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方舟健客 > 中医频道 > 中医特色 > 针刺针灸 > 贺普仁:选穴思路

贺普仁:选穴思路

2017-09-20 来源:人卫中医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针对某一主要症状取穴称之为随症选穴。关于随症选穴的理解,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来选取穴位,既要考虑病所与经络的联系,又要根据经络、脏腑的理论酌情选用治疗病因的穴位,此时的选穴就要注重辨证取穴与辨经取穴相结合。

  一、循经取穴

  在众多的穴位中,如何进行选穴是比较关键而又有一定难度的,贺老一般以循经取穴为基础。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按照经络学说来辨证,分析疾病是属于哪一经或哪几经。清代的《琼瑶神书》中说:“医人针灸,不知何经受病,妄行取穴”是针灸疗效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针灸选穴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要按受病部位来分析病位在何经。

  对此早在《标幽赋》中就有“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之说。明代张三锡在《经络考》序中也指出:“脏腑阴阳,各有其经……明其部以定经,循其流以寻源,舍此而欲知病之所在,犹适燕而北行,岂不愈劳愈远哉。”

  这实际也是强调针灸治病必须按病变部位来分析,才能顺藤摸瓜,选出正确的穴位,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这是循经取穴的基本原则。

  二、随症选穴

  针对某一主要症状取穴称之为随症选穴。关于随症选穴的理解,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来选取穴位,既要考虑病所与经络的联系,又要根据经络、脏腑的理论酌情选用治疗病因的穴位,此时的选穴就要注重辨证取穴与辨经取穴相结合。

  二是根据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来选取穴位。实际上针灸史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对症取穴大多见于特定穴中,其中五输穴最为突出,从贺老的治疗中可以看出,相当多的穴位属于特定穴的范畴,因此深入细致地研究特定穴的应用对提高针灸疗效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性能选穴

  补气:太渊、气海、百会、膻中;

  补血:血海、膈俞、中脘、绝骨;

  滋阴:三阴交、阴郄、太溪、照海;

  壮阳:命门、关元、太溪、肾俞;

  疏肝:丘墟、太冲、内关、期门、蠡沟;

  健脾:太白、建里、章门、脾俞;

  解表:合谷、外关、大椎、(五输)经穴;

  祛风:风字穴位;

  温里:荥穴、壮阳穴;

  通行穴:支沟、手三里、天枢、曲池、三焦俞、条口、环跳、归来;

  利水:太溪、四渎、三阴交、阴陵泉、水分、水沟、水道;

  祛:络穴,邪随络穴而出;

  镇静安神:神字穴;

  升举穴:百会、冲字穴,加补气穴;

  活血祛瘀:郄穴,局部放血,补血穴;

  醒脑开窍:人中、井穴、四神聪、会阴、百会、内关;

  退热:大椎、膏肓俞、阴郄、劳宫、尺泽、耳尖放血、曲池、清冷渊;

  治汗穴:合谷、复溜、阴郄、尺泽、气海、劳宫;

  扶正祛邪:原络配穴。

  四、部位选穴

  半身:听宫;

  上半身:合谷;

  下半身:太冲、环跳;

  头顶:太冲、涌泉、合谷;

  头两侧:足临泣、外关、中渚;

  枕部:至阴、后溪、长强;

  前额:解溪、丰隆、合谷;

  面部:合谷、冲阳、气冲、条口;

  眉棱骨:肝俞;

  目:肝俞、臂臑、养老、光明、目窗、风池、行间;

  鼻:通天、列缺、上星、孔最、肺俞、膻中;

  口唇:脾俞、太白、丰隆;

  牙齿:太溪、曲池、合谷、偏历;

  舌头:通里、照海、风府、哑门、滑肉门;

  耳朵:太溪、外关、悬钟;

  颈项:列缺、支正、昆仑;

  咽喉:通里、照海;

  肩:条口;

  肘:冲阳;

  手:大椎、中脘;

  脊柱:后溪、人中、大钟;

  背:合谷、养老;

  胸部:内关、足临泣、梁丘、太渊、孔最、大陵;

  乳房:足临泣、梁丘、内关、肩井、少泽;

  胃口:内庭;

  胁部:丘墟透照海;

  胁下:内关;

  胃脘:足三里、梁丘、丰隆;

  腹部:支沟、手三里、三阴交、足临泣;

  少腹:蠡沟;

  腰部:委中、太溪、合阳;

  前阴:大敦、水泉;

  后阴:承山、二白;

  大腿:腰阳关、秩边、环跳;

  腿部:风府、腰夹脊;

  脚底:关元、气海、命门、肾俞;

  脚趾:百会、中脘、章门;

  腋窝:内关、蠡沟。

  五、病因选穴

  举例如下:

  外感:合谷、外关、大椎;内伤:伤食——足三里、天枢;外伤:局部放血、循经郄穴。

  总之,选穴思路是多方面的,需要基础知识全面,才能灵活运用。还可以考虑时间(子午流注)、体质、辨证、经验、现代医学认识等来选穴,依据上述思路,按君臣佐使组合成处方,才能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贺老认为,现在年轻中医在临床中存在的问题是穴位使用太多、不专,治疗的重点不突出,所以临床效果欠佳。另一方面重视文献不够,就如同木匠工具不齐全,是不可能做好手艺的。

  他认为研究腧穴可以从五方面进行:①位置变异;②功能作用;③穴位的配伍;④针刺的深浅;⑤手法的不同。要取得好的疗效,就必须全面考虑这五方面问题。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