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治黄疸六法
临床必须辨清热偏重、湿偏重、湿热并重三种情况,根据湿热主次变化,从药味多少,药量轻重方面加以调配。必须注意苦寒太多常易损伤脾胃,即使偏于热重,在病势获得顿挫后,亦应酌情减轻药量,不宜大剂持续滥用。
秋葵的功效与作用
国医大师李辅仁教授认为,气虚体质的人最好吃一些甘温补气的食物,如粳 米、糯米、小米等谷物都有养胃补气的功效。山药、莲子、黄豆、薏仁、胡萝卜、香菇、鸡肉、牛肉等食物也有补气、健脾胃的功效。人参、党参、白扁豆等中药也 具有补气的功效,用这些中药和具有补气的食物做成药膳,常吃可以补益身体的正气。
朱明清,朱氏头皮针创始人。在他的病人眼里,他是一位总能够化不可能为可能的神医。
临床必须辨清热偏重、湿偏重、湿热并重三种情况,根据湿热主次变化,从药味多少,药量轻重方面加以调配。必须注意苦寒太多常易损伤脾胃,即使偏于热重,在病势获得顿挫后,亦应酌情减轻药量,不宜大剂持续滥用。
要达到补泻的目的,进针以后,往往需要一定的手法,手法虽然形式不同,但对机体产生的都是一种效应,这种效应,通过对机体产生的治疗作用表现出来。临床中要选择适当的手法,注意针刺方法、刺激强度、持续时间等各方面,以达到最佳效应。
经请教秦老,他讲心脏出现早搏,主要为心阴虚。心阴虚则心阳相对亦不足,用桂枝助心阳,但量大则心阴更虚,故用少量桂枝以调整心之阴阳平衡即可,画龙点睛。秦老一句话,使我体会到治疗心脏早搏的微妙所在,在数十年医疗生涯中受益匪浅。
数千年的中医发展史,由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名家在书写刻画,形成了越来越丰满的脉络。身为新中医人的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习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学术经验,还有他们行医治学的精神。
佐以防风走表而祛风邪,合黄芪、白术以益气散邪;三药合用,托里固表,使玄府闭合有度,故能治疗表虚之自汗。这犹如一屏风护卫于肌表,故得玉屏风之名。
蒲辅周,现代中医临床大家,其医术精湛,治学严谨,精于内、妇、儿科;临证用方,博采众长,经方、时方合宜而施,又多有演绎。多数方子,药简效佳,蒲老制方之精妙,可见一斑。
子宫内膜异位症总以血瘀痰阻、肝肾失和为主要病机,因证情复杂,症状因寒热虚实,气血痰瘀,脏腑受损侧重不同而有所不同。由于其病机复杂,侯老对其分型诊治亦各有侧重,分别从寒、热、虚、实、气、血、痰、瘀论治者均有。
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中各方之用细辛者,据粗略统计,包括加减方在内约有19方,一般均超过了这一限量。在19方中,除乌梅丸为“丸剂”细辛用量“六两”,赤丸为“丸剂”细辛用量“一两”,侯氏黑散为“丸剂”,细辛用量“三分”外,其余汤剂16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