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只要五个步骤,就可以调理气血不足。
一、调脾胃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中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谓之血”之说,认为血液是通过脾胃运化生成的,脾有统摄血液的功能,所以治疗血证必须重视调理脾胃。
饮食调养可多吃南瓜、山药、莲子、扁豆、薏米等健脾益胃的食材。
二、养肝血
肝藏血,主疏泄,调气机,有助脾胃运化,因此养肝血是调气血的根本。
“肝郁则脾虚”,郁闷暴怒的情绪会损伤肝、脾,导致气血耗伤。
此外,“人卧血归肝”,科学研究发现,人在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因此,切忌生气、熬夜,也不要让身体过度劳累。道医认为“久视伤血”,坐在电脑前工作时,应当特别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养,防止耗伤气血。
三、食药膳
补气可食“四君子汤”,此方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益气健脾之效。
取人参10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与羊肉炖食即可。补血可用“四物汤”,此方最早出自唐代蔺道人所著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道医养血的经典药方。取白芍、当归、熟地黄、川芎各9克,放入250毫升水中,煎至150毫升时,空腹热服。
此外,用当归、川芎、红花、熟地、桃仁、何首乌、枸杞子、阿胶、丹参等中药与补血的食材如红枣、龙眼肉、山楂、菠菜、胡萝卜、黑木耳、黑芝麻、猪肝、猪血、乌鸡、红糖等一起,做成可口的药膳,均有很好的调节内分泌、养血之效。
四、远寒邪
道医认为,“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寒邪会让血液瘀滞,经络不畅,气血生化受阻,极易导致关节病变、肠胃不适或诱发咳嗽。
冬季出门,务必戴好帽子、手套、围巾等,在家要忌食寒凉、温水泡脚、勤做按摩。老人气血常不足,要更加注意。
五、多运动
运动是调养气血必不可少的环节,有助脾胃将营养物质转化为气血,让人吃得香、睡得好。此外还能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平时可选择一项自己喜爱的运动,如慢跑、游泳、打球、瑜伽、太极拳等。有心脑血管疾病者运动前要做好热身,让关节活动开的同时,降低心脏负荷。
益气养血,行气化瘀。用于产后气血不足,虚中夹瘀,寒热错杂的胁腹胀痛,腹痛,头身疼痛,恶露不绝,血晕昏迷,大便秘结,无乳等症。
健客价: ¥48补气养血,理气调经。用于气血不足,肝郁阴虚引起的经期不准,行经腹痛,月经量少,手足心热。
健客价: ¥26补养气血,疏肝解郁,祛瘀调经。用于气血不足,肝郁不舒,月经不调头晕目眩,血漏血崩,贫血弱及不孕症。
健客价: ¥22益气养血,活血解毒。适用于气血不足症,肿瘤患者放、化疗时合并用药,可以改善乏力,气短,恶心,自汗等症状。
健客价: ¥60益气养血。用于气血不足所致的气短心悸、面色不华、体虚乏力。
健客价: ¥32调经养血,逐瘀生新。用于气血不足,肾亏宫冷,淤血内阻所致的月经不调,或多或少,崩漏不止,行经腹痛,赤白带下,久不受孕,习惯性流产。
健客价: ¥19.5补气养血,安胎保产。用于孕妇气血不足引起;恶心呕吐,腰酸腹痛,足膝浮肿,胎动不安,屡经流产。
健客价: ¥47补气养血,调经散寒。用于气血不足,虚弱消瘦,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寒湿带下。
健客价: ¥30用于气血不足,虚弱羸瘦,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寒湿带下。
健客价: ¥229补养气血、疏肝解郁、祛瘀调经。用于气血不足,肝郁不舒,月经不调,头晕目眩,血漏血崩,贫血身弱及不孕症。
健客价: ¥45益气养血,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气血不足,风湿瘀阻,肌肉关节酸痛,关节肿大、僵硬变形或肌肉萎缩,气短乏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软组织损伤属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37补肾益气,活血壮骨。主治肾虚,气血不足所致的中老年骨质疏松症,伴有腰脊酸痛,足膝酸软,神疲乏力等症状者。
健客价: ¥23补肾益气,活血壮骨。主治肾虚兼气血不足所致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症见腰背疼痛、腰膝酸软、下肢痿弱、步履艰难、神疲、目眩、舌质偏红或淡,脉平或濡细。
健客价: ¥45补肾益气,活血壮骨。主治肾虚,气血不足所致的中老年骨质疏松症,伴有腰脊酸痛,足膝酸软,神疲乏力。
健客价: ¥241.5补肾健脾,益气养血。用于小儿因脾肾虚弱,气血不足所致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面色无华,记忆力减退等症及对高血铅儿童能促进血铅的排除。
健客价: ¥38益气养血,祛风通络。用于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的体虚乏力,眩晕,心悸,失眠,关节肌肉酸痛,麻木无力等症。
健客价: ¥58补精、养血、益气,温阳固肾。用于肾精亏损,气血不足引起:精神衰惫,腰膝无力,阳痿遗精,目暗耳鸣,失眠健忘,妇女血虚宫寒,崩带不孕,滑胎小产。
健客价: ¥98消食,降脂,通血脉,益气血。用于瘀浊内阻、气血不足所致的动脉硬化症,高脂血症。
健客价: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