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生活 > 中医养生 > 末伏已到 记住这些关键词:防暑健脾

末伏已到 记住这些关键词:防暑健脾

2019-08-19 来源: 老中医养生道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立秋后白天往往仍会很热,并且前段时间雨水较多,形成湿热交蒸的现象。如果湿气困脾,不仅会饮食不化、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不思饮食、体弱倦怠,还有可能为冬季咳喘病症种下病根。中医里讲,“湿气通于脾”,所以健脾是末伏养生的重要环节。

所谓“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不论你是否相信,秋天已经来了!而且,今天已是三伏天的末伏。

末伏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因为末伏十天是由夏入秋,由热渐冷,阴阳变化的交替点,自然界的阳气也从“长”的状态逐渐转向“收”。再加上末伏天气,白天炎热,早晚凉快,随着温差的加大,更是许多疾病的多发时候。

《黄帝内经》指出,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如果用一个词概括这个阶段的天气,就是“暑湿”。

立秋后天气仍热,且雨水较多。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在这个时节,如果脾伤于湿,不仅会出现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等症,还可能为咳喘病症种下病根。

《脾胃论》里说: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这是脾胃病发变的一个规律,所以说在现在这个季节,正是养护脾胃的好时机。

末伏既要防暑又要防湿

末伏时白天温度仍然较高,但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在炎热的天气里,暑热容易损害心脏,干扰人的心神,所以很多人经常有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等症状。此时,除了要注意防暑降温外,还应避开不良情绪的干扰,做到遇事不乱、处事不烦、精神愉快、心情舒畅。

出现任何身体问题都不要忽视心情的作用,良好的心态、放松的心情是战胜身体问题的法宝。心情紧张、过度思虑和压力过大,都会造成脾胃损伤。

末伏期间,脾虚很容易有湿气,这时可通过观察舌苔的状态,分析身体状况。如果发现舌苔增厚,形成白腻舌苔,就说明体内有湿气,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人把舌苔增厚当成上火的表现,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很多情况下,舌苔增厚和口腔溃疡同时存在。如果确定是上火引起舌苔增厚,就要缓解压力,调整心情。最重要的是改善睡眠,因为高质量的睡眠是降火、清火的良药。此外还要避免过度疲劳,提高机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和对短期火热的抵御能力。

进入末伏别忘呵护脾胃

立秋后白天往往仍会很热,并且前段时间雨水较多,形成湿热交蒸的现象。如果湿气困脾,不仅会饮食不化、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不思饮食、体弱倦怠,还有可能为冬季咳喘病症种下病根。中医里讲,“湿气通于脾”,所以健脾是末伏养生的重要环节。

传统中医文化中还有“末伏清补”的说法,意思是以健脾祛湿为主,如果想达到健脾益气的作用,可适量吃些祛除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

末伏期间,人体消化功能很差,最好不要大量摄入各种肉食。很多人认为,多吃一些肉食可以补充夏日的消耗,其实,肉食过量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此外,立秋后的瓜果对脾胃的伤害也相对较大,所以要尽量少吃瓜果类,以免损伤脾胃。

末伏时节养护脾胃可按摩丰隆、天枢、足三里,这三个穴位的组合按摩能够化湿、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姜东明说。

末伏养生要掌握8个字要领,那就是:莫贪寒凉,不损脾阳。在天气依旧闷热难耐的时候,切忌盲目贪凉,更不要对着空调直吹,也不要频繁进出空调房。老人、儿童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要格外注意,长期伏案工作的白领人士应注意保护颈部,不要着凉。

适量户外运动可振奋阳气,促进脾气运化,改善胃口。需要注意的是,户外运动以微汗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