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脱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均属于中医学胃痛范畴。遗传、环境因素、饮食习惯、药物、细菌以及吸烟、过度饮酒等都可引起胃痛,临床症状为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其疼痛有胀痛、刺痛、隐痛、剧痛等性质的不同。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吐腐等上胃肠道症状。腹部触诊有时伴有压痛,反跳痛,板状腹。
西医治疗用药如制酸剂、抗胆碱能药物等,同时给予胃黏膜保护的药物:如硫糖铝、铋剂、甘珀酸(生胃酮)等以及抗生素的应用。
中医学认为发生多与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素体脾虚等因素有关,病机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病理因素主要有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病理性质:早期多为实证;后期常为脾胃虚弱,但往往虚实夹杂。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再分虚实施治。外治方法有灸法、穴位贴敷、推拿疗法、刮痧疗法等。
一、艾灸疗法
1.适应证
寒凝气滞、脾胃虚寒型胃痛。
2.操作方法
(1)隔药饼灸法:肉桂、胡椒、干姜等药物研末,姜汁调制成直径2cm的药饼。取中脘、足三里等穴,用湿纱布将穴位部位清洗干净后,将艾炷放于药饼上点燃施灸,每穴3~5壮,每周1~2次,2周为1疗程。
(2)督药灸:患者取俯卧位,于督脉上置湿纱布2层。将药粉用姜汁调制成药泥(方同隔药饼灸),用模具制成长条状,置于督脉上(脾俞至肾俞段),而后将艾绒平铺于长条形药饼上,线香点燃施灸,每穴2~3炷,每周1~2次,2周为1疗程。
(3)任药灸:方同隔药饼灸,仰卧位,同督药灸操作方法,药置于上脘至神阙段施灸,每穴2~3炷,每周1~2次,2周为1疗程。
3.疗法特点
通过艾灸及药饼的温热特性和红外辐射刺激皮肤感觉器,通过神经传导而调节组织细胞的生化代谢及神经系统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目的。而通过铺灸任脉、督脉相关穴位,不但可以直接刺激腧穴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且可以直达病所,起到驱寒温胃的效果。
4.注意事项
为防治皮肤烫伤、灼伤,需定时问询患者情况及观察皮肤;不能长时间俯卧者,需适当缩短治疗时间;施灸局部有过敏、皮疹及溃破者,局部感觉障碍者,年龄过长者慎用。
二、穴位贴敷
1.适应证
寒凝气滞、阳气虚衰型胃痛。
2.操作方法
取胃俞、中脘、足三里等穴位。用纱布将穴位部位擦拭干净后,将药饼(肉桂、胡椒各15g,干姜、细辛、延胡索各10g,上述药物研末,姜汁调制成直径2cm的药饼),贴敷在上述穴位上,予以胶布外固定,留药4~6小时后撕除,每周1~2次,2周为1疗程。
3.疗法特点
运用辛温类药物贴敷于病患局部或者穴位上,其药力雄厚,走窜透穴,输布全身,激发周身之气,振奋脏腑功能,以阳克寒,驱散阴邪,达到温阳散寒,理气和胃,解痉止痛的作用。
4.注意事项
有皮疹及溃破者,局部感觉障碍者忌用;皮肤易过敏者,贴敷时间适当缩短,如有瘙痒,需及时去除药物;贴药在身时,暂勿过度活动,防止过度出汗,药饼掉落。
三、推拿疗法
1.适应证
脾胃虚寒、肝气郁滞、饮食积滞型胃痛。
2.操作方法
推拿治疗:患者俯卧位,用一指禅推法,从背部脊柱两旁沿膀胱经顺序而下至三焦俞,往返4~5次。然后用较重力量的按、揉法于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章门,治疗约5分钟。患者仰卧位,医者用轻快推摩法在患者胃脘部治疗,使热量透于胃脘部,然后以中脘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按揉腹部10分钟。患者坐位,医者用拿法拿肩井循臂肘而下,手三里、内关、合谷等穴作较强刺激,并以轻快的手法搓其两胁。由上往下往返数次,再在该部位施抹法结束操作。胸闷者,可用柔和的一指禅法,自天突向下至中脘穴,重点在膻中穴,肝气郁滞型加取肝俞、太冲;气滞血瘀型加取膈俞、血海;饮食积滞加取天枢、大横。以肚脐为中心,行托脾运胃法,伴气滞腹胀、恶心呕吐行顺时针按揉,腹泻者行逆时针按揉。
3.疗法特点
按摩可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消化道的运动及分泌机能,加强血液的供应及淋巴循环,促进静脉及淋巴回流,利于食物的吸收。同时,通过按摩对全身或局部的机械刺激,调节了整个神经系统的平衡,故可改善睡眠与消化。其可疏通经络,气血运行正常,腑气通畅,使疼痛缓解,效果显著。
