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依靠特效药,赵绍琴谈中医治疗白血病这篇文章里,赵老提到了秦伯未老治疗白血病的经验,热心书友eastnew在李仝、张存华主编的《血液系统疾病》一书里找到了它。全文如下。
1.急性、慢性统属虚证,正气亏虚为其根本
从中医理论来看,急性白血病以面色苍白和疲乏占多数,证属血虚阴亏。血虚阴亏易引起虚热内生,表现为出血,或咽痛、咽喉溃疡。肝脾肿大和淋巴结肿大属内伤范围,尤其淋巴结肿大称作“瘰疬”,常为虚劳的根源。故而认为血虚阴亏,因虚而热,因热而出血等一系列的症状,是本病自然的发展过程。
慢性白血病的临床症状以贫血征象最为明显,结合消瘦等现象,认为亦以“虚”为主。由虚而引起发热,又因虚热而引起出血、多汗等证。血虚于内,脏气失其平衡,进一步影响到肾为骨痛,在脾为腹痛饱胀。虚阳上扰为耳聋、耳鸣,水停不化为下肢水肿,肝火痰浊凝结为瘰疬,气血瘀滞为两胁胀满或疼痛等。
白血病基本病机为虚证,即使是急性白血病也不是骤然形成的,发病以前早已体内亏损。本病是因虚致病,不同于因病致虚,也就是《内经》所说的“先逆而后生病者治其本”的一种说法。
脉象和舌苔的变化非常重要,《金匮要略》说:“脉虚为劳、脉大亦为劳”,虚和大是两种虚实不同的脉象,在白血病中均有出现。其中虚脉比较易治,浮大重按无力者难治,弦大或滑大变化最多,《内经》所谓“大则病进”也反映了虚人多变。舌苔多为薄腻或薄白苔,也有中后呈灰黄色苔,很少黏垢。舌质常呈淡白,或尖红有刺,出血证可出现紫色瘀斑。这又说明了本病的热象不等于实热,虽然感染风寒或因内脏机能衰退而湿浊停留,但与六淫发病有别。
2.治疗以补虚为要务,不离补、温、调、养、和五法
白血病是一种虚弱性疾病,在治疗上不脱离“补”的范围。
但病情复杂,不只限于一般所谓滋补,正如李东垣所说:“伤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温之、和之、调之、养之,皆补也。”
(1)补虚
补虚是白血病的基本治法。首先,中医认为肾主骨,骨生髓,白血病中有很多肾经症状,故治肾,特别是温补元阳、促进命门功能的方药经常使用,如附子、鹿茸、肉桂、肉苁蓉,以及干地黄丸、河车大造丸等。《普济方》所谓:“《内经》谓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又曰肾之合骨也,骨者髓之府,故嗜欲过伤,精髓耗惫,则必用补肾之剂以益之,尤当以益精髓为先。”
其次,本病的症状多为疲劳、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血虚之象,从“肝藏血、心主血、脾统血”的理论,一般补血药如当归、白芍、首乌、枸杞子、女贞子、枣仁、山药等亦所常用。又依据“气能生血”的理论,严重的血虚应用补气药辅助;按“五行相生”的规律,肝为肾之子,虚则补母,补肝当用滋肾药,这样,人参、黄芪、白术、熟地、黄精、补骨脂等,均在综合使用之列。
(2)退热
主要为滋阴退蒸和甘温除热两种。前者治疗阴血虚,药用生地、鳖甲、天冬、麦冬、白芍、地骨皮,成方如清骨散;后者治疗阳气虚,药用黄芪、党参、熟地、当归身、升麻,成方如秦艽扶羸汤、补中益气汤,若贫血明显的用人参养营汤一类。秦氏认为白血病发热不宜发汗,《内经》所谓“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故即使有外邪,只宜轻清宣解。苦寒泄热剂亦应慎用,因为苦燥伤阴,寒凉伤阳,不利于本病治疗,长用或大量使用还会恶化。
(3)止血
白血病须注意阴虚内热和气不摄血所致的出血证,一般的清凉止血药并不占重要地位,用后效果亦不显著,而驴皮胶、鳖甲胶、鹿角胶等既能补虚又能止血,当归补血汤等既补气又摄血,较为多用。由于出血的部位和情况比较复杂,也选用清凉止血药,但只是用来治标而已。
(4)去腐
白血病患者极易口内发生糜腐,咽喉、上颚、两颊随处可生,甚则弥漫满口,称作口糜。一般多由内热郁蒸,故《内经》云:“鬲肠不便,上为口糜。”其原因有二:一为胃阴伤而虚火上炎,宜用生地、玄参、石斛;一为脾虚湿郁火伏,宜用黄柏、砂仁、甘草之类。也有口腔内腐蚀如蚕豆大,或牙龈腐烂,口唇漫肿,秽气熏人,症情严重者,当从口疳、牙疳治疗,用清疳解毒汤等。
3.辨病辨证结合,中西合璧有殊效
白血病相当复杂,仅仅发热一症,即有滋阴、温补、和解、清化、润下等多种不同治法,都可收到退热的效果。用中药或中西药联合使用效果明显,且无不良反应,充分证实了中西医密切结合是当前治疗白血病的良好途径。
秦氏认为,治疗白血病必须辨证论治,标本兼顾。中医治疗虚弱证候,大多从肾着手,如《证治要诀》说:“五劳虽皆有劳,心肾为主,心主血,肾主精,精竭血燥,劳乃生焉。”前人对于疾病根本性的问题大多重视先天,而我们在临床上也证实如此,因而认为中医所说的先天和白血病的病理机制可能有密切关系,有待继续研究。
[秦伯未,等.中医治疗白血病的初步体会.中华内科杂志1960;(5):419]
