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特色 > 针刺针灸 > 十二个“原穴”,冶痛症调经络

十二个“原穴”,冶痛症调经络

2017-11-27 来源:中医针灸医案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胸痛,心悸,腕臂痛。现多用于治疗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结核心绞痛肋间神经痛无脉症腕关节疼痛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十二个“原穴”,冶痛症调经络

  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腧穴,称原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的一个原穴,又称“十二原”。指压或针灸原穴,可治伤痛,并有调整经络虚实的作用。

  各原穴定位与主治

  1太渊

  位置: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局部解剖:有桡动、静脉。分布着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胸痛,心悸,腕臂痛。现多用于治疗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结核心绞痛肋间神经痛无脉症腕关节疼痛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刺灸法:避开桡动脉,直刺0.2~0.3寸。可灸。

  配伍:配列缺、孔最,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胸背痛。

  配内关、冲阳、三阴交,有益心通阳,祛瘀通脉的作用,主治无脉症。

  2合谷

  位置: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局部解剖:有手背静脉网。分布着桡神经浅支。

  主治:头痛,颈项痛,目赤肿痛,鼻衄,鼻塞,鼻渊,齿痛,耳聋,面肿,咽喉肿痛,痄腮,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热病无汗,多汗,腹痛,痢疾,便秘,闭经,滞产,小儿惊风,上肢疼痛,痿痹。现多用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电光性眼炎,近视眼,腮腺炎,扁桃体炎,舌炎,牙龈炎,牙痛,流行性感冒,高血压,皮肤瘙痒,荨麻疹等。

  刺灸法:直刺0.5~1.0寸。可灸。孕妇禁针灸。

  配伍:配颊车、迎香,有通经活络止痛作用,主治牙痛,面痛,面瘫。有疏风解表,宣肺利窍作用,主治感冒,头痛,发热,鼻塞。配列缺,为原络配穴法。

  配太冲,称四关穴,有镇静安神,平肝熄风作用,主治癫狂,头痛,眩晕,高血压。

  配风池、大椎,有清热凉血,截疟作用,主治皮肤瘙痒,荨麻疹,疔疮,疟疾。配三阴交,有调经活血催产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滞产。

  3冲阳

  位置:在足背最高处,当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局部解剖: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分布着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深神经。

  主治:上齿痛,足背红肿,口眼歪斜,足痿。现多用于齿龈炎,癫痫,脉管炎等。

  刺灸法: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配足三里、仆参、飞扬、复溜、完骨,有补益气血,润养经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

  配丰隆,有豁宁神的作用,主治狂妄行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4太白

  位置: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一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局部解剖: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的分支。分布着隐神经与腓浅神经的分支。

  主治:胃痛,腹胀,便秘,痢疾,吐泻,肠鸣,身重,脚气。现多用于急、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胃痉挛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配公孙、大肠俞、三焦俞,有清利湿热的作用,主治肠鸣,腹泻。

  配复溜、足三里,有和胃调中的作用,主治腹胀。

  胎位不正对胎位异常者,艾灸太白可使腹部松弛,胎动活跃,有较好的转胎效果。小儿腹泻配丰隆,每穴艾灸10分钟,经治疗后大便转为正常。

  5神门穴

  位置: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局部解剖:血管、神经分布同灵道。

  主治:心痛,心烦,怔忡,惊悸,健忘,不寐,癫狂,痫症,痴呆,胁痛,掌中热,目黄。现多用于无脉症,神经衰弱,心绞痛,癔病,舌骨肌麻痹,产后失血,淋巴腺炎,扁桃体炎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配支正为原络配穴法,有益气,养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心神失养,健忘失眠,无脉症。

  配大椎、丰隆,有醒脑安神,豁痰开窍的作用,主治癫狂,痫证。配关元、中极,有安神益肾的作用,主治遗溺,遗精。配膈俞、血海,有活血止血的作用,主治呕血、吐血、便血。

  6腕骨

  位置:在手掌尺侧,当第五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局部解剖:有腕背侧动脉(尺动脉),手背静脉网。分布着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热病无汗,头痛,项强,指挛腕痛,黄疸。现多用于口腔炎,糖尿病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配通里,为原络配穴法,有清热安神定惊的作用,主治高热,惊风。

  配太冲、阳陵泉,有清肝利胆的作用,主治黄疸、胁痛、胆囊炎。

  配足三里、三阴交,有健脾滋阴增液的作用,主治消渴。

  研究进展:

