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病毒性肺炎的复杂性,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人们在长时间的休假和“独处”后,人们难免会情绪抑郁,人人自危。各种中西医疗法在微信和公共平台上纷纷发表中医中药针灸等治疗方法。中医中药针灸是中国卫生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医学将会对新型病毒性肺炎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本人从事中医针灸工作30余年,身感中医学的博大精深,特别是中医学的预防医学观----治未病思想,是每一位中医师追求的最高境界。下面我将把中医学的预防疾病思想简介如下,希望能够对当下人们有所裨益。
01、中医治未病思想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自《黄帝内经》,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就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历代医家乃至现代医学对“治未病”思想都极为重视。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治未病包含三种意义:
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
三是预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治愈后遗症。服务范围涵盖所有人群和疾病科目。
02、治未病的四个状态
“治未病”针对人们所处的四个状态,采取中医治疗的基本法则。
1、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指未患病之前先预防,避免疾病的发生,这是医学的最高目标,是健康未病态的治疗原则,也是每一名高明医生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在“治未病”的措施方面,我们主张首选绿色疗法,比如针灸—足三里,三阴交(健脾补肾),推拿(腹部可以排便消食等);按摩头部—太阳、四神聪(改善脑部循环);中药疗法,药粥,药茶。及深受人们喜爱的健身项目如太极拳、健身操、瑜珈等就可帮助人们强身健体,增强体质,延年益寿。最好是在明确自身体质状态的前提下,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另外健康规律的生活和平和恬淡的心态也是至关重要的防病措施。
2、欲病施治,防微杜渐:指在疾病无明显症状之前要采取措施,治病于初始,避免机体的失衡状态继续发展,这是潜病未病态的治疗原则。中医体质辨识就是通过对病人身心状态的分析,确认其身体的寒热虚实阴阳偏颇,针对个体体质的特殊性,积极改善特殊体质,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从而实现对特殊人群的病因预防,阻止相关疾病的发生。比如一个亚健康的人,整天疲乏失眠,缺乏热情,通过体质辨识,中医认为他是肝气郁滞,应当在肝俞、脾俞、太冲、足三里等穴位上给以针刺、按摩或拔罐等治疗,以疏肝理气,调理脏腑气机,使肝气得以疏泄,脏腑功能归于平衡,机体恢复健康状态;如果一个人一天三餐吃不香,腹部胀满,二便不调,通过体质辨识,我们认为他是脾胃虚弱,在胃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针刺,按摩或艾灸。这样,我们可以把有些疾病预防在初始阶段。
3、已病早治,防止传变:指疾病已经存在,要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防其由浅入深,或发生脏腑之间的传变。这是已病未传态的治疗原则。比如高血压病人,我们要防止其并发心、脑、肾的改变;中风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的同时,要及早治疗他的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糖尿病人在治疗中,要及早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
4、瘥后调摄、防其复发:疾病初愈正气尚虚,邪气留恋,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机体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之时,要注意调摄,以促进并提早日康复和防止疾病复发。即使是感冒初愈,病人也要注意避风寒,多休息;而手术后的病人更是气血两伤,增加饮食营养和适当的康复锻炼是极其重要的。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在日常保健中,必须进行腰背操的锻炼。颈椎病必须进颈部保暖,及颈肩部的康复锻炼。
03、治未病的整体观念
1、天人合一的养生观。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就像鱼在水中,水就是鱼的全部,水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到鱼,同样的,天地的所有变化都会影响到人。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的调整。
2、阴阳平衡的健康观。阴阳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养生的目标就是求得身心阴阳的平衡。什么是阴呢?阴就是构成身体的物质基础。什么是阳呢?阳就是能量。阴阳是相对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动的、发热的、都属于阳;凡是向下的、往里的、发冷的、都属于阴。身体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阳过盛或阴过盛,阴虚或阳虚,只要设法使太过的一方减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阴阳再次恢复原来的平衡,疾病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了。所以,中医养生高度强调阴阳平衡,健康一生。