生精补髓,益气养血,强脑安神。用于肾精不足、气血两亏所致的头晕、乏力、健忘、失眠;神经衰弱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9.9清热利湿,活血止痛,化石,排石。用于肾结石,肾盂结石,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
健客价: ¥6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健客价: ¥45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湿热蕴毒、腑气不通所致的胁痛、胆胀,症见胁肋胀痛、发热、尿黄、大便不通;胆囊炎、胆石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0透窍消肿,祛风退热。用于慢性鼻窦炎、鼻炎及鼻塞头痛,浊涕臭气,嗅觉失灵等。
健客价: ¥25降气化痰,止咳定喘。用于风寒入肺,肺气不宣引起的咳嗽痰多,喘促胸闷,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以及老年支气管炎咳嗽。
健客价: ¥25健脾和胃,平肝杀虫。用于脾弱肝滞,面黄肌瘦,消化不良。
健客价: ¥25.2收敛止泻,解毒消食。用于湿热泄泻,伤食泄泻。
健客价: ¥27.1煎药
健客价: ¥148补脾健胃,利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泻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价: ¥26.5辛凉透表,宣肺止咳,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
健客价: ¥35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痰多,色黄黏稠,胸闷口干。
健客价: ¥19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的眩晕、耳鸣、目涩畏光、视物昏花。
健客价: ¥38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跌扑肿痛。
健客价: ¥228.8用于预防和治疗坏血病以及各种急、慢性传染疾病以增强机体抵抗力,病后恢复期、创伤愈合期以及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
健客价: ¥2温中补虚,调和肝脾,行气止痛。用于脾胃虚寒及肝脾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腹胀喜温,反酸嗳气;慢性浅表性胃炎见上述症状者。
健客价: ¥17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痤疮,粉刺,口舌生疮,胃火牙痛,咽喉肿痛,目赤,便秘,尿黄赤。
健客价: ¥45解热镇痛。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咽痛。
健客价: ¥12抗癌,消炎,平喘。用于食道癌、胃癌、肺癌,对大肠癌、宫颈癌、白血病等多种恶性肿瘤,亦有一定疗效,亦可配合放疗、化疗及手术后治疗。并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
健客价: ¥14.81、各型急性白血病,特别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和蕈样肉芽肿、多发性骨髓病。2、头颈部癌、肺癌、各种软组织肉瘤、银屑病。3、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睾丸癌。
健客价: ¥140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有效,并可用于对马利兰耐药的CML;2、对黑色素瘤、肾癌、头颈部癌有一定疗效,与放疗联合对头颈部及宫颈鳞癌有效。
健客价: ¥51.5本品增强免疫功能,用于抗癌化疗、放疗的辅助治疗,老年性免疫功能缺陷等。可配合化疗、放疗及联合应用于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以及其它实体瘤患者。
健客价: ¥38.6适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可作为维持治疗药物。同时用于治疗痤疮、扁平苔癣、白斑、毛发红糠疹和面部糠疹等。可作为银屑病、鱼鳞病的辅助治疗,也可用于治疗多发性寻常疣以及角化异常类的各种皮肤病。
健客价: ¥296抗癌,消炎,平喘。用于食道癌、胃癌、肺癌,对大肠癌、宫颈癌、白血病等多种恶性肿瘤,亦有一定疗效,亦可配合放疗、化疗及手术后治疗。并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
健客价: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