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方剂 > 中成药坛 > 这十大典型用药误区你知道吗?不良用药习惯需警惕

这十大典型用药误区你知道吗?不良用药习惯需警惕

2018-05-11 来源:宁波中医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没有临床治疗作用,不能代替药品使用,不论是谁都不应该用保健食品代替药品。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应该严遵医嘱,科学长期的用药,切勿因食用保健食品擅自停药。

10月10日,中国药学会发布了“盲信中药无毒”等十大公众用药误区。

这十大误区是中国药学会收集往届“药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785.2万次有效答题,结合“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安全合理用药评价和干预技术研究与应用”,梳理出公众误识率较高、潜在风险较大、行为矫正较难的安全用药误区。同时呼吁市民远离这十大用药误区,不要轻信广告、勿偏听谣传,遵医嘱,科学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十大误区

误区一,保健食品当药品。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没有临床治疗作用,不能代替药品使用,不论是谁都不应该用保健食品代替药品。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应该严遵医嘱,科学长期的用药,切勿因食用保健食品擅自停药。

误区二,多种药物叠加用,欲求疗效反伤身。

联合用药种类越多,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越大,含有同种成份的药品不能重复服用,以免因剂量的叠加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误区三,随意换药、调剂量,加重病情要当心。

不论什么药物,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更换或增减剂量,频繁换药,随意调整用药剂量,甚至停药,轻则达不到理想的疗效,加重病情,重则会发生增加并发疾病等危险,危及健康。

误区四,药品存放太随意,儿童误服损健康。

近年来,误服药物已成为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家庭储药务必避开儿童可触及的地方,一旦发生意外一定要带上误服的药品及包装就近就医,以便有针对性的治疗。

误区五,盲目相信OTC,认为没有副作用。

相对于处方药而言,非处方药物安全性较高,但是有些非处方药在少数人身上也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非处方药也要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服用。

误区六,成瘾药物要辨清,滥用易致依赖性。

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药品,如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药物、镇静催眠药物等等,也可能产生依赖性,应遵医嘱服用,切勿自行加大剂量和增强疗程,以免导致成瘾性。

误区七,不敢服药恐伤胎,过度谨慎不可取。

不是所有的药物孕妇都不能服用,孕期生病不必完全拒药。如果在怀孕期间生病,有服用药物的需要,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进行治疗。

误区八,中药认识太片面,安全无毒不正确。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药也不例外,服用中药前一定要明确是否对症,以免贻误病情,危及健康。

误区九,送药服药图方便,使用饮料隐患多。

用咖啡、茶水、饮料、牛奶等送服药物,可能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轻则影响药物疗效,严重会使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副作用增强。

误区十,发烧就用抗菌药,不遵医嘱误病情。

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只能抑制或者杀灭细菌。引起发烧的原因很多,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延误病情,或造成细菌的耐药性。因此,如果出现发烧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做检查,查明发烧原因以后,医生会根据你的病情和需要来选择相应的药物。

关于上述误区八提到的“觉得中药就是安全无毒”,小编有话说:日常生活中,不少喜欢擅购中药治病、保健的人本身多缺乏足够的医学常识,易因辨证不准、重复用药、超量滥用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导致病症加重,特别是有基础病的患者以及老人、小孩和孕妇,服用不慎更容易伤身,应当引起警惕。这里小编要提醒大家服用中药前一定要明确是否对症,以免贻误病情,危及健康。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