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现在已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了,如何煎中药,这里面也有很多的学问,器具、火候、时间等都要考虑,很多人拿着中药回家,但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煎药,下面就教大家中药怎样煎煮疗效才最好,一起来看看吧!
你需要准备的煎药用具
煎药容器
搅拌棒
药淋子
筷子
要特别注意煎煮容器的选择,这与药液质量的关系非常密切,以砂锅、瓦罐为好,陶瓷次之,忌用铁锅、铜锅,最好也不用铝锅及不锈钢容器来煎药,以确保中药的疗效。
煎药前的准备
中药煎煮前不要清洗。这是因为:
(1)水洗可使药材的水溶性成分丢失;
(2)水洗可使粉末类药材丢失:中药中又不少药材是粉末类的,也有的在配药时需研碎,如果用水洗,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流失。
(3)水洗可致部分药材辅料丢失:由于有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加入蜜、酒、胆汁等辅料,而这些辅料易溶于水中,若用水冲洗,可导致部分辅料丢失。
因此,在煎煮中药之前,不宜用水冲洗药材,以免造成药材成分的丢失,影响药物的疗效。
目前各医院、药房所售中药饮片一般均为炮制后的药材,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需要清洗。
煎药前如何浸泡药材?
一般用冷水浸泡:以药材浸透为准,用水量以高出药面为度,泡的过程中最好不时用搅拌棒搅一下,这样泡的均匀一些。
浸泡时间:30~60分钟左右,天冷时要延长浸泡时间,或者可用温水,这样煎出的药效果更好。
浸透后再煎煮,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煎药火候的掌握
煎煮中药有“武火、文火”之分,将浸泡后的药材开始用大火(武火),煎沸后改用小火(文火)。
中药的煎煮一般需要两次,煎第二次的时候水量为第一煎的1/3~1/2,熬完后,可用一根筷子放在砂锅沿上挡住药渣,再用药淋子过滤,两次煎液去滓滤净混合后服用。
煎中药把握好火候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正确掌握煎药火力和煎药的时间非常重要。久煎使药材过度挥发而造成损失,时间太短则药效不能释放影响疗效。
一般药材:多用武火急煎法,煎煮时间要短,头煎药煎沸15分钟即可,二煎药煎沸10分钟即可;
解表药、清热药:宜武火煎煮,时间短,煮沸后煎3~5分钟即可;
补益类药物:因其滋腻质重,需久煎方能出汁,开始用大火(武火)将药煎沸后,再用文火慢煎,可续煎30~60分钟左右。二煎时间略微缩短,药煎沸后用文火煎熬20~30分钟左右。
要注意,煎煮时间长的药物,在煎煮过程中需搅拌2~3次,以防底层药物焦糊。
一般情况下,熬两遍就可以了,第三遍的药力就很低了;一些活血化瘀药或活络通经可以熬完用药汤或药渣局部热敷、泡脚,二次利用。
中药煎的越久越浓疗效就越好吗?
并不是,中药煎得太久太浓会损害药效。
首先,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由药物内向药液渗出,当煎煮到一定时间,药液达到一定浓度时,有效成分便停止析出,再继续煎煮,药物浓度也不会提高。
其次,有些药物长时间煎煮,有效成分会不断挥发减少,煎煮时间越长,挥发的越多,药效越低。
再次,药物煎得太浓,苦涩味更重,更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疗效,煎煮时不要把药煎得太浓。
煎煳的中药千万不能服用
中药能治疗疾病的道理,就在于它含有生物碱、皂素、鞣质等有效成分。中药所以要煎熬,目的在于要把药物中有效成分煎熬出来,以利于治疗疾病。
煎熬时间过长,会使有效成分(例如挥发性成分)遭到破坏或丢失,并且还会把药煎煳。
中药一旦煎煳,其性质就会发生改变。因此,中药煎煳后应丢弃。
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湿热蕴毒、腑气不通所致的胁痛、胆胀,症见胁肋胀痛、发热、尿黄、大便不通;胆囊炎、胆石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0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健客价: ¥45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1.9补脾健胃,利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泻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价: ¥18透窍消肿,祛风退热。用于慢性鼻窦炎、鼻炎及鼻塞头痛,浊涕臭气,嗅觉失灵等。
健客价: ¥25清肝明目,疏风散热,除湿痹、解疮毒等症。用于风热感冒,目赤头疼、头晕耳鸣、咽喉肿痛等症。并可作清凉饮料。
健客价: ¥13散瘀消肿,活血止痛。用于关节炎及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局部疼痛。
健客价: ¥33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2清热解毒,凉血。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
健客价: ¥23降气化痰,止咳定喘。用于风寒入肺,肺气不宣引起的咳嗽痰多,喘促胸闷,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以及老年支气管炎咳嗽。
健客价: ¥25益气养阴,培补脾肾。用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所致的乏力气短,自汗盗汗,口干咽燥,头晕耳鸣等症。
健客价: ¥548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跌扑肿痛。
健客价: ¥248健脾和胃,平肝杀虫。用于脾弱肝滞,面黄肌瘦,消化不良。
健客价: ¥24收敛止泻,解毒消食。用于湿热泄泻,伤食泄泻。
健客价: ¥22辛凉透表,宣肺止咳,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
健客价: ¥27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痰多,色黄黏稠,胸闷口干。
健客价: ¥16温中补虚,调和肝脾,行气止痛。用于脾胃虚寒及肝脾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腹胀喜温,反酸嗳气;慢性浅表性胃炎见上述症状者。
健客价: ¥17健脾,燥湿。用于胃脘胀痛。
健客价: ¥40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的眩晕、耳鸣、目涩畏光、视物昏花。
健客价: ¥38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痤疮,粉刺,口舌生疮,胃火牙痛,咽喉肿痛,目赤,便秘,尿黄赤。
健客价: ¥43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3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0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3.5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