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特色 > 针刺针灸 > 艾灸——中医里的灭火神器

艾灸——中医里的灭火神器

2017-11-29 来源:艾灸温补文化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有肝火时,舌质也是红的,但主要集中在舌的两侧,此外还有:性急易怒、失眠、头晕目眩、面红眼赤、口苦口干、耳聋耳鸣、舌苔黄薄、胸胁痛、大便干结、乳头痛痒、月经提前量大。

  艾灸——中医里的灭火神器

  我们俗称的上火,中医解释是由于阴阳失调,体内之气不能正常潜藏,而引起“上火”症状。体现在我们身体上就是咽喉痛、眼干涩、鼻腔热、口干口臭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

  人上火以后,都需要大量喝蜂蜜水,晚上泡热水脚,搓双脚各100下,点按涌泉穴,这样可以起到心肾相交,阴阳平衡的作用。

  舌头红,体内有火,不同的“火”在舌头上的表现也不一样。

  如果是舌尖红说明是有心火,夏季主心,因此心火旺一般出现在夏季。

  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悸烦不宁,寐少梦多,手足心热,盗汗,口干舌燥或舌疮频发等,舌红少苔,脉细数。实火表现为心悸阵作,烦热躁动不安,寐多噩梦,面红目赤,口干苦,喜凉饮,口舌糜烂肿痛,小便短赤灼热,舌尖红绛,苔黄,脉数有力。

  心主舌,因此心火的口舌生疮以舌尖及两侧生疮最为多见,口腔内膜也会生疮。

  解决方法:喝莲子心茶,按揉或艾灸大陵穴降心火。

  如果是舌两侧红说明是肝火旺。

  有肝火时,舌质也是红的,但主要集中在舌的两侧,此外还有:性急易怒、失眠、头晕目眩、面红眼赤、口苦口干、耳聋耳鸣、舌苔黄薄、胸胁痛、大便干结、乳头痛痒、月经提前量大。

  解决方法:喝菊花茶,按揉或艾灸太冲穴降肝火。

  如果是舌前半部分红说明是肺火

  肺火表现为脸有疖子、鼻干咽干疼痛、咳嗽胸痛、干咳无或痰黄而黏、睡眠不好、舌头前半部分红;

  容易伤风,一伤风就会出现高热、咳嗽、痰黄稠而粘等症状。

  清肺热的一个好方法就是生吃几个白萝卜;吃梨也有清肺热、润肺的作用。肺与大肠相表里,有很多的肺热病人大便都不通畅。所以既要清肺热,搜索关注灸哪儿,还要通腹气;这时早晚各揉腹一次,每次5分钟。

  解决方法:喝金银花茶,按揉或艾灸大鱼际穴降肺火。

  如果整个舌头红就是胃火

  胃火重表现为:烦热胃痛、口渴口臭、牙痛、牙龈肿烂、牙宣出血等、想喝凉水、容易饿、整个舌头比较红,(有时舌红苔黄,黄色把红色覆盖了)就是胃火的表现。《校注医醇剩义·胃火》:“胃火炽盛,烦渴引饮,牙龈腐烂,或牙宣出血,口臭。”

  解决方法:喝苦丁茶,按揉或艾灸内庭穴降胃火。

  舌红少苔:肾火

  其实,中医没有“肾火”的概念,但肾也会出现热象。如果舌红少苔,腰酸膝软、发脱齿摇、口干、耳鸣,有时睡眠不好等,可能是肾阴不足。如果在这个基础之上热扰心神,出现心烦、盗汗、手脚心热,多是阴虚火旺的表现。严重者舌头更红,没有苔或少苔,可能是一层薄薄的黄苔,表明有热出来了。

  解决方法:喝蜂蜜菊花茶,按揉或艾灸照海穴降肾火。

  还有很多艾友说:艾灸后上火了……

  实际上不是艾灸后上火了,而是你身体的经络不通,坚持艾灸,再加灸照海和太溪,涌泉,火自然会去。

  (附)为什么说艾灸后上的火不是“火”?

  很多人认为艾灸阳热,艾火燥化,耗人津血,引起上火。因此,热症不可灸的观点也就一直存在。

  实际上你这时出现的“牙痛、眼干、舌苔黄...."只是热症反应,是艾灸把你体内本来淤积的燥热之气给宣泄出来了。再灸,这些燥火就没有了。灸火不伤人,喝水、泡脚、搓脚既可。很多人把中医辨证施治的”阴虚,燥热“和艾灸的纯阳混为一谈了。艾灸是用火调动人体的气机,调整人体已经出现失衡的各脏腑功能;艾灸是补纯阳的,元阳气足,阴阳寒热虚实自会调和。

  《医学入门》说:“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

  “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大概意思是:体内有热之人做艾灸,可以使体内的郁热发散出来,火就自然降下去了。

  艾灸真的会上火吗?

  热症真的不可灸吗?

  阴虚之人不可灸吗?

  艾灸真的会耗人津血吗?

  我的观点是,不必大惊小怪,顺着自己身体来!正如日本后藤省撰写的《艾灸通说校注》所言,艾非燥火,能提升中气,温养元气,补阴和阳,进而能治疗疾病。不是艾灸让你上火,是你的体内本来有“火”。一旦有上火的症状,艾灸涌泉,引火下行则可。

  在艾火非燥一节中,后藤省写到:你凡百病宜灸者,腹背手足选其要穴,务以艾火活壮之气,直解表里涩滞之气,则血液通融,癥疝奔窜,胃元随输,诸证随退,譬如火焙粢糕,中心温润也。

  后藤省对“灸干耗血精”的说法予以反对。他“火焙粢糕”的比喻非常恰当,灸灼于体外,使得体内的津液蒸腾,所起的作用不是燥烈,而是温润,所以,不仅寒证可灸,阴虚之人也可以艾灸。

  至于热证可灸,理论上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肿内之热气被火夺之,随火而出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还有解释,灸法治热证,乃从治之意,用于阴虚证,是因为可以,阳生则阴长。

  小编认为,灸疗犹如服药,可能会出现寒热、头疼、腹痛、胀满等不适反应,这时候不可因噎废食,应该继续施灸。如果不适反应较为突出,可以温熨相应的背俞穴或募穴,让患者感到舒服后再施灸。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