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凡以通畅血行,消散瘀血,治疗瘀血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活血化瘀药,又称活血祛瘀药,简称活血药或化瘀药,活血力量强者称破血药。本类药主治瘀血证。证见痛如针刺、固定不移,癥瘕积聚,闭经痛经,产后恶露不尽,出血紫黯、夹有瘀块,中风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关节痹痛日久不愈,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等。近年来,随着对瘀血证的深入研究,活血化瘀药的研究与应用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所以我们讨论活血化瘀药的合理应用,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辨证候用药】
活血药主治瘀血证,瘀血证的特征有刺痛、肿块、出血(紫黯)、肌肤甲错、脉涩、舌紫或有瘀斑等。据证用药是合理用药的基本要求,若无瘀血证而用之,或致月经过多,或致流产,诸多不良反应,恐难避免。
【辨品种用药】
牛膝有怀牛膝、川牛膝、土牛膝之分,三者来源于苋菜科植物,同能活血祛瘀、利湿通淋。但土牛膝又能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治疗热毒上攻之咽喉肿痛效佳。川牛膝又能祛风湿,强筋骨,且长于治风湿痹痛。《本草正义》谓其“用之于肩背手臂,疏通经络,流利骨节,其效颇著。盖其质空疏,则其力能旁行上达,以视怀牛膝之坚实直下者,功用大有区别”。怀牛膝又长于补肝肾、强筋骨,引火、引血、引阳下行,治肝肾不足之腰膝酸软疼痛、虚火上炎、上部出血及肝阳上亢证有显效。
【辨药性用药】
应用活血药应认真研究每一味药的药性,然后合理应用之。
川芎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其药性特点是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中开郁结,李东垣谓“头痛必用川芎”,乃头痛第一要药。医圣张仲景又谓“心下毒痛加川芎”,知其治胃痛亦佳。延胡索、乳香、没药均擅活血止痛,系止痛要药。
姜黄可上行手臂,治风湿肩臂疼痛功优。郁金善于治诸“郁”证,如血之郁(瘀血)、气之郁(气滞)、胆道之郁(黄疸)、心包之郁(癫痫)等皆宜。
丹参活血养血、凉血消痈,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汤)”之说。
牛膝性主下行,作用趋势向下,如利尿通淋、引火引阳引血下行等,《验方新编·卷六》记载其通淋甚效:“牛膝一两,乳香一钱,酒煮温服,水煮亦可。诸药不效,痛不可忍,连服数剂,其效如神。血淋更效。”
凌霄花上凌云霄,性主上行,活血而性凉,擅治上部血热性皮肤病。
苏木、自然铜、土鳖虫善活血疗伤,续筋接骨,每为伤科所常用,苏木又长于治郁怒致血瘀者。
穿山甲、王不留行善于行血通乳,其中穿山甲长于通络,治癥瘕、顽痹、疮疡等久病入络者适宜,王不留行长于通经,治妇科月经不调优于穿山甲。王不留行也作疡科药,医圣张仲景用此为主治疗金疮,现今《中药大辞典》记载其治疗带状疱疹功良:“将王不留行用文火炒黄直至少数开花,研碎,过筛,取细末。如患处疹未破溃,用麻油调涂,疹已破将药末直接外撒溃烂处。每日2~3次,治疗16例,一般用药后10~20分钟即可止痛,2~5天痊愈。”
三棱、莪术破血祛瘀,多用于瘀血重证,又能行气消积,治疗食积气滞证。
斑蝥、虻虫破血逐瘀,药力峻猛,应用宜慎。
水蛭善行而活血,行迟不伤血,破瘀血而不甚伤正气,故本人临床每以此研末,日服3g,治疗脑血栓形成病。
【辨炮制品用药】
活血药一般以生品入药为佳,但欲加强其活血止痛作用宜醋制,如醋乳香、醋没药、醋延胡索等。欲缓和破血之力,宜醋制,如醋三棱、醋莪术等。欲加强活血通经之功,宜酒制,如酒丹参、酒牛膝等。对于药材质地坚硬者,应炮或煅后入药,促使药性充分发挥,如炮穿山甲、煅自然铜等。
活血药中的水蛭,为避免药后发生副作用,传统用烫水蛭,但《医学衷中参西录》则强调生用为佳:“近世方书,多谓水蛭必须炙透方可用,不然则在人腹中能生殖若干水蛭害人,诚属无稽之谈。曾治一妇人,经血调和,竟不产育。细询之,少腹有癥瘕一块。遂单用水蛭一两,香油炙透,为末,每服五分,日两次,服完无效。后改用生者,如前服法。一两犹未服完,癥瘕尽消,逾年即生男矣。此后屡用生者,治愈多人,亦未有贻害于病愈后者。”
