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疾病 > 中医儿科 > 暑热症的中医治疗法

暑热症的中医治疗法

2014-10-04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暑热症为婴幼儿时期一种特有疾病,临床以入夏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汗少为特征,秋凉后症状可自然消退。发病原因,一般认为气温炎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汗腺分泌减少或缺乏所致。我国东南及中南地区多见,发病多在6~8月。有些患儿常可连续发病数年。

  【病因病理】

  本病发病内因为体质虚弱,外因为夏季暑热熏蒸。小儿感受暑气后,蕴于肺胃,灼伤肺胃之阴津,阴津受损,内热炽盛,则发为高热,口渴多饮。暑热易于伤气,气虚下陷,气不化水,水液下趋膀胱而小便增多。肺主皮毛,又司腠理开合,肺津为暑热所伤,化源不足,水液不能敷布,肌腠毛孔闭塞,故汗闻或出汗甚少。汗与小便同为阴液,汗闭则尿多,尿多则津伤,故饮水自救。若病情迁延,或素体脾肾不足,内之真阳不足,易出现热盛于上,阳气虚于下。

  【诊断要点】

  1.有明显季节性,多在夏天6~8月发病。好发于2~5岁体弱儿童及弱智儿童。

  2.高热可持续在39~4iC之间,可持续3~4月之久,当外界气温下降时,可暂时体温下降,秋凉后多能自愈。次年可复发。

  3.口渴、多饮、多尿,每天排尿次数可达20次以上,尿液清长。皮肤干灼无汗或少汗。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辩证分型】

  1.暑伤肺胃症状:发热持续不退,口渴引饮,皮肤灼热,无汗或少汗,小便频数,色泽淡黄,烦躁不宁,口唇干燥,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数。

  证候分析:冒受暑气,蕴于肺胃,灼伤阴津,津亏内热炽盛,则长期壮热不退,口渴引饮,烦躁不宁,舌质红。热伤肺津,化源不足冰液不能敷布,则肌肤灼热无汗或汗少。气不化水,多饮而水液下趋,故尿多而色淡。舌苔薄黄,脉数,均为暑伤肺胃,内热炽盛之象。

  2.下虚上盛症状:神萎,虚烦不宁,发热日久不退,面色苍白,下肢欠温,口渴多饮,尿多清长,频数无度,大便稀搪,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脉细数无力。

  征候分析:发热日久,证属虚实并见,脾肾两虚,肾阳命火已亏,故面色苍白,神萎纳呆,便溏肢冷,小便清长。暑气耗阴,水不济火,心火易旺测虚烦不宁。舌淡苔薄,脉细数无力,均为下虚上盛,虚实并见之象。

  【分型治疗】

  1.暑伤肺胃治则:清暑益气。

  主方: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

  加减:病初壮热无汗,加香薷10克、羌活10克;

  烦渴引饮,舌苔黄燥,加生石膏30克、鲜生地10克;

  纳呆食少,加白术10克、麦芽10克。

  主方分析:本方为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要方。

  方中西瓜翠衣清热解暑,西洋参益气生津为主药,荷梗、石斛、麦冬清热生津,黄连、知母、竹叶清热除烦,粳米、甘草益胃和中。

  处方举例:

  西洋参6克(另煎)石斛10克麦冬10克黄连3克竹叶6克知母10克西瓜翠衣10克荷梗10克甘草6克

  2.下虚上盛治则:温下清上。

  主方:温下清上汤加减。

  加减:心烦口渴,加莲子心3克、玄参10克;口渴不止,小便清长,加金匾肾气九10克(包煎);大便稀薄,加山药10克、扁豆衣6克。

  主方分析:本方为虚实并治,寒热并用之方。方中附子温肾阳,黄连清心火,磁石潜降浮越之阳,补骨脂、菟丝子、覆盆子、桑嫖蛸、莲须温肾固涩,天花粉、蛤粉清热生津止渴。

  处方举例:

  附子6克(先煎)黄连1.5克补骨脂10克菟丝子10克覆盆子10克桑嫖蛸10克莲须6克天花粉10克磁石30克(先煎)玄参10克

  【中成药】

  1.生脉饮每日2次,每次1支口服。适用于暑伤肺胃。

  2.缩泉丸每日2次,每次3克吞服。适用于下虚上盛型小便频多时。

  【简便方】

  1.蚕茧20枚,红枣20枚,煎汤代茶。适用于小便频多,发热不退的患儿。

  2.西瓜皮50克,鲜荷叶1张,地骨皮、生地各10克,煎汤代茶。适用于暑伤肺胃。

  【其它疗法】

  五绝指针疗法周身多经脉调理治疗

  【注意事项】

  1.患儿居室保持空气流通,清洁凉爽。必要时可使用空调,一般室温控制在摄氏26~28℃,不宜过低。

  2.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适当补充一些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3.注意小儿体温变化,常用温水洗浴,以帮助降温散热。勿滥用抗生素。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