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有时会让人莫名感觉疲惫,提不起精神,常常导致工作状态不好。这是什么原因?原来是“秋乏”惹的祸!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中医师成杰辉来给大家支招:3个小秘诀,3款秋季汤水,赶走“秋乏”!
为何会出现“秋乏”呢?
秋天气候凉爽,并不炎热,应该是人体感觉最舒适的季节,为何还会出现“秋乏”呢?
成杰辉主任解释,俗言道:“春困秋乏夏打盹”,在不同的季节,机体会因气候的转变而发生不同的生理变化,有时会产生疲惫感。例如夏日炎炎,人体大量出汗以降低体温,当元气消耗过多而未能及时恢复时,人体会出现困倦、“夏打盹”。
进入秋季时,人体的元气逐渐恢复,但毕竟夏天消耗过多,在恢复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疲惫感,即为“秋乏”。“秋乏”是人体补偿夏季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也是机体在换季调息中得以恢复的保护性措施。
但“秋乏”常常会干扰我们的正常工作和学习,因此,适当采取一些措施远离“秋乏”,让身体能量满满,干活起来则更有劲!不过,许多人不了解秋乏的原因,以为自己感冒了、生病了,于是打针、吃药、做检查,却查不出什么问题来,反而走进了一个个误区。
掌握以下小秘诀,可以对付“秋乏”
秘诀1:早盐水,晚蜜汤
中医认为,秋乏是机体气阴不足之虚损性状态,阴液亏损易生“燥”邪。燥为秋季之主气,称为“秋燥”,燥邪伤人,更耗津液,且易伤肺脏,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无痰等不适。
广东人特别喜欢喝凉茶,有人认为以上症状貌似感冒上火,一杯凉茶正好解意。其实凉茶乃多种寒凉药材煮成,一般在机体盛热之时可以清热解毒,但并非任何时候都适宜。入秋后机体元气逐渐恢复,凉茶无疑是一盆冷水泼来,很容易浇灭复元的能量。
那如何解决燥邪带来的不适呢?多喝水是除“秋燥”解“秋乏”之良方。但只喝白开水让人索然无味,最佳方法是“朝盐水,晚蜜汤”。早上喝点淡盐水,可以引火归元、降火利咽,晚上喝点蜜糖水,可以润燥养阴、滋养肺脏。这不仅补充水分,也是秋季养生、预防便秘、抗衰延年的饮食良方。
秘诀2:腹、足、颈、肩4个部位要保暖
秋季虽到,但南方地区夏季的余热尚存,姑娘们仍喜欢穿短裤、短裙,甚至露脐装,这样既展现美好身材,又清爽怡人,醒神解乏,且符合“春捂秋冻”一说。所谓“秋冻”原意为秋天适当冻一冻,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但“秋冻”并非穿得少就好,秋乏也并非冻着就解决。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身体部位,都应该区别对待,如果一味地受冻,很容易把身体冻坏。
人体有四个部位一定要注意保暖:腹部、足部、颈部和肩部。上腹受凉易引起胃部不适,下腹受凉易诱发女性痛经和月经不调。足部是人体离心脏最远的地方,汇聚了身体的多条经脉,因此足部的保暖非常重要。颈部受凉向下可引起呼吸道感染等咳嗽症状,向上则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肩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较脆弱,受凉后容易引起气血痹阻,导致肩颈痛等问题。
腹部保暖,不穿露脐装是最佳保护办法。此时足部也不宜外露,应换去凉鞋,穿上秋鞋及袜子,就能巧妙让足部不收寒气侵扰。而肩颈部的保暖,女性可以搭配薄围巾,特别是在空调房内,颈部裹上,肩部披上,围巾就能很好地起到保护作用。男性则可穿有领的短袖上衣,这样既不太热,也可避免肩颈受寒。
秘诀3:慎贴秋瞟,少吃辛辣食物
“秋乏”除疲倦外,有时还会让人食欲不振。很多人认为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姜、葱、蒜等够“重口味”,能振食欲、解秋乏。但上述食材辛辣温燥,多吃伤阴,反而容易加重秋燥对人体的伤害。也有人认为,贴秋膘,增营养,就可解秋乏了。但秋膘为厚腻肥甘之物,食之容易碍脾滞胃,一来不易消化,二来进食后会易在体内产生使人困倦的酸性物质,加重肢体肌肉疲劳感,故也不宜吃。
调理秋乏除补觉睡足外,也宜食疗补虚,适当滋阴、补气可助机体较快恢复。
几款药膳来帮你
1、莲子百合瘦肉汤
材料:莲子30克,百合30克,瘦肉200克。
制法:莲子去芯与百合用清水浸泡30分钟。瘦肉洗净,水焯后捞出。上述食材一同放入煲内,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改小火,再煲1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清润肺燥,养阴安神。适合秋季干咳及睡眠欠佳之人食用。
2、虫草花洋参汤
材料:虫草花15克,西洋参30克,枸杞子10克,红枣3枚,鸡肉250克。
制法:鸡肉洗净水焯捞起。所有材料一同放入煲内,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改小火,再煲1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益气补虚,滋阴润燥。适合秋季体虚疲倦、口咽干燥之人食用。
3、蜂蜜枸杞菊花茶
材料:枸杞子10克,菊花5克,蜂蜜适量。
制法:将枸杞子和菊花用开水冲泡10分钟,待温度降低后再加蜂蜜搅匀即可饮用。
功效:清肝明目,滋阴润燥。适合熬夜伤阴,眼干目赤,大便干结者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