4.注意事项
年老体弱者,骨质疏松症患者勿用力过猛。
四、刮痧疗法
1.适应证
气滞血瘀、肝气郁滞、饮食积滞型胃痛。
2.操作方法
沿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顺经而行,饮食积滞型加上脘、下脘,肝郁气滞型加行间、太冲、期门,气滞血瘀者背部膀胱经循行部位,从上而下在皮肤表面反复多次揩刮,每周2~3次,2周为1个疗程。
3.疗法特点
通过刺激体表穴位信息,从而使经络至脏腑,由外而内激发经气,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祛除病邪。
4.注意事项
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因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该法。
适用于治疗与胃酸有关的胃部不适用症状(如胃疼、胃酸、胃胀、胃烧灼、酸性嗳气、饱胀等)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病,神经性消化不良;预防非甾体类药物,化疗药物等引起的胃黏膜损伤。
健客价: ¥72清肝和胃,降逆止呕,理气止痛,用于改善、缓解肝胃不和型胃病。胃脘疼痛、吸气吞酸等症状。
健客价: ¥21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定痛。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症见胃疼,胀满,痞闷,纳呆,嗳气等症。
健客价: ¥29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及有症状的慢性胃炎、FANS胃病、食管溃疡。
健客价: ¥34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定痛。用于胃疼,胀满,痞闷,纳呆,嗳气,烧心。
健客价: ¥23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及有症状的慢性胃炎、FANS胃病、食管溃疡。
健客价: ¥18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定痛。用于胃疼,胀满,痞闷,纳呆,嗳气,烧心。
健客价: ¥20健脾益肾,温中止痛,涩肠止泻。用于脾肾阳虚泄泻日久,大便不调,五更泄泻,时带黏液,伴有腹胀腹痛,胃脘疼痛,小腹坠胀,饮食不佳,属上述证候者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腻,脉细微或沉细,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属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7.5苗医:怡迄麦靓麦微艿,替笨维适,挡蒙:蒙逢秋,洛项。 中医:清热养阴,理气和胃。用于胃热阴伤,兼有气滞所致的胃脘疼痛,口臭,呃逆,胁痛。
健客价: ¥30柔肝和胃,散瘀,缓急止痛。用于肝胃不和、瘀血阻络所致的胃脘疼痛、连及两胁、嗳气、泛酸;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33消积化滞,行气止痛。用于饮食内停,气郁不舒所致的胸胁胀满,胃脘疼痛。
健客价: ¥18舒肝和胃,理气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满,胃脘疼痛,嘈杂呕吐,嗳气泛酸。
健客价: ¥14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
健客价: ¥21行气和胃,制酸止痛。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胃脘疼痛、脘腹痞满、嗳气吞酸;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9舒肝解郁,和胃止痛。用于肝胃不和,两胁胀满,胃脘疼痛,食欲不振,呃逆呕吐,大便失调。
健客价: ¥10消积化滞,行气止痛。用于饮食内停,气郁不舒,导致的胸胁胀满,胃脘疼痛。
健客价: ¥6.5理气活血,和胃止痛。用于脾胃不和,中焦气血阻滞所致的胃脘疼痛,腹胀,泛酸,嗳气,口苦等,以及消化道溃疡见上述症状者。
健客价: ¥16消积,祛寒性“协日”。用于消化不良,胃脘疼痛,寒性痞症,嗳气吞酸,对寒性“协日”尤为有效。
健客价: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