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特色 > 针刺针灸 > 寒露艾灸防寒清咽,养阴固肾

寒露艾灸防寒清咽,养阴固肾

2017-11-19 来源:艾灸温补文化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自然界中的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大幅减退,阴气渐生,此时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可通过艾灸养生的方式保养体内阳气。

  寒露艾灸防寒清咽,养阴固肾

  寒露

  寒露是深秋的节令,民谚有"先白后寒"之说,与“白露”相比,此时气温更低,露水更多,且带寒意。寒露时节,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说,衣食住行还是有一些小讲究的!

  寒露已至,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句谚语提醒大家: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寒露节气一过,应注重足部保暖。

  秋冬季交替时节,合理安排秋季衣食住行,尽量与气候变化相适应,这对于身体健康是十分重要。

  夏天悄无声息的过去,抬头看到天空排成人字的大雁,原来寒露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寒露时节,大雁和菊花是不可或缺的配角。在寒露的节气三候里,它们占了两候,说是红颜来宾、菊始黄华。它们一为动物、一为植物,一动一静、一天一地,作为这个时节与露水相配的配角,是再合适不过了。

  晨起已感到阵阵凉意,自古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尤其是老人小孩,早晚要做足保暖措施,避免受寒。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意味着全国大部地区热冷交替季节的来临,天气将由凉爽向寒冷过渡。此时的你准备好如何向寒冷作战吗?

  秋分过后,时节转至寒露,关于寒露名字的由来,史书上这样记载的:“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

  民间,关于白露的说法颇多,“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吃了重阳饭,不见单衣汉”,“吃了重阳糕,单衫打成包”,说的都是寒露一到,天气就真的变凉了,要适当加衣了,虽然有“春捂秋冻”之说,但凡事有个度,过了度,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寒露有哪些要注意的问题?

  寒露期间,饮食养生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为宜。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另外水果也要补充哦,比如梨、柿、香蕉等。

  “太子参麦冬雪梨煲排骨”,在干燥、渐凉的寒露深秋起到消降火、养阴润肺的食效.可以尝试做一做。

  寒露艾灸防寒养阴

  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自然界中的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大幅减退,阴气渐生,此时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可通过艾灸养生的方式保养体内阳气。

  寒露艾灸有什么作用?

  1、调和阴阳。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2、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4、温阳补虚,补中益气

  应该艾灸哪些部位?

  督脉主灸:大椎、肺腧、肾俞、八髎;

  任脉主灸:神阙、关元、太渊、足三里。

  寒露单个穴位可施灸天突穴,如果腰、背疼痛可加灸委中穴;老年性支气管炎可加灸大椎穴;寒露后易犯肩周炎可加灸肩井穴。

  1、天突穴: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2、委中穴:位于人体的腘横纹中点,左右腿各一。

  3、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可活动颈,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4、肩井穴: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最高处,左右各一穴。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俯伏或者俯卧的姿势,此穴位于人体的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