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
升麻,中药名。为毛茛科、升麻属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或升麻的根茎。生于山坡草丛、林边、山路旁、灌木丛中。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陕西、四川,青海等省亦产。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等功效。
升麻简介
药材名:升麻
拼音:ShēnɡMá
别名:莽牛卡架、龙眼根、窟窿牙根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或升麻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至须根干时,燎去或除去须根,晒干。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长形块状,多分枝,呈结节状,长10~20cm,直径2~4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不平,有坚硬的细须根残留,上面有数个圆形空洞的茎基痕,洞内壁显网状沟纹;下面凹凸不平,具须根痕。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有裂隙,纤维性,黄绿色或淡黄白色。气微,味微苦而涩。
化学成分:兴安升麻根茎含阿魏酸,异阿魏酸,咖啡酸,[E]-3-(3'-甲基-2'-亚丁烯基)-2-吲哚酮〔[E]-3-(3'-methyl-2'-butenylidene)-2-indokinone〕,[Z]-3-(3'-甲基-2'-亚丁烯基)-2-吲哚酮,升麻精,齿阿米素,去甲齿阿米素,齿阿米醇,北升麻萜,12-羟升麻环氧醇阿拉伯糖甙等。
性味:辛、微甘,微寒。
归经:归肺、脾、胃、大肠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禁忌:上盛下虚,阴虚火旺及麻疹已透者忌服。脾胃虚寒者慎用。
中草药的功效
升阳,发表,透疹,解毒。治时气疫疠,头痛寒热,喉痛,口疮,斑疹不透;中气下陷,久泻久痢,脱肛,妇女崩、带,子宫下坠;痈肿疮毒。
中草药的作用
1、抗菌作用
升麻在试管内能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其变种绿升麻的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许兰氏黄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抗炎作用
北升麻对大鼠角叉等胶或右旋糖酐所致脚肿胀均有消炎作用,对乳酸或醋酸引起的肝门溃疡,有使其缩小面积的趋势。
3、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升麻水提取物注射于动物有降压、抑制心肌、减慢心率的作用。
4、解热作用
北升麻提取物1-2g/kg灌胃,可使大鼠正常体温下降,并对伤寒、副伤寒混合疫苗所致发热有解热作用。
5、镇痛作用
北升麻提取物1g/kg或5g/kg给小鼠灌胃,能明显抑制醋酸所致扭体反应,但对尾压刺激法不显示镇痛作用。
6、对平滑肌的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升麻能抑制离体肠段与妊娠子宫,对未孕子宫及膀胱则呈兴奋作用。齿阿米醇对氯化乙酰胆碱,盐酸组胺或氯化钡所致肠痉挛均有一定的作用,齿阿米素的作用弱于齿阿米醇。
中草药的用法
内服:3~9g。--《中国药典》
内服:煎汤,0.5~3钱;或入丸、散。--《中药大辞典》
外用:研末调敷,煎水含漱或淋洗。--《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用于升阳,3-6g,宜蜜炙、酒炒;用于清热解毒,可用至15g,宜生用;或入丸、散。--《中华本草》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汤含漱;或淋洗。--《中华本草》
中草药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治伤寒,温疫,风热壮热,头痛,肢体痛,疮疹已发未发
干葛(锉细)、升麻、芍药、甘草(锉,炙)各等分。上同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量大小与之,温服无时,(《阎氏小儿方论》升麻葛根汤)
2、治小儿痘、痧疹不明,发热头痛,伤风咳嗽,乳蛾痄腮
升麻五分,前胡八分,甘葛五分,黄芩一钱,栀子八分,炒牛蒡子一钱,甘草三分,桔梗五分,薄荷五分,川芎一钱。引用灯心煎服。(《滇南本草》升麻汤)
3、治天行发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疗,剧者数日必死,疗得差后,疮瘢紫暗,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也)
水浓煮升麻,渍绵洗之。苦酒渍煮弥佳,但燥痛难忍。(《肘后方》)
4、治雷头风,头面疙瘩肿痛,憎寒壮热,状如伤寒
升麻、苍术各五钱,荷叶一枚。煎服。(《医方集解》清震汤,即《素问病机保命集》升麻汤)
5、治咽喉闭塞,津液不通
川升麻半两,马蓟子一分,白矾一分,马牙消一分,玄参一分。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楝子大。用薄绵裹,常含一丸咽津。(《圣惠方》升麻丸)
6、治喉痹作痛
升麻片含咽,或以半两煎服取吐。(《仁斋直指方》)
7、治阳毒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
升麻二两,当归一两,蜀椒(炒去汗)一两,甘草二两,鳖甲手指大一片(炙),雄黄半两(研)。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金匮要略》升麻鳖甲汤)
温馨提示:用药需谨慎,请遵医嘱!
