沒问题,有空发个呆、没空麻木地工作就得了。感觉状态不够好,我们可以主动地调节,脑子里想得再多、再好,都不如卷起袖管真正做一件事。

  就比如会问这样问题的抑郁症朋友,担心这么多,暂时还没必要,因为,咱们还根本没开始吃药呐……对了,开始吃药前,下载一个“丁香医生”App吧,它能提醒您每天按时服药喔!

 

1 2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