  腰痛配下巨虚,用导气手法,患者腰部有热感时出针。增加肠蠕动,针刺腕骨穴可使不蠕动或蠕动减弱的结肠下部及直肠的蠕动增强。

  7京骨

  位置:在足外侧,第五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局部解剖:血管、神经分布同金门。

  主治:头痛,项强,腰腿痛,痫证。现多用于小儿惊风,神经性头痛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配风池、天柱,有祛风舒筋止痛的作用,主治头痛,项强。

  8太溪

  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局部解剖:前方有胫后动、静脉。分布着小腿内侧皮神经,当胫神经经过处。

  主治:咽喉干痛,齿痛,耳聋,耳鸣,头晕,咳血,气喘,消渴,月经不调,不寐,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现多用于支气管哮喘,肾炎,膀胱炎,慢性喉炎,神经衰弱,贫血,下肢瘫痪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配少泽,有滋肾阴,清虚热的作用,主治咽喉炎,齿痛。

  配飞扬,为原络配穴法,有滋阴补肾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眩。

  配肾俞、志室,有温肾壮阳的作用,主治遗精。阳痿,肾虚腰痛。

  研究进展:

  喉痹以太溪为主,治疗阴虚咽喉肿痛,效果良好。肾绞痛据报道刺双侧太溪,以患者有发麻发胀感向足跟部放射为度,治疗23例,经针1~3次,疼痛基本消失18例。

  对肾功能影响据报道针刺太溪、列缺等穴,可使肾泌尿功能增强,酚红排出量增高,尿蛋白减少,对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这种效应维持约2~3小时,个别可达数日,浮肿亦减轻,对肾炎患者有一定治疗效果。

  9大陵

  位置:在腕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局部解剖:有腕掌侧动、静脉网。深层为正中神经本干。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癫狂,痫症,胸闷,胁痛,惊悸,失眠,烦躁,口臭。

  现多用于心动过速,胃炎,扁桃腺炎,精神分裂症,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配神门、列缺,有舒畅经筋,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腕下垂。

  配心俞、膈俞,有通心络,祛瘀血的作用,主治心血瘀阻之心悸。

  配丰隆、太冲,有疏肝理气,化痰醒脑的作用,主治气郁痰结型之癫狂。

  研究进展:

  手痉挛针刺大陵穴,有针感后,不移动针尖,在原处提插,以加强针感。跟骨骨刺针刺大陵穴,边行针,边震跺患侧足跟,手法不宜太重。

  调整心功能针刺大陵、神门等,对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多数情况下心冲击图的收缩波增强,经X线示波摄影,针刺前表现为左心室与主动脉峰减低变形,收缩性弯曲变斜和舒张期隆起减弱等。

  针刺后,左心峰增大,收缩性偏斜减弱,舒张期隆起也加大,说明针后心肌收缩加强,心脏功能改善。另有针刺大陵穴,对部分癫痫大发作患者的脑电图,有使之规则化的倾向。

  10阳池

  位置: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局部解剖:有腕背静脉网,腕背动脉。分布着尺神经手背支及前臂背侧皮神经末支。

  主治:肩臂痛,腕痛,疟疾,耳聋,消渴。现多用于腕关节炎,风湿热,糖尿病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配外关、曲池,有行气活血,舒筋通络的作用,主治前臂肌痉挛或麻痹。

  配少商、廉泉,有清热通络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

  配脾俞、太溪,有疏调三焦,养阴润燥的作用,主治糖尿病。

  11丘墟

  位置:在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局部解剖:有外踝前动脉分支。分布着足背中间皮神经分支及腓浅神经分支。

  主治: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呕吐,嗳酸,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现多用于胆囊炎等。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配伍:配风池、太冲,有清肝明目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

  配昆仑、申脉,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外踝肿痛。

  配阳陵泉、期门,有疏肝利胆的作用,主治胆囊炎。

  12太冲

  位置: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局部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骨背动脉。分布着腓深神经的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目赤肿痛,郁证,小儿惊风,口喎,胁痛,崩漏,疝气,小便不利,痫证,内踝前缘痛。现多用于高血压,尿路感染,乳腺炎,精神分裂症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配合谷,称为四关穴,有镇静安神,平肝熄风的作用,主治头痛,眩晕小儿惊风,高血压。

  配足三里、中封,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行步艰难。

  配气海、急脉,有疏肝理气的作用,主治疝气。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