清热解毒。用于热毒壅盛所致发热面赤,烦燥口渴,咽喉肿痛,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症候者。
健客价: ¥19清热解毒。用于治疗流感,上呼吸道感染及各种发热性疾病。
健客价: ¥10用于热毒壅盛所致发热面赤,烦躁口渴,咽喉肿痛等症;流感、上呼吸道感染。
健客价: ¥8清热解毒。用于热毒壅盛所致的发热面赤、烦躁口渴、咽喉肿痛,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7用于热毒壅盛所致发热面赤,烦躁口渴,咽喉肿痛等症;流感、上呼吸道感染。
健客价: ¥4清热解毒。用于热毒壅盛所致的发热面赤、烦躁口渴、咽喉肿痛,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6.5清热解毒。用于热毒壅盛所致的发热面赤、烦躁口渴、咽喉肿痛;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8清热解毒,用于热毒壅盛所致的发热面赤、烦躁口渴、咽喉肿痛;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症候者。
健客价: ¥9清热解毒。用于热毒壅盛所致的发热面赤、烦躁口渴、咽喉肿痛;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9.5清热解毒。用于热毒壅盛所致发热面赤,烦躁口渴,咽喉肿痛;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8.13清热解毒。用于热毒壅盛所致发热面赤、烦燥口渴、咽喉肿痛;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侯者。
健客价: ¥16清热解毒。用于热毒壅盛所致发热面赤、烦燥口渴、咽喉肿痛;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侯者。
健客价: ¥5.5清肝利胆,利湿解毒。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黄疸(或无黄疸)、发烧(或低烧)口干苦或口黏臭,厌油,胃肠不适,舌质红,舌苔厚腻,脉弦滑数等;急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初期或活动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35清热解毒,利湿,化瘀散结。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肝炎,尤其对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异常和表面抗原阳性者有显著疗效,并可预防乙肝癌变。
健客价: ¥13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于疖肿、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等。
健客价: ¥42清热解毒,宣肺通窍,消肿止痛。用于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
健客价: ¥23.5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热症便血。对各期内痔、便血及混合痔肿胀等有较好的疗效。
健客价: ¥60清热解毒,止血止痛。用于外痔清肠解毒;内痔出血脱肛,消肿止痛,收缩脱肛。
健客价: ¥17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用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下焦湿热证,证见:发热恶寒、尿频急、尿道刺痛或尿血、腰痛等。
健客价: ¥26.5益肾回春,活血通淋,清热解毒。用于慢性前列腺炎以及由前列腺炎引起的尿频、尿急、尿道涩痛、淋浊、性欲减退、阳萎早泄等症。
健客价: ¥72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用于热毒壅结所致痈疽疔毒、瘰疬、流注、癌肿等。
健客价: ¥130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3清热解毒、化瘀止痛、收敛止血。用于初期内痔、肛裂、肛周炎、混合痔等。
健客价: ¥10清热解毒利湿。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胆囊炎,胰腺炎,而见湿热蕴毒之症者。
健客价: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