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中药界的明星,被李时珍称为“补气第一要药”。
中医讲:人由气生,凡在万形之中,所保者莫先于元气。
元气充足,人的各脏腑器官生理功能才能够正常运行;元气虚衰,各种疾病就容易找上门,百病丛生。
与大补元气的人参不同,黄芪补气力道绵柔而稳健,不会让你一补就流鼻血。因此,黄芪一直是百姓茶杯里的宝。
黄芪的五大功效
1、补中益气
黄芪不止可以健脾补气,而且能补五脏之气,出现了气虚症状时,就可以用一些黄芪来调理。
2、升阳举陷
脾主升,如果脾气不足,就会下陷,出现内脏下垂、子宫下垂、崩漏下血、脱肛等症。
黄芪可以补足气,让脾气能正常上升,避免出现下陷的情况。
3、补气益卫
卫气就是保护体表的气,黄芪不仅能补内补中气,还能补外,也就是提高人体免疫力,经常感冒的人可以用黄芪来预防。
4、利尿消肿
医圣张仲景就曾在所著的《金匮要略》中提到用黄芪来治疗风湿水肿,针对气虚引起的水肿,黄芪有很好的疗效。
5、托毒生肌
如果身体气血不足,出现了疮痈溃破后久不收口,或者手术后伤口难以愈合,用黄芪有很好的作用。
哪些人可以用黄芪
1、气虚的人
很多老年人气虚导致的哮喘,动一动就喘的(心气不足);
有食少腹胀、少气懒言、便溏等不适症状的(脾胃气虚);
胆子小不敢在公众场合说话的(肝气不足);
肾下垂也有好处(肾气不足)。
2、自汗的人
自汗的症状就是稍微一动就出汗,出汗后感觉很虚,很乏力。
其实,这多属于表虚自汗,说白了就是气虚,卫气不足,无法固摄汗液,黄芪刚好可以补气以固摄汗液。
3、水肿的人
利尿治疗慢性水肿多是治标不治本,这是因为,慢性水肿不是因为身体里的水多了,而是没有被利用的水多了。
这主要是因为身体气不足,无法把身体的水有效利用。
黄芪恰恰可以补肺脾肾之气,促进人体水液代谢,如此想水肿也难啦。
4、便秘的人
便秘有很多种,黄芪治疗的是那种气虚便秘。
即有便意,但是大便很吃力,用力排便也只能排出少量大便,而且超细,像面条一样,如厕后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哪些人不能用黄芪
黄芪虽然好,但到底属于药材,补得不对却容易出现腹胀、排气多的问题。
所以,用黄芪前您一定要给自己做个测试。
测试一:回忆一下自己是否容易出汗。
如果在正常活动量下容易出汗,说明存在气虚,更适合吃黄芪。
测试二:评测免疫力。
免疫力是人体自我防御的机制,下面7个问题,符合3项以上说明你的免疫力较低,适合服用黄芪。
1、你体质虚弱经常神疲乏力吗?
2、你喜欢安静,懒得说话吗?
3、你食欲降低,营养不良吗?
4、你一年不少于4次感冒吗?
5、你有点毛病就打针、吃药吗?
6、你每次生病都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而且常常反复发作吗?
7、你多数时间是在空调暖气创造的冷暖适宜的环境里度过的吗?
测试三:看舌象。
照一下镜子,如果您舌苔薄且舌边有齿痕,说明您可能或多或少,有些气虚的情况的。
注意:湿气重的人舌苔厚腻,使用黄芪易阻滞气机,加重不适,因此痰湿体质的人不适合单独食用黄芪。
舌苔厚
湿气重的表现:身体困重、不思饮食、脘腹胀满、大便粘腻、舌苔厚腻。
此外,阴虚、热证、气滞者同样不宜使用黄芪。
正确使用黄芪
1、黄芪大枣茶
材料:黄芪30克、大枣7枚、陈皮3克
大枣补气血、养脾胃,陈皮理气行滞,免疫力低下者长期服用能增强人体抵抗力。
2、黄芪山楂饮
材料:黄芪20克、山楂10克、水400毫升。
做法:用冷开水冲洗黄芪和山楂后,放入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半小时后即可饮用。服完可加沸水继续冲泡。
黄芪补气,山楂活血,两者搭配,尤其适合气虚型心脏病、三高患者使用。
3、黄芪健脾粥
食材:炙黄芪15克、大米50克、陈皮3克。
做法:
大米提前浸泡半小时,炙黄芪放入450克水中泡半小时。
黄芪和水一起倒入锅中大火烧开,转小火煮10分钟,过滤出黄芪水,再次加水煮开,转小火煮10分钟,捞出黄芪,把第一次煮黄芪的水倒入锅中。
水开后倒入大米,加入少量油煮制,锅开后倒入陈皮粉煮25分钟即可。
4、黄芪补气茶
材料:西洋参、枸杞子、黄芪各10克。
做法:以上药材作为一天的量煎水喝。
益气滋阴、清热降火、消除疲劳、增强免疫力,适合经常熬夜的人群
5、黄芪水喷屋子
著名中医学家关幼波先生曾经在临床中用过这个方法,取120克黄芪煮水,然后把喷洒在屋子里,可以通过呼吸、皮肤将黄芪药效吸入体内,适合气虚、体虚严重的人。
补血养气,固本止汗。用于气虚血亏,表虚自汗,四肢乏力,精神不足或久病衰弱,脾胃不壮。
健客价: ¥13.2补血养气,固本止汗。用于气虚血亏,表虚自汗,四肢乏力,精神不足或久病衰弱,脾胃不壮。
健客价: ¥36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健客价: ¥6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健客价: ¥32补气固表。用于气短心悸,自汗。
健客价: ¥39免疫力低下,贫血,脾气虚,肺气虚,糖尿病,自汗,盗汗,免疫力低下,胃下垂 子宫下垂,脱胱,贫血,偏瘫。
健客价: ¥58补气固表。用于气短心悸,自汗。
健客价: ¥15补气、止汗、利尿消肿、排脓
健客价: ¥68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用于气短心悸,自汗,体虚浮肿,慢性肾炎,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痈疽难溃,创口久不愈合。
健客价: ¥198补气固表。用于气短心悸、自汗。
健客价: ¥34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用于气短心悸,虚脱,自汗,体虚浮肿,肿瘤化放疗以及手术后,慢性肾病,久泻,脱肛,子宫脱垂,妇科疾病,痈疽难溃,疮口久不愈合。
健客价: ¥56本品用于血虚或气虚引起的面色苍白或萎黄,倦怠乏力,心悸怔忡,失眠多梦,产后体虚等症。
健客价: ¥69补气养血,固本止汗。用于气虚血亏,表虚自汗,四肢乏力,精神不振或久病衰弱,脾胃不壮。
健客价: ¥27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用于气短心悸,虚脱,自汗,体虚浮肿,慢性肾炎,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痈疽难溃,疮口久不愈合。
健客价: ¥118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用于气短心悸,自汗,体虚浮肿,慢性肾炎,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痈疽难溃,创口久不愈合。
健客价: ¥40本品用于血虚或气虚引起的面色苍白或萎黄,倦怠乏力,心悸怔忡,失眠多梦,产后体虚等症。
健客价: ¥288补气固表。本品用于气短心悸、自汗。
健客价: ¥278补气固表,用于气短心悸,自汗。
健客价: ¥240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健客价: ¥214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白芍: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
健客价: ¥72.65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菊花: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
健客价: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