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疾病 > 中医内科 > 30秒测血管硬度,它才是防血管硬化最靠谱的方法

30秒测血管硬度,它才是防血管硬化最靠谱的方法

2017-11-20 来源:太源堂官方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人的血管有三层,分别是内膜、中膜和外膜。随着人年龄增长出现的常见的血管疾病是动脉硬化,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至中老年时加重、发病,有可能表现为血管弹性不好、血液循环不畅。

  “一个人的动脉有多老,他就有多老”。血管是人体内的高速通道,无论是营养还是垃圾物质,都要通过这个管道才能运送到各个器官或者排出体外。我们的血管必须要保持畅通,才能保证人体健康。而血管弹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失去弹性,血管又脆又硬,血管管腔也随之变窄,血压很可能失控,威胁生命。

  你知道如何自测“血管弹性”吗?又该如何保护血管弹性呢?想了解答案,往下看~???

  如何测出“血管弹性”?

  人的血管有三层,分别是内膜、中膜和外膜。随着人年龄增长出现的常见的血管疾病是动脉硬化,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至中老年时加重、发病,有可能表现为血管弹性不好、血液循环不畅。

  老年人血压升高,动脉弹性下降,就会导致血管僵硬,内膜容易受损、裂变,动脉硬化就会趁虚而入;如果血脂过高无法代谢,脂质就会沉积在血管壁,使动脉血管越来越狭窄,更容易闭塞;而糖尿病会造成中膜损伤、变性,加重血脂沉淀,造成外周动脉疾病。另外,吸烟也会让血管内皮细胞受损,降低“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增加血脂沉积风险。

  以上这些高危人群,可以通过几个小检查来发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端倪”:

  摸:皮肤温度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导致的缺血,会引起皮温的下降,患肢至少下降2℃。患者抚摸左右脚会感觉到温差,而缺钙、肌肉酸痛不会有皮温差。

  看:皮肤颜色

  患病的下肢由于缺血,皮肤颜色会稍微苍白一些,不如正常下肢般红润。

  测:看皮肤恢复速度

  用手指戳患肢数秒后观察,如果要超过10秒才能恢复原本的红润肤色,有可能是缺血;或者患者平躺,抬高患肢,若皮肤温度、肤色出现上述1、2点的症状,也可能提示缺血。

  提醒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长期抽烟,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一旦出现下肢问题,一定要辨别清楚,尽早就诊。假如症状无法判断,建议先看血管外科。

  另外,也可以将手握紧30秒钟,打开后手掌变白的现象是会马上消失,还是会保持一段时间?当握紧拳头时,手掌的血管会受到压迫,这会阻断血液流通,手掌因此会变成白色。手掌打开后,随着血流的恢复会恢复原来的肤色。这一过程如果很快完成,表示血管健康、弹性好,血液循环正常、末梢神经比较灵敏。如果需要20秒以上,肤色才能恢复,就要当心是不是存在动脉硬化了。

  “血管弹性”为何会变差?

  人体衰老有很多标志,而“血管弹性”变差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血管弹性,一方面保证血管有一定压力,实现血液在全身的运输和对器官的灌注;另一方面,弹性可以防止血管内的压力过大,避免血压过度升高。“血管弹性”为何会变差?

  第一,年纪的增长

  血管的弹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松,这和血管的结构有一定的关系。在血管壁上有一层维持血管张力功能的细胞——平滑肌细胞。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外界因素,这层“弹力细胞”会变成失去收缩功能的“成纤维细胞”,增加血管的厚度、硬度。

  第二,疾病和生活习惯

  血管弹性和吸烟、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因素有关。其中,吸烟和糖尿病是影响最大的。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患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几率比一般人多出四倍,而“老烟枪”更危险,风险比不抽烟的高五倍。另外,患有肾脏病的病人,血管会在硬化的基础上发生钙化,血管壁弹性更差。血管失去弹性最大的危害就是形成高血压。很多老年人的高血压特点是高压高(收缩压高),低压低(舒张压低),这就是血管弹性下降引起的。

  心脑血管病,怎么预防才靠谱?

  年轻人如何预防血管硬化?

