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灸”利于温通阳气、润燥除寒、扶助正气、增强免疫力
我们时常听说“三伏灸”、“三九灸”,可是你知道还有一种是“秋分灸”吗?秋分凉风习习正是秋冬交替之际,此时寒凉渐重,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温热之气,就容易引发咳嗽、胃痛、腹泻、四肢怕冷等寒症。所以秋分节气去医院做下“秋分灸”对于润燥除寒是十分有利的。使用“秋分灸”能有效温通阳气、润燥除寒、扶助正气、增强免疫力,还能润燥。
“秋分灸”更利于润燥除寒
按气候学上的标准,“秋分”时节,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为物候上的秋天。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连炎热的珠海都开始早晚凉风习习。
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寒凉渐重,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温热之气,许多阴寒证有了抬头之势,比如咳嗽、胃痛、泄泻、四肢怕冷等寒症,也是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慢性疾病的高发期。秋分灸能有效温通阳气、祛风散寒、润燥除寒、增强免疫力,还能润燥。
9月23日是秋分,在这天凉之时,秋分艾灸可以起到防病治病的功效,那么秋分艾灸要如何操作呢?是否人人都适合秋分艾灸?龙港中医针灸李信医生介绍,“秋分灸”对于润燥除寒是十分有利的。使用“秋分灸”能有效温通阳气、祛风散寒、润燥除寒,增强免疫力,还能润燥。
秋分艾灸
秋分过后,天气逐渐转凉,此时艾灸可以扶助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艾灸更为有效。
天灸疗法是以温热药物穴位贴敷,使局部皮肤充血潮红、起泡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非火热中医外治方法,“三伏”天灸在每年的7-8月,而“三九”天灸在每年的12月到次年1月,这两次施灸的时间间隔比较长。如果能在此期间增加“春分灸”和“秋分灸”,能够加强“三九”和“三伏”天灸的功效。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在秋分时节,根据节气的阴阳变化,施以“温热”的灸法,能有效温通阳气、祛风散寒、扶助正气、增强免疫力。秋分灸与三伏灸、三九灸一样,也属于节气灸。不同的是,由于秋分处于阴阳消长的转折期,最利于调节阴阳平衡,所以秋分灸相对温和,是对三九灸、三伏灸的补充。
进入秋天后,气温逐日下降,寒凉渐重,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温热之气,许多阴寒症有了抬头趋势,比如咳嗽、胃痛、腹泻、四肢怕冷等寒症,同时也是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慢性疾病的高发期。而此时使用“秋分灸”能有效温通阳气、祛风散寒、扶助正气、增强免疫力,还能润燥。
秋分灸治疗选取肺经等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为主,以调治相关脏腑和有关组织器官的病证,对呼吸道及消化道等疾病尤为显效。如果居家秋分灸,一般在秋分节气当天以及前7天、后7天,共15天,每天操作,不要有间隔,这样疗效比较好。自行进行节气灸可以选择简单方便操作的艾灸,将艾条点燃后悬置或放置在穴位或病变部位,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防病保健、养生美容、治疗疾病之功效。
艾灸可采取悬灸、温灸器灸、温灸筒灸等方式,每个穴位可因各人皮肤情况施灸5-10分钟,可于节气时间范围内隔天选取穴位进行施灸。
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适合于脾胃虚寒的患者,包括免疫功能低下、虚寒性胃肠病等,灸法一般以温补脾胃为主,兼温肾阳、助肺气。先点燃两根艾条,在两侧足三里灸,保持与皮肤的距离不超过2厘米,但又不会烫,如此持续3至5分钟。每天灸1次,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秋冬脾胃虚寒性疾病的发作。
灸膻中穴:
膻中穴位置在于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适合于肺虚的患者,包括寒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寒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还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灸法一般是疏通经气、温肺。操作时,选取胸口的膻中、脖子后面的大椎作为施灸的部位。用艾条先灸膻中,后灸大椎,方法同上。此法在睡前进行比较好,时间可稍长,灸上10至15分钟后,能暖和身体、帮助睡眠、预防秋冬呼吸道疾病的发作。
灸涌泉穴:
涌泉穴位置在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适合于肾内积寒证者,包括虚寒性腰腿痛、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还有冻疮等。均是由于肾阳亏虚、寒湿内侵,致使筋骨、肌肉受累,一般灸两脚底涌泉穴。晚上热水洗完脚后,擦干,点燃艾条,悬在两脚心前1/3处涌泉穴,来回移动艾条,使脚心有热感但不觉得烫。每只脚灸3至4分钟。
灸大椎穴
大椎穴位置在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灸肺腧穴:
