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药我们讲苍术、白术和茯苓,其中苍术和白术是对比着来讲。
苍术与白术?
苍术
辛、苦、温。
燥湿健脾,祛风除湿,发汗解表。
白术
甘、苦、温。
补脾健胃,燥湿利水,固表止汗。
苍术的性味
辛、苦、温。
辛能发散,那么苦味有什么作用呢?
苦味在这里主要是燥湿,而温能散寒。
苍术的功效
燥湿健脾,祛风除湿,发汗解表。
︱燥湿健脾︱
注意,这里没说补脾,很多人对健脾这个概念有误解。
其实健脾的概念大于补脾,补脾一般是用在脾虚,但健脾的意思是让脾气健运。
方法可以很多:脾虚补脾,脾胃气滞则行气,湿阻脾胃则祛湿,都可以达到健脾的目的。
燥湿健脾,意思是通过祛湿来达到让脾气健运的作用,所以苍术本身没有补的作用。
︱发汗解表︱
苍术有辛味,辛能发散,温能散寒。
所以苍术能够治疗表湿或者是表寒。
︱祛风除湿︱
一般是用在风痹和湿痹。
当然是因为苍术祛湿力强,所以一般多用于湿痹,之前讲过的关节沉重的那种用苍术。
白术的性味
甘、苦、温。
跟苍术不同,苍术是辛味,白术是甘味,甘能补益,苦能燥湿。
白术的功效
补脾健胃,燥湿利水,固表止汗。
也就是说,苍术和白术都能燥湿,但白术是通过补脾而燥湿,脾功能强了,把水湿运走而完成的。所以脾虚有湿是用白术,而湿阻脾胃的实证则适用苍术。
白术为什么还能固表呢?
所谓固表止汗是用在那些平时气虚容易自汗的人。
我们注意一下颜色,苍术又叫赤术(红色),红色属火,火性发散,所以它发汗;白术是白色的,白色入肺,肺主肃降,金气主敛,所以它能固表止汗。
苍术VS白术
补中益气,就用白术;除湿化气,一般用苍术。
甚至可以很细:一般说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欲补运相兼,那么两个相兼而用,想补多运少,那么就白术多而苍术少;想运多而补少,那么就苍术多而白术少。
茯苓?
茯苓
甘、淡、平。
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
茯苓的性味
甘、淡、平。
平就是不寒不热,淡味有什么作用呢?讲得白一点就是利尿。
茯苓的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
︱利水渗湿︱
注意这里的表达跟刚才的苍术、白术不同,苍术、白术是燥湿,或者有时叫化湿,燥湿的意思有点是在内部把湿、把水气干燥掉了、蒸发了、挥发了。
茯苓的功用是更直接一点,让水湿直接从小便出。
︱健脾和中︱
等于有补脾气的作用。
但茯苓的补脾力并不强,跟利水作用相比较,个人感觉茯苓大概是三分补,七分利。
︱宁心安神︱
宁心安神一般是用在失眠、多梦这一类病证中,但宁心安神功效比较好的不是茯苓而是茯神。
茯苓VS茯神
茯苓是长在松树根部附近的菌核,而茯神则是抱住松树根来生的。
当你把茯神取出来,中间是空的,假如学过八卦的人就知道,中空是离卦
,离卦入心,所以茯神的安神效果就优于茯苓。
白茯苓VS赤茯苓
把茯苓的皮去掉,茯苓皮下面一层淡红色的就是赤茯苓,赤茯苓包住的再往里面走,比较白色的部分才是白茯苓。
赤茯苓,(红色,五行属火)主要走心与小肠,学过《中医一年通》中医基础的人都知道,小肠跟水液代谢有关。
所以赤茯苓的利水功用强于白茯苓,但是补力就相对弱一点。
白茯苓则比较平均,虽然刚才讲它是三分补,七分利,但毕竟它的补力是强于赤茯苓的。
如何挑选茯苓
买茯苓最好不要买切成块状的,要买那种是卷起来的、薄薄的,效果好。
为什么呢?
