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疾病 > 中医内科 > 慢性胃病贵调气而致中和

慢性胃病贵调气而致中和

2014-08-18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核心提示:慢性胃病,多属中医的“胃痛”、“痞证”范畴,治疗应以补益脾肾、疏理肝气为契机,刚柔相济,佐使相宜,重在调理气化,使病势迎刃而解,谓“气化而愈者,愈出自然”。

  气机不畅、气化失司是慢性胃病的主要病机

  慢性胃病,多属中医的“胃痛”、“痞证”范畴。其形成有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两方面。本虚表现在肺、脾、肾三脏气虚或气阴两虚,其中以脾虚更为突出;邪实有水湿、湿热、瘀血、浊毒四个方面,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根据传统的中医理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体先天禀赋怯弱、脏腑虚损、卫气失固者易感风湿、风热、湿毒之邪,邪气久蕴不去,则蕴久化热,热伤脉络、血溢脉外,而为瘀血,湿热毒夹瘀,加之热耗阴精,水湿不化、闭遏难出,使湿热瘀互结脏腑经络,使本病呈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之顽疾。由于脾肾虚损,脾失健运,不能正常运化水湿,水谷精微不化;气机升降出入失调,气机逆乱,血行瘀滞、浊毒壅塞,水湿浊毒又反伤脾胃,形成因虚致瘀、因瘀致虚、虚实夹杂之恶性循环。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气虚则气机升降失常,中焦失健,加之患者多有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易疲劳、情绪躁动等现象,故多有肝气郁结反乘脾胃,中焦气机郁滞,脾失健运,正气不得复;气血、津液郁滞不畅,而致气机逆乱、气化不利、脏腑功能失调。

  扶正祛邪、调畅气机为慢性胃病的主要治法

  慢性胃病以正虚邪恋为特点,临证时要权衡标本缓急、虚实兼顾,立方遣药要以补配消,以塞配通,疏通气机,以调理脏腑功能及调畅逆乱之气机,使阴平阳秘,元气生生不息。

  平补缓攻,动静相宜

  抓住慢性胃病“正虚邪恋”的病机特点,单纯补益或补益太过,湿热毒瘀非但不能祛除,反而使湿热毒瘀滞留加重,使气机升降受碍,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肝气不疏,导致正气更虚;若攻伐太过,湿热毒瘀虽祛,而元气大伤则气机升降出入无力,体虚不复,导致疾病难愈。因此在治疗上,采取补益脾、肺、肾之平补,清利湿热、活血化瘀之缓攻。补益多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大枣、甘草、枸杞子等平补之剂,而且加用鸡内金、砂仁以防止补益太过而致气机壅滞或碍胃,用之取其补而不滞之功效。此即《内经》“动静相召”之义。所谓动药,是指药中善于行散走窜之品,静药是言药中具有补养助益之能者。以补配消,以塞配通,即是在静药之中适量加入动药,既行补之滞,又增补益之力。清利湿热多选用黄芩、黄连、黄柏、公英、败酱草、藿香、佩兰、香薷等清利之品,活血化瘀多选用丹参、桃仁、莪术、元胡、五灵脂、三七、白芨、蒲黄等,以达到清利湿热、活血化瘀、祛邪而不伤正。顺气消胀多选用陈皮、枳实、厚朴、腹皮等,行气止痛多选用香附、木香、元胡、郁金、青皮、佛手、香橼等。总之,平补缓攻,动静相宜,以协调人体阴阳,和畅气机,方能达到正虚得补,邪去病却的目的。

  疏理肝气、调理气化

  慢性胃病以正虚为主,存在湿热毒瘀等病理产物,治疗时,应注意疏肝气、健脾气,以达到“气行则水运”之目的,使枢利之气机得以调畅,五脏六腑功能得复。

  肝的特性喜升而恶降,喜散而恶敛,根据临床所见,慢性胃病常因肝气郁结,反乘脾胃而致病情反复发作,又因久病不愈、气机不调而致肝气不得舒畅,使病情逐渐加重。在治疗慢性胃病时,辩证审因,在大队扶正固本、清利活血的药物中酌情加入疏理肝气之剂,多采用柴胡、川楝子、陈皮等。此类药物多性温味辛,既可通达气机,又能醒胃悦脾,若只清利、活血,不懂行气,则如同死水,邪实终难以祛除。但芳香药物施之不宜,有化燥伤阴之虞,为医之忌,故应用芳香理气药物时,往往结合病情,巧妙构思,佐以酸甘生阴之品,除燥防烈,如阴虚者加生地、沙参、石斛、白芍、甘草等。

  总之,治疗慢性胃病,以补益脾肾、疏理肝气为契机,刚柔相济,佐使相宜,重在调理气化,使病势迎刃而解,谓“气化而愈者,愈出自然”。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