3、身心合一的整体观。中医养生注重的是身心两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锻炼保养,更注意心灵的修炼调养,身体会影响心理,心理也会影响身体,两者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人的身与心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人就会身心悦愉,健康长寿。
04、中医及西医的健康状态
医学是研究生命规律的科学。当今医学的目标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体现人文关怀。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将人群的健康状态分为三种:一是健康未病态;二是欲病未病态;三是已病未传态。综观全球自然学科只有一个通行的学术体系,而医学则不然,至今仍存在中医与西医两个独立的体系。面对现实人们关心的是健康长寿,需求高质量有意义地过好每一天,由此可见取中西医学之长互补互动,发挥各自的优势服务于人类的保健医疗事业,应是中医与西医的共同愿望。近年我国政府大力倡导与扶持“治未病”理念的宣教及相关保健的健康工程。经过几年的建设,“未病先防,即病防变,已病防传”的理念越来越为广大老百姓认可,人们把养生,保健,预防,健康管理的理念,方法贯彻到每个个体生命全过程,重视疾病发生前的综合预防和干预十分重要。
中医治未病理论凝集着历代中医们的思想智慧结晶,蕴藏着许多行之有效的思想和具体方法,它是中医文化理论的精髓之一,是中医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作为中医学术的崇高目标和至高境界,倡导珍惜生命,重视养生,防患于未然。中医治未病思想不但与21世纪医学发展方向一致,而且为解决当前看病贵,看病难这一世界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对当前新型病毒性肺炎的复杂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补益肺肾、秘精益气。用于肺肾两虚,精气不足,久咳虚喘,神疲乏力,不寐健忘,腰膝痠软,月经不调,阳痿早泄;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45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肺痈吐脓,胃热呕哕,热淋涩痛。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
健客价: ¥36.15补脾健胃,利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泻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价: ¥22辛凉透表,宣肺止咳,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
健客价: ¥35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健客价: ¥47温中补虚,调和肝脾,行气止痛。用于脾胃虚寒及肝脾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腹胀喜温,反酸嗳气;慢性浅表性胃炎见上述症状者。
健客价: ¥20透窍消肿,祛风退热。用于慢性鼻窦炎、鼻炎及鼻塞头痛,浊涕臭气,嗅觉失灵等。
健客价: ¥25用于预防和治疗坏血病以及各种急、慢性传染疾病以增强机体抵抗力,病后恢复期、创伤愈合期以及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
健客价: ¥8.8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痰多,色黄黏稠,胸闷口干。
健客价: ¥19补益肺肾,秘精益气。用于肺肾两虚,精气不足,久咳虚喘,神疲乏力,不寐健忘,腰膝痕软,月经不调,阳瘘早泄,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68降气化痰,止咳定喘。用于风寒入肺,肺气不宣引起的咳嗽痰多,喘促胸闷,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以及老年支气管炎咳嗽。
健客价: ¥25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开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寒,脘腹隐痛,喜温喜按,胃纳不香,食少便溏。
健客价: ¥26.8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湿热蕴毒、腑气不通所致的胁痛、胆胀,症见胁肋胀痛、发热、尿黄、大便不通;胆囊炎、胆石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0收敛止泻,解毒消食。用于湿热泄泻,伤食泄泻。
健客价: ¥26.5健脾和胃,平肝杀虫。用于脾弱肝滞,面黄肌瘦,消化不良。
健客价: ¥25.2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跌扑肿痛。
健客价: ¥198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8.8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的眩晕、耳鸣、目涩畏光、视物昏花。
健客价: ¥36补益肺肾、秘精益气。用于肺肾两虚,精气不足,久咳虚喘,神疲乏力,不寐健忘,腰膝酸软,月经不调,阳痿早泄;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78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痤疮,粉刺,口舌生疮,胃火牙痛,咽喉肿痛,目赤,便秘,尿黄赤。
健客价: ¥61.5用于预防和治疗维生素B2缺乏症,如口角炎、唇干裂、舌炎、阴囊炎、结膜炎、脂溢性皮炎等。
健客价: ¥3.5用于肠内异常发酵、消化不良、肠炎和小儿腹泻。
健客价: ¥9.5健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积,症见不思饮食,嗳腐酸臭、脘腹胀满,消化不良见上述症候者。
健客价: ¥8.8解热镇痛。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咽痛。
健客价: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