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文化 > 中医经典 > 中医粉丝遍海外 中医气功在海外有百余万“粉丝”!

中医粉丝遍海外 中医气功在海外有百余万“粉丝”!

2017-09-11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世界许多国家已把中医针灸、气功导引、太极等作为自然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国甚至把气功纳入社会医保的范畴,很多私人保健医生都掌握了中医与气功养生方法。”张明亮说。

  中医“粉丝”遍海外

  “我们每天诊治的病人20多位,有时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在接受笔者电话采访时,张晖刚做完一例针灸治疗,声音有些疲惫。

  张晖是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脑科主任医师,目前正在地中海岛国马耳他进行援外医疗。“据不完全统计,1/3以上的马耳他人接受过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张晖说。

  自1963年开始,中国先后向亚、非、拉美、欧洲和大洋洲的6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过援外医疗队,累计派出医疗队员约2.4万人次,诊治患者近2.7亿人次。在一些国家,从政府官员到普通平民,都成为了中医“粉丝”。

  “中国银针,很神奇!”

  胡勇来自江苏省淮安市中医院,是中国援圭亚那医疗队的一名医生。胡勇表示,中医在圭亚那很受欢迎。“接受治疗往往需要排到1个月后。接受中医治疗的除了城里人,还有土著印第安人。”最让胡勇难忘的是为圭亚那总理夫人诊治的经历。

  “总理夫人扭伤了脚踝,一直没治好,听到医疗队里有中医医生,想试一试。”胡勇说,起初以为难免会有磨合与不顺,没承想,总理以前接受过中医治疗,对中医很信赖。

  经过一番治疗,总理夫人的疼痛得到很大缓解,不停地说:“verygood(非常好)!谢谢,谢谢!”还拿出点心款待胡勇。事后,总理还要求自己的保健医生向胡勇学习中医推拿、人体穴位以及拔火罐等。

  在纳米比亚,原始部落的辛巴族“红泥人”(该部落常年用红泥涂抹身体,因此被称为“红泥人”)从800公里外跋山涉水到首都温得和克找中国医疗队看病。医护人员从国内带去的风油精、红花油等更是风靡当地。

  在喀麦隆首都雅温得,每天一大早,妇儿医院的中医诊室过道就排起长队。患者塘玛汀从300多公里外的杜阿拉赶到这里,就为了挂中国针灸的号。“前段时间脚浮肿得厉害,针灸了6次,现在好多啦。”塘玛汀竖起大拇指说,“中国银针,很神奇!”

  形象讲解中医理论

  事实上,由于中医独特的文化内涵,其在海外落地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胡勇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援外诊疗的场景。那是一位老年患者,腰部有疾,在子女陪伴下颤颤巍巍地来就医。听到要用针扎进皮肤后,他手攒在一起,看得出很是畏惧、不解。虽然最后同意接受治疗,然而当医生准备针灸器械时,他又犯了嘀咕,躲躲闪闪,害怕得不敢躺上病床……

  张晖也有相似的经历。“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医生必须要问个清楚。对于‘痛’,中文有酸麻胀绞刺等各种表达,英文却只有一个‘pain(疼痛)’,这就增大了诊治的难度。”

  如何破局?胡勇认为,每一位援外医生都应是一位文化使者。胡勇在出诊中经常会生动地介绍一些中医理论。比如他将经络和气生动地比喻为水网和水流。疏通经络中的气可以导引能量在身体中打通郁结的地方,这跟治理河流堵塞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还讲述扁鹊的故事,阐述“治未病”的重要性。这些生动的讲解,让圭亚那人民认识到了另一种医疗体系的神奇之处。

  张晖表示,医疗队计划明年在马耳他举办中医文化周,通过展览、视频、实物全景式地展现中医源流、理论,推介中医文化。

  太极、中医融入生活

  如今,中医不仅给世界各国带去了针灸、拔罐等治疗之术,更让中医文化走入当地人民日常生活。

  援马耳他医疗队还与中国驻马耳他文化中心合作开办了太极培训班,将中医诊疗与保健相结合。在世界太极日当天,医疗队组织了30余人,在马耳他瓦莱塔圣乔治广场表演杨式二十四式太极拳,吸引数千名当地民众和各国游客观看,引得阵阵喝彩。

  援圭亚那医疗队则定期走进孔子学院,以中医配合舞狮、茶道等,为当地民众上演了一台台中华传统文化秀,每次活动座无虚席。

  你知道吗?中医气功在海外有百余万“粉丝”!