  血管硬化从年轻时就可出现,最初血管壁内皮只有少量的脂纹和脂质沉积,是可逆的病理改变。如果不改变不良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血管壁内皮会慢慢形成粥样硬化,发展成斑块,每一步的病理改变大概需要10年。到中老年时,发生心梗和中风的概率会显著增加。及早预防血管硬化十分重要。那么,年轻人该如何预防血管硬化?

  1、多做有氧运动

  强度低、持续时间长,能增加机体对氧气的吸入、输送和使用,改善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功能。推荐步行、慢跑、太极拳、游泳、自行车等。

  2、睡眠充足

  熬夜时,心脑血管的生物钟会被打乱,导致体内过多地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让血管收缩、血液流动缓慢、黏稠度增加。

  3、少吃胆固醇高的食物

  少吃肥肉、动物油、动物内脏等,可适当吃些深海鱼油。这种饮食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总胆固醇及“坏胆固醇”,维护血管弹性,降低脑卒中、心梗等风险,但不能代替药物

  4、避免情绪波动

  过度的兴奋、激动会刺激交感神经末梢和肾上腺的分泌增加,致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有的甚至造成猝死。

  5、养成定时测血压的习惯

  当血压升高时,会加重坏胆固醇对动脉内壁损害,加速动脉硬化进程。每年最好定期做一次全面检查,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6、药物治疗

  对于动脉硬化程度比较严重的患者,经医生评估后也可采用药物治疗,以减少低脆弱的血管由于情绪、外力等因素发生破裂,出现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等不可挽回的后果的可能性。

  中老年人如何预防血管硬化?

  中老年朋友在日常生活里,如何才能保护血管,避免心梗、脑中风、心衰呢?

  预防1:保暖工作很重要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保护血管,先要做好一年四季的保暖工作。

  室内生活环境,建议保持在20℃-25℃为最佳,夏凉冬暖。中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病的,千万不能受冻,以防激烈的生理反射,机体代偿性不够,血压飙升。

  身体保暖部位,着重在可散热的脸、脖子、手、头等,天冷时,可戴帽子、围巾、手套,甚至戴上口罩。

  另外,特别提醒老人,冬天洗澡时间最好调整到气温最高的中午,或者洗浴前预热浴室;洗澡水温度要适宜,太冷易产生应激反应,太热产生大量热水汽,局部气压过低,易发生晕眩。此外,老人起夜多,冬季建议夜间关门闭窗而睡,到了日间再通风换气。

  这些保暖工作,都是为了帮助缺乏机体调节力的老人,尽量不处于生理反射的危险境地。

  预防2:饮食半饱少食多餐

  饭后是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发时段。

  在饭后,神经中枢会接受指令,调配血液供应到胃、肠等消化系统,这时心脏、脑部的供血、供氧量相对减少。对于本身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而言,就很危险。

  此外,如果吃得过饱,膈肌上升,即“胃顶住肺”,影响呼吸功能,上述人群的受害更大。因此建议,心脑血管重点防护人群,饮食务必要注意少量多餐,最好每餐只吃半饱,餐数则可调整至一日5-6次。要注意餐后不要急于活动。食品品种建议最好是选易消化的东西,蔬菜、水果、维生素丰富的为宜。

  中老年人饮食要清淡,严格控制盐,可多吃香蕉、番茄、茄子、橙子、橘子、柿子、坚果、豆类、瘦肉及海带、木耳、蘑菇、紫菜等含钾高的食物,可增加尿中钠的排出,使血容量降低,血压下降。

  预防3:鼓励做适宜户外运动

  运动锻炼,可有效提高机体抵抗力。因此,专家们建议,哪怕在寒冷的冬春季,也不能停止锻炼,鼓励中老年人结合自身情况,保持户外运动。如遇气温低或有雾霾,最好延至9-10时。

  中老年人运动的目的应该是健身,目标是提高身体的耐力,贵在坚持。因此,如快走、慢跑、扭秧歌、跳健身舞、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都可以,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条件来选择。

  中老年人不宜做张力性运动,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运动适度,一般运动后心跳为100-120次/分钟才是正常的。如果血压高于180mmHg,就不应到户外运动,心脏不适者也尽量避免剧烈活动,心跳有早搏现象,不应当跑步。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