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库大全   >  小儿科   >  小儿莱施-尼汉综合征

小儿莱施-尼汉综合征别名:先天性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陷

小儿莱施-尼汉综合征

(一)发病原因
莱施-尼汉综合征属于伴性隐性遗传的先天性代谢病。Seegmiller于1965年证实本综合征由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ypoxanthine-guanin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 , HGPRT或HPRT) 缺陷,致嘌呤代谢异常,尿酸蓄积。HGPRT 是嘌呤补救途径的重要环节,它将次黄嘌呤和黄嘌呤转化为核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IMP)和鸟嘌呤核苷酸(GMP)。LNS的遗传学特征为X性连锁隐性遗传,母亲为基因携带者,专侵犯男孩。
(二)发病机制
本病的基本生化异常是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缺陷。HPRT基因定位于Xq26~q27.2,包括9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共计57kb。本病的致病基因突变为点突变或缺失,有多种突变类型。正常时HPRT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中,在脑的基底节内活性较高。本酶的功能是使磷酸核糖基转移到次黄嘌呤和鸟嘌呤,分别形成次黄嘌呤苷酸(inosinic acid,IMP)和鸟苷酸(guanylic acid,GMP)。IMP和GMP对于嘌呤的合成有反馈抑制作用。患病者由于HPRT缺陷,IMP和GMP合成减少,对嘌呤合成的抑制作用降低,嘌呤合成增多,致使其终末产物尿酸大量蓄积体内,出现高尿酸血症。HPRT的部分缺陷表现为痛风,完全缺失则表现为Lesch-Nyhan综合征。本病确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几乎完全丧失,推测D1-多巴胺拮抗因子可能与本病的神经系统表现,尤其是自残行为有关。

推荐药店

同仁堂

小儿莱施-尼汉综合征找问答

暂无相关问答!

小儿莱施-尼汉综合征找药品

暂无相关药品!

用药指南

暂无相关用药指导!

小儿莱施-尼汉综合征找医生

更多 >
  • 李荔 李荔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儿童保健科
  • 王晓鸥 王晓鸥 主任医师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内分泌科
  • 朱红麟 朱红麟 副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小儿科
  • 青华 青华 主治医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 沈小波 沈小波 副主任医师
    武汉市第六医院
    急诊科
  • 卞金陵 卞金陵 主任医师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心血管内科
  • 吴晓燕 吴晓燕 副主任医师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
    小儿科
  • 母代斌 母代斌 副主任医师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理咨询

小儿莱施-尼汉综合征找医院

更多 >

相关药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