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生活 > 中医养生 > 湿度就要爆表的梅雨季 如何祛湿?

湿度就要爆表的梅雨季 如何祛湿?

2019-07-30 来源:安徽省针灸医院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中医讲的脾可不是西医讲的器官,中医讲脾,有自己特定的功能作用,脾主四肢,脾主运化,运化功能差了,就会有一些湿在体内存在。

医生说了:这是湿气重的表现

梅雨季节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气候湿热,很容易“湿气缠身”。千万不能小看湿气重,它会对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造成危害。今天,脑病一科主任医师王颖将为我们介绍“夏季祛湿”的这些事儿。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易导致消化道、泌尿系统以及皮肤等多个部位的问题。

可以说,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

如何自测体内湿气?

看形体:中医望诊中有“肥人多湿,瘦人多虚火”,偏胖者多为阳虚、痰湿体质。

看舌头:湿热者常见舌红苔黄腻,寒湿者为舌淡胖,舌边有齿印,苔白腻。

看大便:正常的大便是金黄色、圆柱体,很通畅的,便后用一两张手纸就能擦干净。一旦发现大便稀薄、黏腻、不成形,且容易粘在便池难以冲走,也总有大便排不尽的感觉,就可能是有内湿。

看起床状态:有些人早上起床后,会觉得很困、头沉,像有什么东西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而且痰多,即说明体内湿气较重。

看平时状态:户外湿气一大,就觉得胸闷气短、身体沉、懒得动、不清醒,吃饭时没胃口。中医讲“湿气如裹”,一种被包裹着,动不了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用水洗过但没干的衬衫那么别扭。

如何自我祛湿?

中医认为,脾健,湿自化,所以祛湿重在健脾。

中医讲的脾可不是西医讲的器官,中医讲脾,有自己特定的功能作用,脾主四肢,脾主运化,运化功能差了,就会有一些湿在体内存在。

所以脾气不足的时候,就是运化功能差了,造成了湿盛,停留过久就有湿热产生。夏天闷热、潮热,湿和热并重,内在的湿存在,加上外在自然界当中的湿邪、热邪的困扰,困我们的脾,造成我们脾胃功能在这个季节常出问题。

常按这几个穴位,有助于健脾利湿

丰隆穴

定位: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方法:用大拇指或食指间关节点按该穴3分钟,然后顺时针揉按穴位约5分钟。

阴陵泉

定位: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方法:用两手拇指按压在两侧阴陵泉上,按而揉之,维持一定力度,用拇指对局部肌肉进行左右弹拨。每次按揉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每日2-3次。

足三里

定位: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方法:用大拇指按压或顺时针揉按该穴5-8分钟,至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预防:5种错误方式让你湿气缠身

1、饮酒等生活习惯:酒也是水湿的一种,性热而质湿,如果喝多了,就会在体内形成湿热;

2、爱吃冷饮:冷饮入胃会伤到我们的脾阳,如果脾阳不足,水湿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湿邪;

3、常吃肥甘厚腻的食物:肥甘厚腻是指那些油腻、精细的食物,也就是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果摄入的能量超过了身体所需要的,就会蓄积在体内,化为湿邪,湿久又会化热;

4、运动少:运动少了,湿浊之气出不去,就会滞留在体内。运动时会出汗,水湿就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排出去。但我们若只是坐着,身体运化水湿的系统缺乏锻炼,功能也会慢慢减弱;

5、紧张等精神因素: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都比较大,极易造成精神紧张,这会导致体内代谢物的增加,增加湿浊之气。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