切成块状的那些茯苓,你试一下,煮个半小时,或煮个40分钟,你把茯苓捞起来,切开看看,里面还没煮透,还是干的。
所以卷起来的片效果更好。
还有茯苓皮。
茯苓皮以皮走皮,所以一般是治疗水肿的。
生姜皮有利水作用,治皮肤水肿,茯苓皮一样有消肿作用,一样是治皮肤水肿。中医有个方叫作五皮饮,五皮饮就是治水肿,里面刚好就有生姜皮跟茯苓皮。
祛湿不想吃中药怎么办?那就得试试咱们的中药艾灸了!
艾灸“祛湿”法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用艾条灸20~30分钟或艾灸仪灸每次40-60分钟。
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用艾条灸20~30分钟或艾灸仪灸每次40-60分钟。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用艾条灸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用艾条灸20~30分钟或艾灸仪灸每次40-60分钟。
丰隆穴: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条灸20~30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解溪穴: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每日艾灸20~30分钟。
健脾益胃,化湿消滞。用于小儿厌食症所见面色萎黄,消瘦神疲,纳差腹胀,腹泻便溏。
健客价: ¥32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湿热蕴毒、腑气不通所致的胁痛、胆胀,症见胁肋胀痛、发热、尿黄、大便不通;胆囊炎、胆石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0清热祛湿,益气生津。用于暑湿病邪引起的四肢疲倦,食欲不振,身热口干。
健客价: ¥17.5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健忘,食少体倦,面色萎黄以及脾不统血所致的便血,崩漏,带下诸症。
健客价: ¥7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3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
健客价: ¥18补脾健胃,利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泻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价: ¥18康祝拔罐器B12:随选穴(或部位)、治疗手法等的不同,能使人体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生血净血,活血化淤,疏通经络,扶助正气,祛除病邪,清热泻火,增强免疫功能,强身健体的功效,而且适用于多种需求人群,特别是对亚健康人群的使用更为显著。 伤湿止痛膏(天和):祛风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肌肉疼痛,关节肿痛。
健客价: ¥59.9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
健客价: ¥19.5健脾益气,滋补肝肾。用于脾肾虚弱而致的肢体倦怠,气虚无力,不思饮食,胃脘痞闷,腰痛腰困,腿膝疲软,头晕耳鸣。
健客价: ¥8清热解毒,祛湿止带。用于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症见带下量多,色黄,阴痒等。
健客价: ¥28清热解毒,祛湿止带。用于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症见带下量多,色黄,阴痒等。
健客价: ¥21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健客价: ¥10.5主要用于脑部、周边等血液循环障碍。 1、急慢性脑机能不全及其后遗症:脑卒中、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痴呆。 2、耳部血流及神经障碍:耳鸣、眩晕、听力减退、耳迷路综合征。 3、眼部血流及神经障碍: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及神经障碍、老年黄斑变性、视力模糊、慢性青光眼。 4、周围循环障碍:各种动脉闭塞症、间歇性跛行症、手脚麻痹冰冷、四肢酸痛。
健客价: ¥38地屈孕酮可用于治疗内源性孕酮不足引起的疾病,如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继发性闭经、月经周期不规则、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经前期综合征、孕激素缺乏所致先兆性流产或习惯性流产、黄体不足所致不孕症。
健客价: ¥119补肝肾,益气血,活血通络,祛风除湿。用于改善肝肾两亏、气血不足引起的腰膝冷痛,肢气肿胀,麻木不仁,酸软乏力,屈伸不利等痹证症状。
健客价: ¥198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3.5用于治疗自然或术后绝经所致的围绝经期综合征。
健客价: ¥110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健客价: ¥45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
健客价: ¥26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食少乏力,面色萎黄以及脾不统血所致便血、崩漏、带下诸症。
健客价: ¥34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
健客价: ¥37健脾益肾。用于减轻肿瘤病人术后放、化疗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以及脾肾虚弱所引起的疾病。
健客价: ¥49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