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名贵中药材成了送礼佳选。人参、鹿茸、冬虫夏草等名贵中药渐渐成了不少人家中的私藏,一放就是若干年。然而对于大部分中药材而言,是不宜收藏的,因为长期保存很难。
比如,冬虫夏草被许多人称为“软黄金”,认为它“奇货可居”,但它含有蛋白质非常容易变质,药效也会随时间慢慢减少。因此,每年新虫草上市,旧虫草也会受到影响而降价,放家里越久等于越掉价。所以服用前,一要看其颜色是否改变;二看其有无霉变;三看是否有异味。如果变质,则自身药效已受到损失,并可能产生有害物质,不宜服用。
常见中药材可以存放多久呢?
1.草本药物
草药一旦制成了饮片,药效就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减退,其保质期不应超过2年。就拿人参这样的草本药物来说,本药长在地里的时间越长可能效果越好。但一旦被挖出来,制成了饮片,药效就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减退,存放1年以上,有效成分丢失20%~30%;大黄存放5年以上,其中具有药用价值的成分蒽醌类化合物就会全部失效。当归、枸杞等含有大量脂肪油、黏糖成分,虽然不容易被虫蛀,但时间一长极易“走油”,就是表面会出现油一样的物质,这样的中药就完全没有了药效。
2.木本药物
如山萸肉、黄柏、金银花等等。这些木本药物的保质期可以长至4年。但专家在研究中发现,一些药材的储存时间长了,虽然外观上没有变质现象,但疗效却会降低。薄荷、藿香、紫苏等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如储存过久,香气的散发就会严重影响药的质量,从而降低疗效。
3.矿物药
虽然龙骨、灵磁石、硝石等矿物药的分子式较为稳定,但长期存放仍会对药效产生影响,一般保存期不应超过10年。
4.中成药
含有西药成分的中成药,其保质期应按照西药执行,通常不应超过3年。
保存不当,可能提前变质
中药也会提前变质,一定要根据保存方法来存放。例如,鹿茸营养成分较高,含不少水分,若外界环境温、湿度稍不对劲,空气中的霉孢子就会掉落在其表面,吸收鹿茸里的营养成分和水分,继而开始发芽,菌孢变成菌丝,鹿茸的营养就会遭到严重破坏。如果想防止虫蛀,可在鹿茸的旁边放一包花椒,因为花椒的气味可以驱虫。又如,人参的祛潮方法很多,日晒就是其中一种。受潮时可用白纸或棉纸覆盖,放于日光下晾晒,以防变色,平时可将其用塑料袋或纸包好后,放入炒黄的大米瓷罐内保存;白参易生虫、发霉、变色,应将其充分晒干后,放入盛有石灰或变色硅胶的铁盒内保存。
如何辨别中药材是否变质?
含糖多的怕被虫蛀
中药以植物类、动物类为主,主要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类、纤维素等,这些成分都是仓虫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所以,粉性足、肉质及糖性大、质地疏松的中药易被虫蛀,如山药、莲子、当归、苦杏仁、肉苁蓉等。而质地坚硬的药物,如三七、郁金等则不易虫蛀。中药材经虫蛀后,有的形成孔洞产生蛀粉,有的甚至被完全蛀成粉状。如金银花、菊花虫蛀后整个花瓣散落;土鳖虫的皮、肉、内脏被蛀空后,残留的部分因受虫体及其排泄物的污染会霉烂,产生异味或变色。
含“油”多的怕受潮
药材在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呈现油样物质的变化,被称为“走油”。含有脂肪油、挥发油或糖类等成分的药材,如苦杏仁、当归、肉桂等易产生“走油”现象。
检查药材是否“走油”,可从以下几点入手。1)嗅气味:肉豆蔻走油易产生浓烈的蛤气味,桑葚则有糖样气味。2)看色泽:主要看药材的色泽、油质、脆裂及黏连程度。当归、独活等走油时,药材表面会呈现油样物质,麦冬、天冬走油时会黏连成块。3)摸质地:若药材手摸有黏腻感,说明已经走油。
散瘀消肿,活血止痛。用于关节炎及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局部疼痛。
健客价: ¥33透窍消肿,祛风退热。用于慢性鼻窦炎、鼻炎及鼻塞头痛,浊涕臭气,嗅觉失灵等。
健客价: ¥25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健客价: ¥45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开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寒,脘腹隐痛,喜温喜按,胃纳不香,食少便溏。
健客价: ¥26.5健脾和胃,平肝杀虫。用于脾弱肝滞,面黄肌瘦,消化不良。
健客价: ¥24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湿热蕴毒、腑气不通所致的胁痛、胆胀,症见胁肋胀痛、发热、尿黄、大便不通;胆囊炎、胆石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0益气养阴,培补脾肾。用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所致的乏力气短,自汗盗汗,口干咽燥,头晕耳鸣等症。
健客价: ¥548降气化痰,止咳定喘。用于风寒入肺,肺气不宣引起的咳嗽痰多,喘促胸闷,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以及老年支气管炎咳嗽。
健客价: ¥25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痰多,色黄黏稠,胸闷口干。
健客价: ¥16健脾,燥湿。用于胃脘胀痛。
健客价: ¥38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跌扑肿痛。
健客价: ¥248收敛止泻,解毒消食。用于湿热泄泻,伤食泄泻。
健客价: ¥22辛凉透表,宣肺止咳,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
健客价: ¥27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痤疮,粉刺,口舌生疮,胃火牙痛,咽喉肿痛,目赤,便秘,尿黄赤。
健客价: ¥43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3补脾健胃,利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泻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价: ¥18温中补虚,调和肝脾,行气止痛。用于脾胃虚寒及肝脾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腹胀喜温,反酸嗳气;慢性浅表性胃炎见上述症状者。
健客价: ¥19清肝明目,疏风散热,除湿痹、解疮毒等症。用于风热感冒,目赤头疼、头晕耳鸣、咽喉肿痛等症。并可作清凉饮料。
健客价: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