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针灸是怎样治病的,中医认为,针灸最主要的作用是“调和气血,疏通经络”。
气在中医学中,除了代表呼吸的空气以外,更主要的是代表人体内的各种物质、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
比如人体抵抗疾病的功能叫“正气”,把人体抵抗疾病的功能不足叫“气虚”。比方说,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叫“胃气”,把胃肠消化、吸收功能不足叫“胃气虚”。
中医认为气与血的关系是互相依赖、互相依存的,具体的说法是“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
意思是说,人体的各个组织,都需要血液供给营养,才能产生各种功能,所以说“血为气之母”。
但是,血液运输到人体各个组织,又需要心血管的动力,所以说“气为血之帅”。因此,一个人如果气血功能调和,他的身体就健康;如果气血功能失调,就要发生疾病。
调和气血的作用,现代称为“调整作用”。所谓调整作用,就是指矫正机体功能偏盛或偏衰,使之保持平衡,达到治病的目的。
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表明,针灸的这种调整作用跟一般的药物治疗作用不同。
比如人中穴,当大脑机能处于高度抑制——昏迷的状态下,针刺人中穴,就能起到兴奋作用,叫做“醒神开窍”。当大脑功能处于兴奋——病人狂躁或严重失眠的状态下,针刺人中穴,就能起到抑制作用,叫做“安神”。
同是一个穴位,在两种不同的疾病中,起着两种相反的作用。
又比如胃痉挛的时候,胃的紧张度增高,针刺足三里能起到缓解痉挛的作用;相反,当胃的紧张度降低的时候,比如胃下垂,针灸足三里,又能使胃的紧张度增加。
针灸的这种例子,真是多不胜举。所以人们认为,针灸的调整作用是“双向调整”。
针灸的这种“双向调整作用”有没有副作用呢?
没有的。
因为大量的临床实验和实验研究证明,针灸以后所造成的机体功能的变化,都在生理范围以内,比如在高血压情况下,针灸可以使血压降低,但是降到一定水平就不再降了;
低血压的时候,针灸以后血压可以升高,但是升到一定水平就不升了。因此,人们认为针灸的双向调整作用是一种良性的双向调整作用。
针灸的这种调整作用,是不是只能用来治疗功能性的疾病呢?
实际上,大量临床实验证明,针灸的这种调整作用,不仅能够治疗功能性的疾病,而且对组织的代谢过程和某些器质性的改变,也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比如针灸能治溃疡病、慢性胃炎、子宫下垂等等。针灸的调整作用既可以表现在局部,也可以影响全身各个生理功能系统。如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和排尿、内分泌、神经系统等,都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
比如针灸对消化功能的调整,它不仅对胃、小肠、胆囊、胆道、大肠的运动功能具有调整作用,而且对胃液的分泌、小肠的消化、吸收,胆汁、胰液的分泌以及对粪便成分和肠道菌群也有影响。
因此,针灸在临床上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当然,这并不是说针灸什么病都能治,比如针刺可以排除胆道结石;但是对较大的结石,针刺排石就困难了。
针灸时第二个作用是镇痛
疼痛,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感觉,因此,目前人们对痛觉生理以及镇痛作用原理的研究,都应当看作是初步的探讨。
那么针灸为什么能止痛呢?
