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特色 > 针刺针灸 > “隔物灸”——药灸结合效更优

“隔物灸”——药灸结合效更优

2018-05-22 来源:首都中医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生姜味辛性温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功效。隔姜灸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的作用,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风寒痹痛、阳虚寒凝等病证。治疗部位为督脉、任脉、足太阳膀胱经穴位、足阳明胃经的穴位。

什么是“隔物灸”

“隔物灸”又称“间接灸”,是中医传统的外治法,一般指艾炷隔物灸,它是以艾炷为灸材,以新鲜姜片(或姜末)、蒜片(或蒜泥),或单味中药附子、吴茱萸(根据辨证组方选用复方),研末制成附子饼、吴茱萸饼等作为隔衬物,以经穴、奇穴或阿是穴为治疗部位,施以隔物温和灸或隔物化脓灸。隔物灸既有艾灸的作用,又能发挥经络穴位的作用,更为特殊的是,它还能发挥药物本身的作用。或者说,药物本身的作用增加了艾灸的效果。

艾叶苦,辛,温,入肝、脾、肾经。生温、熟热,具纯阳之性,其辛能发散,苦能泄热,温能行气活血,热能胜寒,又因其气味芳香,可升可降,善通诸经,启闭开窍,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所以“艾”是艾灸最重要的材料。

下面就随北京按摩医院治未病门诊的易锦医生看看在临床上较常见的隔物灸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隔姜灸

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生姜味辛性温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功效。隔姜灸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的作用,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风寒痹痛、阳虚寒凝等病证。治疗部位为督脉、任脉、足太阳膀胱经穴位、足阳明胃经的穴位。

在施灸时,若壮数较多,姜片有可能变干、变薄、变烫,此时应更换姜片。

根据疾病需要,可以选择隔姜温和灸和隔姜化脓灸。隔姜温和灸属轻灸,灸后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隔姜化脓灸属重灸,灸后皮肤起泡、化脓,此时应注意个人防护、预防感染。

二、隔蒜灸

中医理论

关于隔蒜灸的记载,最早见于晋代名医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卷五:“灸肿令消法,取独颗蒜,横截,厚一分,安肿头上,炷如梧桐子大,灸蒜上百壮。不觉消,数数灸,唯多为善。勿大热,但觉痛即擎起蒜,蒜焦更换新者,不用灸损皮肉。”

隔蒜灸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大蒜性味辛温,具有解毒杀虫、消毒、止痢、健脾温胃之功效。施灸时再借助艾炷之热力,使热毒之气随火气而散发,故对外科痈疽疮疡具有治疗作用。

以新鲜瓣大的大蒜为佳,蒜片务必用针扎上几个小孔,有助于艾炷热气传到皮肤,蒜片厚薄要适中,传热缓和、持久

治疗疮疡未成脓者可将蒜片放在疖肿上,以促使疖肿消退;已成脓者则将蒜片或蒜泥放在脓肿周围施灸,促使脓液早成,排出即愈。

三、隔附子饼灸

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附子辛甘大热,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隔附子饼灸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萎、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以及宫寒导致的不孕、痛经、月经不调等。现代研究证明:此法有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的作用。

附子饼制作时,附子碾细末,可以用酒或姜汁等调和、浸泡,压制成药饼,中间用针刺数孔。

艾灸穴位多选用神阙穴,即肚脐。

四、隔盐灸

中医理论

晋代《肘后备急方》:以盐纳脐中,上灸二七壮,治疗霍乱卒中。《千金要方》:着盐脐中灸三壮,治疗淋病。元代《世医得效方》:于脐心以盐填实,灸七壮,治疗阴证伤寒。北宋《医心方》:治小便不通,以盐纳满脐,灸上三壮。明代《类经图翼》:纳炒干净盐满脐上,以施灸,防止盐粒受热爆裂烫伤,此法广为使用。

隔盐灸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艾炷隔盐灸有生用、炒用2种,炒用可佐盐之寒性,更有助于治疗虚寒证。施灸过程中应注意食盐受火爆起引致烫伤。

古代艾炷隔盐灸仅用于神阙穴,神阙又名脐中,属任脉,本法有回阳、救逆、固脱的作用,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治疗时需连续施灸,不拘壮数,以脉起、肢温、证候改善为度。

神阙隔盐保健灸。《类经图翼》卷八曾记载:在神阙穴行隔盐灸,“若灸至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古代多以艾炷隔盐灸神阙一穴,近代医家亦用艾炷隔盐灸其他穴位治疗疾病。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