因炮制不同姜黄分为姜黄和片姜黄两种。姜黄是将根茎煮或蒸透心,晒干而成,断面棕黄色。片姜黄是在根茎新鲜时切片,晒干而成,切面色黄白、起粉。《药性切用·卷之一·草部》认为:“姜黄味苦辛温,色黄入脾,兼入肝经,破气散血,烈于郁金。片子姜黄横行手臂,理血中之气,可为风寒湿痹引经。”
【合理配伍用药】
为提高活血药的疗效,临床应根据瘀血证之病机而合理配伍其他药物,如气滞血瘀者配伍理气药,寒凝血瘀者配伍散寒药,气虚血瘀者配伍补气药,血虚而滞者配伍补血药,癥瘕积聚者配伍软坚散结药,等等。
活血药中的常用药对,也需了解。如五灵脂配蒲黄,治疗瘀血腹痛功著。穿山甲配王不留行通经下乳,主治产后缺乳,谚云:“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了乳长流。”川芎“不可单用,必须以补气、补血之药佐之,则力大而功倍。倘单用一味以补血则血动,反有散失之忧。单用一味以止痛则痛止,转有暴亡之虑”。桃仁配红花,活血调经效优。牛膝配石斛,乃健足之品,治疗肾虚足跟痛效佳。乳香配没药活血止痛力强,等等,这些增效配伍应注意应用。
活血药中的配伍禁忌,亦当掌握。如丹参不能与藜芦同用,郁金不宜与丁香并使,五灵脂不可与人参共进等,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合理剂型用药】
活血药多适宜入汤剂,也可做酒剂,因酒能行血脉,可加强活血化瘀药的作用。另外,散者,散也,部分活血化瘀药用作散剂,散瘀效佳,如穿山甲在《本草纲目》名“鲮鲤”,其所附的13首内服方,皆为散剂。穿山甲入散剂服用,既节省药材,又能保证药性的发挥,值得临床重视。乳香、没药现今多入汤剂,但《本草新编·卷之四》指出,乳香“大约内治止痛,实为圣药,研末调服尤神”,没药“内、外可用之药,而外治更奇也”。本人常用金银花、没药各50g,水煎外洗缓解湿疹等皮肤瘙痒症,获取良效。所以临床使用活血化瘀药,应斟酌剂型,合理用药,提高疗效。
【合理剂量用药】
多数活血药做汤剂服用时,3~9g为常用量,但《中国药典》规定:益母草9~30g,鲜品12~40g,水蛭1.5~3g,虻虫3~5g,应予了解。
传统中医认为,红花和苏木剂量不同,功用有别,少用养血,多用活血。《本草求真·卷七》谓:“红花用不宜过多,少用则合当归能生,多用则血能行,过用则能使血下行不止而毙。”苏木“功用有类红花,少用则能和血,多用则能破血”。这种剂量与功效之关联,需要掌握。
【合理服用方法】
活血药适宜温服,因血得热则行,故温服有助于药物活血之功。
【防止不良反应】
活血药能促进血行,故孕妇及月经期、月经过多及出血患者均应慎服。另外,乳香、没药服用量大,易致恶心呕吐。川芎泄人真气,单服久服,令人暴亡,宜慎之。
【参考现代研究用药】
川芎、延胡索、丹参、红花、益母草等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川芎、丹参、红花、益母草、水蛭、三棱等能抑制血小板集聚,降低血液黏稠度,抗血栓形成。川芎、益母草、牛膝、王不留行、姜黄、鸡血藤、桃仁、红花等能兴奋子宫,促进子宫收缩。川芎、延胡索等能镇痛、镇静。郁金能利胆。姜黄、丹参有保肝,降血脂作用。鸡血藤有升高白细胞作用。莪术、三棱能抗肿瘤。丹参还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等。
临床用药,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可以提高用药的合理性。久病多瘀,久病入络,现代医学中的心脑血管病及临床常见慢性病,多表现有瘀血证象,所以认真研究和合理应用活血化瘀药,对于发挥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疑难病的优势,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1.通经补血排毒:黑糖水可以帮助活络气血,排除毒素,养颜美容。2.加速产妇产后复原:产妇坐月子期间饮用黑糖水,可以活血化瘀,止痛,帮助子宫收缩。3.避免儿童营养不良:中气不足、厌食挑食和营养不良的儿童饮用黑糖水,可以补充营养。4.中老年人疗虚进补,散瘀活血,利肠通便,缓肝明目,益气健脾,温补心肺。5.帮助排除体内毒素,调节酸碱平衡(黑糖是国际公认的碱性糖,人体健康的体质应该是弱碱性的)
健客价: ¥83温肾化气,清热通淋,活血化瘀,散结止痛。用于肾气不足,湿热瘀阻之癃闭所致尿频、尿急、尿赤、尿痛、尿细如线,小腹拘急疼痛,腰膝酸软等症;前列腺增生有以上症候者也可应用。
健客价: ¥26温肾化气,清热通淋,活血化瘀,散结止痛。用于肾气不足,湿热瘀阻之癃闭所致尿频、尿急、尿赤、尿痛、尿细如线,小腹拘急疼痛,腰膝酸软等症。前列腺增生有以上证候者也可应用。
健客价: ¥17活血化瘀,散结消肿,解毒止痛。对毒瘀内结所致的肿瘤患者具有缓解症状、缩小瘤体、提高人体免疫力、延长患者生用于命的作用。