中国古典医学认为,针灸所以能止痛,是因为针灸具有“疏通经络”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人的气血在经脉里运行畅通无阻,没有疼痛的感觉。
如果有什么原因造成经脉里的气血运行不够通畅,就会产生疼痛,叫做“不通则痛”。针灸能够止痛,是因为针灸能使经脉里的气血运行通畅,这叫做“通则不痛”。
但是,造成气血运行不畅的原因很多,所以针灸在临床上治疗疼痛的方法也不一样。
比如风湿性疾病,这种病是由于风、寒、湿这些外邪侵犯人体,造成气血运行不通畅,因此治疗的时候,就应该使用散风、祛寒、利湿的方法进行治疗。
又比如炎症性疼痛,这是由于体内蕴热、感受时邪,也就是某种细菌感染,造成气血壅滞,治疗这种疼痛,就应该采用清热消肿的方法。所以说,针灸镇痛,不是单纯的止痛,而是消除致病原因的结果。
针灸的这种“通经脉”的作用,在临床上不仅用于镇痛,还可用于治疗闭经、产后奶水不足、半身不遂、局部冻伤等病。
针灸的第三种作用是增强机体防卫免疫功能,这种功能中医叫做“扶正祛邪”。
扶正,是扶助正气的意思,也就是增强机体抵抗力;祛邪,是驱除致病因素,也就是消灭细菌或病毒的意思等。
医生治疗疾病可以从“扶助正气”方面入手,也可以从“驱除病邪”方面入手。或者扶正和祛邪两种方法同时并用。
比如,人们得了传染病或者炎症性疾病,医生给一些抗生素,这是从“祛邪”方面进行治疗。消灭了致病的细菌,就等于扶助了人体的正气,所以叫做“祛邪扶正”。
相反地,医生不给抗生素,而进行针灸,这是从扶正方面进行治疗。通过针灸来增强机体抵抗力,消灭致病的细菌,因此把这种作用叫做“扶正祛邪”。
针灸的这种“扶正祛邪”作用,已被大量实验研究所证实。
实验证明,针灸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少炎性渗出物,使血管通透性降低。
还证明针刺不仅可以控制、缩小炎性坏死病灶,而且可延缓或防止坏死的发生,加速肉芽组织的形成,增强细胞的修复再生和瘢痕化过程。
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都证明,针刺具有退热作用。在针刺治疗某些传染病或炎症性疾病的时候,由于针刺以后症状的改善,体温也可以同时恢复正常。
实验还证明,针刺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比如针刺正常人的足三里、合谷穴后,白细胞对葡萄球菌的吞噬指数上升l~2倍,吞噬能力也相应提高。针刺后24小时达最高峰,72小时恢复正常。
总之,针灸对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但是针灸的主要作用就是“良性双向调整作用”、“镇痛作用”和“增强机体抵抗力”三种。
这就是针灸所以能够治病的原因。
一、锋针
即三棱针。曾有秦鹤鸣刺百会出血立止唐高宗头痛之记载。用于中风头痛眩晕,刺百会、太阳出血,痛晕能解。
中风闭证:刺手足十二井出血,关窍开通。
暴发火眼:刺攒竹、丝竹空出血见效。
风火牙痛:刺合谷、内庭出血止痛。
喉痹:可刺少商、商阳出血。
口疮:直取劳宫、大陵见红。
舌肿难言:应泻金津玉液出血。
霍乱吐泻:先放曲泽、委中出血。
坠堕瘀血:可令然谷驱逐。
湿热下注:必需三阴交、绝骨解除。
鹤膝风:泻行间有效。
串腰龙:刺龙眼穴必灵(龙眼穴在手小指外侧,中节横纹尖)。
腰背痛:刺委中出血立减。
足跟痛:放承山顿轻。
足跗肿痛:以四风疏络散风止痛。
手背肿痛:起用四邪排除之。
手指麻木:刺十宣可愈。
足趾拘挛:刺趾下横纹能舒。
静脉郁血:刺患处出血。
皮炎癣症:刺患处可痊。
二、毫针
又名小针,在针法治疗中,用处最为广泛,内刺脏腑,外刺经络,三百六十五穴,无所不宜。
医史记载:秦越人刺维会能起虢太子尸厥。华佗针脑空止魏武帝之头痛。仲景治伤寒小柴胡已迟,非刺期门不愈。高皇抱心疾未愈,李潭元针巨阙而后除。徐文伯针合谷三阴交立下宋太子所诊之双胎。甄权刺肩井、曲池当止臂痛而复射。秋夫刺腰俞而沉疴立起。王纂针交会而妖精遁逃。
取肝俞与命门,使瞽目能视秋毫之末。刺少阳与交别俾聋夫,可听夏蚋之声。此皆先师之奇迹,遗留后学参考继续发扬。在接受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探讨研究,结合临床实践,创出新的经验,如取五脏俞膈俞治虚损,劳伤兼通经闭。