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二指宽)处。
灸大肠俞穴:
大肠俞穴位在于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灸肾俞穴:
肾俞穴取定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灸关元穴:
关元穴位置在肚脐下,正中线三寸的地方就是关元穴,注意三寸是同身寸,简单的方法是用自身的左手,或者右手四指并拢,放肚脐下量四指,最下边的指边于正中线交点处既是关元穴。
灸神阙穴:
神阙穴,经穴名。出《外台秘要》。别称脐中、气舍、气合。属任脉。在脐中部,脐中央。
灸天枢穴:
天枢穴位置在于脐中旁开2寸。
灸脾俞穴:
脾俞穴位置在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灸合谷穴:
合谷穴位置在于第一、二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
或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一、二掌骨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即是。
灸气海穴:
气海穴位置在于人体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气海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灸中脘穴:
中脘穴位置在于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位置在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秋分灸"也不是人人都适合。如果有以下情况,如咳嗽时痰黄、尿少、大便干涩,多数属于热症不适合做;发烧、猛烈咳嗽甚至咳出血来,也不宜做。糖尿病患者易留疤,应慎施灸。孕妇的腹部腧穴禁止施灸。
滋补肝肾,健脾益气,活血通络,祛风润燥。适用于先天不足,肝肾阴虚,肌肤甲错的鱼鳞病。
健客价: ¥350滋阴助阳,培元固本。用于气血阴阳亏虚所致的面色无华,气短懒言,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或自汗,头目眩晕,食欲不振,便溏或便秘,月经不调,小便颇数或夜尿多。
健客价: ¥628苗医:怡象任早,墟瘕任者,滇劫挡祛卡,任哈赊嘎;雪皮风症。 中医:养血滋阴,祛风止痒,润肠通便。用于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痤疮,便秘。
健客价: ¥21苗医:怡象任早,墟瘕任者,滇劫挡祛卡,任哈赊嘎;雪皮风症。 中医:养血滋阴,祛风止痒,润肠通便。用于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痤疮,便秘。
健客价: ¥32清热导滞,润肠通便。用于胃肠积热,幽门失润引起脘腹胀满,大便不通。
健客价: ¥28.5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暑湿感冒,头痛身重胸闷,或恶寒发热,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健客价: ¥14增强免疫力
健客价: ¥240肾宝片:调和阴阳,温阳补肾,扶正固本。用于腰腿酸痛,精神不振,夜尿频多,畏寒怕冷,妇女白带清稀。 参茸固本还少丸:补肾助阳,益气固体,填精止遗,强筋健骨。用于肾阴不足、命门火衰所致的畏寒肢冷,面色恍白,腰膝酸软,精神不振,阳瘘早泄,遗精滑精,性欲减退,女子宫寒不孕,带下清稀,或尿增多,以及耳鸣耳聋,虚喘,浮肿。五更泄泻等。
健客价: ¥1298滋阴养血,镇惊安神。用于心血不足,怔神健忘,心烦不安,心悸失眠。
健客价: ¥7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暑湿感冒,头痛身重胸闷,或恶寒发热,肮腹胀痛,呕吐泄泻。
健客价: ¥5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暑湿感冒,头痛身重胸闷,或恶寒发热,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健客价: ¥10.5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健客价: ¥4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暑湿感冒,头痛身重胸闷,或恶寒发热,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健客价: ¥3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5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健客价: ¥6.5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健客价: ¥4.5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5.5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健客价: ¥7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暑湿感冒,头痛身重胸闷,或恶寒发热,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健客价: ¥16.3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