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中药的人都知道,医生经常说吃药期间要“忌口”,可是具体怎样“忌口”很多人不太清楚。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忌口”是怎么回事?到底应该怎样“忌口”?
忌口即指治病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忌口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特点,历来医家对此十分重视,其有关内容也广泛存在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籍中。
平时食用的鱼、肉、鸡、蛋、蔬菜、瓜果、酱、醋、茶、酒等普通食物,它们本身也都具有各自的性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药品的治疗作用,可产生一定的影响。
原则一:在服药期间,凡属辛辣、生冷、油腻、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忌口。
原则二:根据患者病情不同,饮食禁忌也有区别。
§服用清内热的中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的食物和油炸食物;
§在治疗“寒证”服用中药时,应禁食生冷食物;
§服用治疗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应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
§脾胃虚弱者应忌食油炸粘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疮疡皮肤病患者,应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伤风感冒或小儿出疹未透时,不宜食用生冷、酸涩、油腻的食物;
§治疗因气滞而引起的胸闷、腹胀时,不宜食用豆类和白薯,因为这些食物容易引起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