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淋巴细胞白血病别名:前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本病病程可以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以慢性居多。始发症状包括疲乏、虚弱、体重下降、纳差,常有低热及复发性口腔溃疡,少数患者有骨痛及获得性出血倾向。脾脏肿大是本病的特征,可有巨脾,肝脏呈轻到中度肿大,B-PLL很少或没有淋巴结肿大,而T-PLL淋巴结肿大常见。T-PLL患者尚可有躯干、面部、手臂皮肤受累的相关表现,通常在早期即已出现,常表现为面部及耳周弥漫性浸润性红斑,无脱屑、非痒性红皮病;某些病例皮肤浸润酷似蜂窝织炎,对抗生素治疗无效。极少的病例可有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白血病性胸腔积液或腹水。一些病人可有心肺并发症。
综合国内、外文献,PLL的诊断标准如下。
1.多见于50岁以上患者,脾大明显,病程呈进展性。
2.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幼淋巴细胞>55%。
3.幼淋巴细胞特征为胞体较大、质呈嗜碱性、核染色质浓密,核仁清晰、核质比例低。
4.免疫表型 B-PLL:SIg高表达,CD19、CD79b、CD7、CD22阳性,CD5、CD23阴性。T-PLL:CD2、CD3、CD4、CD5、CD7阳性。
5.能排除CLL。
诊断评析:老年人脾明显肿大、病程呈进展性、血白细胞数及淋巴细胞明显升高,且有核仁,即可基本诊断为PLL。如核仁不典型者,可行Fulgen染色证实。因此,临床表现及血液形态学检查为诊断的基本依据。为了区分B-PLL和T-PLL,临床表现可提供线索,确定需依赖于免疫表型检测。
主要应和其他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鉴别。
1.CLL 两者均以老年人居多,都有脾大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明显增高。主要鉴别点:①CLL大多病情进展缓慢,病程可长达数年,甚至10余年以上,而PLL病情呈进展性,治疗反应差,生存期仅1年左右。②PLL的血白细胞增高幅度远高于CLL,3/4的PLL白细胞>100×109/L。③PLL的淋巴细胞带清晰的核仁,而CLL的淋巴细胞为成熟的小淋巴细胞,无核仁。④免疫表型不同。T-PLL是否需和占CLL中1%以下的T-CLL鉴别尚有争议。多数作者认为T-CLL实际上为T-PLL的变异型,故无鉴别价值。
此外,10%的B-CLL的白血病细胞呈混合性,即以小淋巴细胞为主,但尚有10%左右的淋巴细胞为幼稚型,可有核仁,有时可高达50%,称为CLL/PLL。80%的CLL/PLL,其幼稚淋巴细胞比例稳定,临床表现、免疫表型、病程及生存期和典型的CLL无区别,有人称为CLL的变异型。此外,20%的CLL/PLL在病程中可转化为典型的PLL,转化后平均寿命仅9个月。属CLL变异型的CLL/PLL,根据临床表现及免疫表型,可和PLL区分。转化型CLL/PLL,根据转化前存在典型的CLL临床及免疫表型特点,也不难和PLL鉴别。
2.毛细胞白血病(HCL) HCL具脾大、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的特点,故也需和PLL鉴别:①HCL患者外周血以全血细胞减少居多,而PLL者血白细胞必明显增多。②HCL的淋巴细胞为毛细胞(HC),PLL的淋巴细胞大多有核仁,形态上两者明显不同。③HCL的HC耐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阳性,而PLL为阴性。④免疫表型不同。⑤电镜:HCL可见显著的毛状凸起及板层,核糖体复合物,PLL则有明显的核仁。
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ALL患者血及骨髓有大量幼稚淋巴细胞,有时脾也明显肿大,也需和PLL鉴别:①ALL以儿童及青少年多见,PLL则主要见于老年人。②ALL常伴浅表淋巴结肿大,而PLL少见,仅见于部分T-PLL。③形态学上ALL的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染色质较PLL细,核仁不如PLL清晰。④免疫表型,B-ALL表达较早期抗原,如CD20、CDl9、CD10,而B-PLL则表达较成熟抗原,如SIg等。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找问答
暂无相关问答!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找药品
暂无相关药品!
用药指南
暂无相关用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