三脘,气海,章门,天枢、内关,足三里,能健脾,调和肠胃功能。天突、膻中能降痰,定喘,开胸顺气。大椎、身柱治大人小儿癫痫惊风。
风中经络:可针百会,风府,曲池,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有效。
风中脏腑:可取廉泉,天突,巨阙,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中极,天枢,章门必轻。
中脘、足三里有健胃、平胃等方之效。天枢、气海代天雄、肾气等方之功。大椎、内关与仲景青龙苓桂诸方吻合。鱼际、太溪仿喻氏清燥救肺汤法意同。足三里、上下巨虚有金匮大小承气之功效。隐白、大都、太白同东垣补中调中之性能。足三里可与补中益气比美。三阴交乃向八珍肾气争功。
章门、足三里、内关、中脘四穴,类同参术苓草、四君子所治之症。三阴交、曲池、太冲、关元,似有归芎芍地、四物疗效之能。合谷通卫气,如黄芪止汗发汗之功。阳陵泉走营血,合肉桂利节舒筋。
以上十穴略合十全大补等方,仅具管见初创臆造,希我侪指正推求。
三、长针
以卧刺为主。卧刺曲池透臂,能愈瘰疬鼠疮。丝竹透率谷,能止偏头疼痛。地仓透颊车,可以调口歪。风池透风府,疏解头风项强。肩透臂,疗肩不能抬举。曲池透少海,理肘痛筋挛。外关透内关,治手腕麻木无力。合谷透劳宫,舒手指拳不伸。身柱透风府,可管住癫狂奔走。腰俞透腰关,刺止癫痫不发。环跳透风市,搜腰胯之风瘫。膝关透膝眼,可除膝痛之难熬。阳陵泉透阴陵泉,能增强膝软筋酸,及行动困难。阳关透曲泉,调解膝强筋硬。绝骨透三阴交,补助站立不稳,髓空骨摇。昆仑透太溪,消踝腕硬。太冲透涌泉,可散足痛趾挠。
四、大针
即是火针,又名燔针。适用于内科者多刺在穴位,例如结积块,坚硬不易消散,冷病或风寒客于肠胃之中,留而不去成为寒痹,时痛和水火不济,五行不交,则留而成为水肿病,不能通过关节者,及风寒筋急挛引痹痛,瘫缓不仁等症。针下慢出,仍要转动,使发出污浊。适用于外科者,多刺在患处。例如痈疽,发背诸疮,瘰疬流注,无名肿毒,皮面无头者,或在肉厚部位已经成脓者,针令脓溃勿按针孔。
另有一种火针,形如钉帽,主治肝虚目昏,风赤热生翳膜,顽厚多泪,或虚劳上冲,目生翳膜及病后眼生白膜,以致失明者。用平头针烧红,当翳中烙之,烙后翳破,用除翳药点敷翳退目明。
火针禁忌:如病在头面及夏日,湿热下注腿足者,和伤寒热病,均不可用。
九针以外,还有梅花针(又名七星针)、芒针、耳针、鼻针、电针等,因未学习,不作详述。
对蟑螂、蚂蚁、臭虫、蚤类等卫生害虫有独特的杀灭作用,对人、畜无害,使用安全、方便、不污染环境。
健客价: ¥1.5苗医:维象样丢象,泱安档蒙,僵是风,稿计调嘎边蒙。中医:滋补肝肾,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用于肝肾不足,风寒湿痹,骨质疏松,骨质增生,引起的腰腿酸痛,肢体麻木等症。
健客价: ¥45止嗽化痰。用于咳嗽、支气管炎。
健客价: ¥15止咳祛痰。用于咳嗽及支气管炎咳嗽。
健客价: ¥20养阴敛肺,镇咳祛痰。用于久咳劳咳,支气管炎等。
健客价: ¥12平肝、息风。用于肝风上扰所致的眩晕、头痛、肢体麻木。
健客价: ¥12消肿镇痛,用于跌打扭伤及骨折,脱臼。
健客价: ¥16.25消肿镇痛,用于跌打扭伤及骨折,脱臼。
健客价: ¥9.8平肝,息风。用于肝风上扰所致的眩晕、头痛、肢体麻木。
健客价: ¥34清热利咽,解毒止痛。用于肺实热引起的咽喉肿痛,咳嗽痰盛,咽炎。
健客价: ¥19.9苗医:维象样丢象,泱安档蒙,僵是风,稿计调嘎边蒙。中医:滋补肝肾,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用于肝肾不足,风寒湿痹,骨质疏松,骨质增生,引起的腰腿酸痛,肢体麻木等症。
健客价: ¥44平肝、息风。用于肝风上扰所致的眩晕、头痛、肢体麻木。
健客价: ¥21用于口腔黏膜溃疡。
健客价: ¥13本品是由新疆天山高原上的神奇植物-“紫草”提取物科学配伍而成。针对因儿童湿疹、尿布疹、奶疹、蚊虫叮咬及痱子引起皮肤不适的止痒与护理,以达到宝宝皮肤的清洁与修饰。
健客价: ¥10对细菌和真菌等致病菌有杀灭作用,用于皮肤、黏膜的抗菌。
健客价: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