健客价: ¥63随选穴(或部位)、治疗手法等的不同,能使人体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生血净血,活血化淤,疏通经络,扶助正气,祛除病邪,清热泻火,增强免疫功能,强身健体的功效,而且适用于多种需求人群,特别是对亚健康人群的使用更为显著。
健客价: ¥39随选穴(或部位)、治疗手法等的不同,能使人体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生血净血,活血化淤,疏通经络,扶助正气,祛除病邪,清热泻火,增强免疫功能,强身健体的功效,而且适用于多种需求人群,特别是对亚健康人群的使用更为显著。
健客价: ¥69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化痰。用于热毒蕴结、气滞血瘀所致的声音嘶哑、声带充血、肿胀;慢性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6.9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前区刺痛;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9.5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前区刺痛;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症候者。
健客价: ¥6.5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前区刺痛;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症候者。
健客价: ¥12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在临床上尿毒清颗粒主要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和尿毒症早期、中医辨证属脾虚湿浊症和脾虚血瘀症者。尿毒清颗粒可降低肌酐、尿素氮,稳定肾功能,延缓透析时间;另外尿毒清颗粒对改善肾性贫血,提高 血钙、降低血磷也有一定的作用。
健客价: ¥55活血化淤,软坚散结。用于子宫肌瘤属气滞血淤证。证见;月经量多,夹有大小血块,经期延长,或有腹痛,舌暗红,或边有紫点、淤斑,脉细弦或细涩。
健客价: ¥59疏肝健脾、清热利湿、活血化淤。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兼湿热淤滞证。症见:胁肋胀满疼痛,脘痞腹胀,胃纳不佳,四肢怠倦,小便色黄等。
健客价: ¥15化淤降脂,通便消痤。用于浊瘀内阻所导致的单纯性肥胖,高血脂症,痤疮。
健客价: ¥20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属血瘀气滞.脉络闭阻症。症见:颈、肩及上肢疼痛,发僵或窜麻,窜痛。
健客价: ¥32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用于中风血(脑血栓)恢复期(一年内)半身不遂,肢体麻木。
健客价: ¥12.5活血化淤、通络止痛,用于心血淤阻所致胸痹心痛。
健客价: ¥29.5活血化淤、通络止痛,用于心血淤阻所致胸痹心痛。
健客价: ¥36活血化淤,清热通淋,用于慢性前列腺炎属淤血阻滞兼湿热内蕴症,症见;尿频尿急;余沥不尽,会阴、下复活腰骶部坠胀疼痛,或尿道灼热,阴囊潮湿,舌紫暗或瘀斑,舌苔黄腻等。
健客价: ¥26疏肝健脾、清热利湿、活血化淤。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兼湿热淤滞证。症见:胁肋胀满疼痛,脘痞腹胀,胃纳不佳,四肢怠倦,小便色黄等。
健客价: ¥32活血化淤,通脉止痛。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属心血瘀阻证者。
健客价: ¥23补益心气、化淤通脉、消痰运脾。用于心气虚弱、心脉瘀阻、痰湿困脾所致心慌、心悸、心痛、气短胸闷、血脉不畅、咳累等症。
健客价: ¥12化淤降脂,通便消痤。用于浊瘀内阻所导致的单纯性肥胖,高血脂症,痤疮。
健客价: ¥42除湿祛痰,活血化淤,健脾消食。用于脾虚痰淤阻滞症的气短、乏力、头晕、头痛、胸闷、腹胀、食少纳呆等;高脂血症;也可用于由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
健客价: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