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寒湿包括外感寒湿和内生寒湿两个方面。外感寒湿:外感寒湿邪气,气血运行受阻,以关节、筋骨疼痛为常见症的证候;内生寒湿:寒湿内困而损伤脾阳,或脾肾阳虚而寒湿内停,以畏寒肢冷,腹痛泄泻,或浮肿为常见症的证候。
《素问·调经论》:“寒湿之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营血泣,卫气去”。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则谓:“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民病寒湿,发肌肉痿,足痿不收,濡泻,血溢。”又:“感于寒湿,则民病身重胕肿,胸腹痛”。
一级寒湿——在表皮
症状:皮肤骚痒,长湿疹→(艾灸7次以上效果明显)
二级寒湿——在肌肉
症状:酸,困,累,乏,如肩颈肥厚,酸困,腰酸乏力,关节酸困→(灸艾灸30次以上效果明显)
三级寒湿——在骨骼,即是骨寒湿
症状:肩周炎,颈椎病,肩痛.硬,腰痛,风湿关节炎,变天关节就痛→(灸艾灸40次以上效果明显)
四级寒湿——在脏腑(子宫、卵巢、睥胃、肺)
冬病夏治,养生最佳的季节是夏季,错过一夏,再等一年→(灸艾灸60天以上有改善)
五级寒湿——在身上(肿瘤)切了又长,长了又切的
→(长期灸艾灸)
寒是万病之根,湿是万病之母,风是万病之首,火是万病之华。在阳气最旺的夏季艾灸,与艾火的纯阳,双重阳气作用于人体病灶,祛除一切寒湿,打通经络。
1三伏天艾灸的第一大好处
是根除一切疾病根源的时机。
芒种过后,各地进入梅雨季节,许多中老年人一会腰痛,一会腿疼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体内寒、湿气重的缘故。
在中医里祛寒除湿治疗之法就是艾灸。三伏天,正是天地阳气最盛之时。通过艾灸,双重阳气注入体内,温阳驱寒,从此病魔远去,岁月不老,健康与你同在。
[腰腿痛取穴]肾俞、腰阳关、足三里、阿是穴。
[颈椎痛取穴]大椎、颈四椎旁、肩井、阿是穴。
[慢性支气管炎取穴]大椎、肺俞、膻中、脾俞、丰隆。
[消化不良取穴]脾俞、中脘、天枢、足三里。
艾灸灸法:用艾灸仪灸,取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上午10:00-11:00最为适宜。
2三伏天艾灸的第二大好处
温肾壮阳,元气充足。
元气阳气充足,夏不怕热,冬不
怕冷,精力、耐力旺盛。总之,元气充足的表现是真正意义的健康特征。古时医家常用“神奇”来说明艾灸的功效和作用。
根据临床实践,命门和神阙穴组方,壮阳第一,三伏采用灸法,会感到有热感从穴位直透体内,灸命门可培补肾气,振奋肾经,使阳气充盛行;神阙属任脉,为生命之根蒂,灸之可扶阳固脱。二穴相配具有温肾壮阳,回阳固脱之效。
3三伏天艾灸的第三大好处
延年益寿。
宋代名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抚阳保命,延寿之法,艾灼第一。”真元乃元气、阳气,所以,元气是生命之本,是健康之本,长寿之本,福德之本。
中老年人,如果在三伏天坚持灸关元穴,尿频尿急、前列腺问题不光自己解决了,还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4三伏天艾灸的第四大好处
修心养性,也是最佳时机。
从中医的角度讲,是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所致,那么,夏季艾灸,人体正处于散发的时令,天时的阳气与艾灸的纯阳之气,进入人体,那么,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被天地之双重阳气赶出体外,因此,血液越来越清净,身体得以轻松,宁静自然。
所以,三伏天艾灸即能祛病、又能强健身心,真正意义的修心养性。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伏天是夏季最热的时候,根据《内经》所述,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界的阳气相符,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
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尤其是“三伏天”,此时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吸收。此时治疗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热治寒、鼓舞阳气,驱散体内寒气,调整阴阳,从而达到减少冬季发病频率或彻底根治疾病的效果。
三伏天“灸疗”,冬病夏治的好时机
三伏天“灸疗”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它是依据中医学“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最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艾灸,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通过灸疗令阳气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的气血直达病处,标本兼治。
2015年三伏灸时间一共持续80天,
从2015年6月13日开始到9月01日结束。
2015年三伏灸具体时间如下:
伏前灸:
6月13日----年6月23日
6月23日----年7月03日
7月03日----年7月13日
入伏灸:
初伏灸时间:7月13日----年7月23日
中伏灸时间:7月23日----年8月02日
中伏加强灸:8月02日----年8月12日
末伏灸时间:8月12日----年8月22日
末伏加强灸:8月22日----年9月01日
三伏灸可以调理的疾病与问题:妇科问题:痛经、
月经不调、妇科炎症、子宫肌瘤、不孕不育、小叶增、产后腰痛等;骨关节问题:肩周炎、颈椎病、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滑膜炎等;胃肠问题:
胃寒、胃痛、胃炎、肠炎腹泻、结肠炎、腹部凉怕冷等;呼吸系统问题:咽炎、气管炎、哮喘、鼻炎、鼻息肉、鼻窦炎等;体质弱问题:面色晦暗、体弱眠
多梦、怕冷、失体质弱挑食、经常感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