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特色 > 气功太极 > 太极拳之种种病拳

太极拳之种种病拳

2017-11-09 来源: 传统杨氏太极拳班侯直系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初练者有拘紧的过程,手脚不协调的紧,动作不熟练的紧,怕忘记的紧。这是过程,会在过程中消化,不必紧张。还有一种属于功能性紧,包括轫带紧,肌肉紧,关节紧,紧而僵,这是运动功能障碍问题。

  太极拳之种种病拳

  太极拳之病拳分内外两个方面;内在于认识,外在于架式。实际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能是互为借鋚,相互参考罢了。是一人一太极的原故。

  病拳之一:“失中”,太极拳讲究“中”以脊柱运动为中心的旋转,起伏都离不开中。

       以“中正”为要,架式上不前俯后仰,腰胯上保持不偏不移,这种不偏移就是上下一致,眼到手到,手到腿到,腿到身到。步到形到,形到意到,意到神到,神到势到。手、眼、身、法、步的一致才能真正的中正。但是过于意识它会成为“僵持”反而使动作变形。所以要柔松,随顺。

  病拳之二:“散”,有些人把拳打散掉了,现象是手开、步乱、形散,拳意不明是其根。

        所以有一个好老师,能往正路上引的真太极拳老师很重要。这是第一。第二要经常得到老师指引,使拳架充分熟练并得到架子的基本巩固,一学会便离开老师容易使拳架走样。第三要理解“拳理、拳要”避免把拳打“油”了。

  病拳之三:“紧”,这里的紧分三种,一,拘紧。二,用劲紧。三,虚实不分紧。

  初练者有拘紧的过程,手脚不协调的紧,动作不熟练的紧,怕忘记的紧。这是过程,会在过程中消化,不必紧张。还有一种属于功能性紧,包括轫带紧,肌肉紧,关节紧,紧而僵,这是运动功能障碍问题,需要在运动中解决,用时间解决,用针对性训练来解决。

  用劲紧,为了表现自己有劲,有气势,刻意使劲,处处用劲。这种劲不是太极拳的劲,是硬劲,顶劲,僵劲,称为拙力。太极拳的劲是灌劲,是一丝一丝,一步一步,一缕一缕缓慢灌进去的,是柔中带刚之劲,是长期搓揉出来的劲。要筋键,骨力之劲,不能完全靠肌肉之強劲。是刚柔相济之成全。是经年累月的积累所成。是底韵所致。

  经常看到一些拳者,架式中正,也有观赏价值,但总缺少韵味,为什么?缺虚实。金玉其表,没有骨子里的东西,殊不知太极拳除了架式其灵魂是技打,所以没有拳理支撑,没有单式苦练,没有器械对手膊加长所反映的功底,没有揉手对关节的活络和虚实反射很难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太极拳,所以有些病拳是本质上的,根子里的。希望有识之士不仅要练好拳架,还应从其他方面培根固土育好太极拳之树。

  病拳之四:“作”,分“做作”和“故作”。既是拳病,也是“病误”

  “做作”的根子在于片面地理解太极拳某些要领。比方“用意不用力”,就拳头也不敢握紧,手掌也不敢立起,腰塌下去,腿软下去,半闭着眼晴,摇头晃脑,这实在是对太极拳的一种亵渎。长此下去成为习惯性病拳,“一拳病,拳拳病”的态势,难以纠正了。

  “故作”是故意为之的作为,有故弄玄虚者给太极拳罩上一件神秘的外衣在网上欺世盗名。还有偷换慨念,借玄弄神者制造迷信,为名为利,招然若揭。太极苑地的一些怪现象和这些不无关系。这是一种病态,和社会现象相关,希望广大太极拳爱好者能自行分辨。当然也有受蒙蔽者,自己缺少实践,以讹传讹。在网上可以看到不少有真知灼见的老师和实践者,其见解和认识使人得到感悟和启发。也有人实在是一知半解,抄袭而已。或理解片面,可能会误人误已。

  病拳之五:“混”,混淆慨念,模糊视听。

       诚然,网上大家程度不同,差异极大,秉性不同,传承各异,造成认知不同是可以理解的,但会碰到一些会混的人,你说拳,他说道,你谈到道,他又说佛,最后不着边际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误,称得上病拳的一种叫“混拳、昏拳”还有一些愤青,不管对方是非曲折,进行混淆,把有些简单的东西搞复杂了,从争吵到强词夺理,甚而谩骂攻击。实在有损太极拳应有的“修为”。

  最后想说的“拳病”练拳者人人都有,人无完人,拳无完拳,功夫无止境,这也印证了“纯阴不生、孤阳不长”的太极道理。阴阳虚实始终伴随我们左右,将陪伴我们一生。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