  在缓缓的乐曲声中,双臂屈伸,灵活自如地旋转,悠然自得、宽松自然,台上金发碧眼表演者的展示,赢得台下的热烈掌声。

  ——这是8月1日,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气功研究所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气功科学研讨会上的一个场景。

  中医气功吸引海外“粉丝”

  多年来,随着中医气功界人士和文化交流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中医气功传播渠道日渐多元化,受到世界各地爱好者的追捧。

  在这次研讨会上,法国东方文化传播中心副主席柯文带领40多名金发碧眼的法国学员进行气功精华20式的功法表演,这些学员均是法国巴黎东方文化传播中心养生气功学校的毕业生。

  “20多年来,中心一直在法国以培训、教育的形式,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和中医气功的传播。”柯文说,这是法国巴黎东方文化传播中心首次作为协办方出现在上海国际气功研讨会上。

  自1985以来,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气功研究所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气功研究机构,培养了一大批海内外中医气功爱好者。

  “气功所先后举办了13届国际气功学术研讨会,为气功的国际化宣传和推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上海市气功研究所所长李洁表示,研究所还注重与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奥地利等国的中医气功学者交流,定期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医气功大多以导引动作为主,如今中医气功强调健康心态调节和行为管理模式,更符合当今身心整体健康的需求。”李洁说,语言和文化背景差异是中医气功国际化交流中不可忽视的阻力,气功所邀请专业中医气功老师并聘请专业翻译,今年,还将发布英汉对照《中医气功常用术语辞典》和一套《中华传统经典养生术》双语教材。

  上海市气功研究所副所长许峰谈到,随着西方社保体系的健全,很多国家将中医气功纳入医保范畴。“特别是发达国家,医疗负担越来越重,中医气功在养生方面将大有作为。”

  该所于2011年成立气功养生文化中心,专门负责气功养生及文化的整理挖掘及发展推广。中心主任孙磊介绍,2013年以来,气功所针对居住在上海的外籍人士开办国际中医气功养生汉英双语班,近50人参加该培训课程。

  中国传统文化带动“气功热”

  21世纪初期,是中医气功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在国内,中医气功发展缓慢,而在海外却保持比较稳定的发展势头。

  “在法国,大家把学习中医气功作为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途径。”柯文介绍,目前,法国的气功习练人数已超过20余万人。

  “当前,在国际‘绿色医疗’的倡导与影响下,气功作为一种绿色疗法,越来越受国外人士欢迎。”北京黄亭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张明亮认为,中国传统的气功正在风靡欧美国家。10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中医气功及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先后在日本、法国、瑞士等地建立专门的中医气功学校。一批批外国朋友走进课堂,学习中医气功。

  世界医学气功常务理事、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廖赤阳说,现在,日本各地的文化中心都设有气功教室。1983年以来的30年间,在日本的报纸上仅关于中医气功的报道就有2万多篇,气功核心学术论文599篇,出版的气功单行本超过1500册。

  “气功养生在日本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日本处于东方文化圈,从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来说,日本人对中医气功有深厚的感情。”廖赤阳表示,在日本的书店,很容易买到中医气功的书籍。

  来自加拿大的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常务理事张谨说,2000年以来,政府对中医气功比较支持,约有10%的人群在练习中医气功。

  现在,加拿大每个地区中心社区都会有中国气功教练教授气功。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和一些技术院校,都设立太极拳的业余辅导课程,很受学生欢迎。

  国外关注气功教育和科研

  多位学者认为,目前,在推进中国传统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中医气功大有作为。

  “世界许多国家已把中医针灸、气功导引、太极等作为自然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国甚至把气功纳入社会医保的范畴,很多私人保健医生都掌握了中医与气功养生方法。”张明亮说。

  “现在,气功已经走入日本高等教育的课堂。”10多年来,廖赤阳一直在大学开设气功课,这是在日本教育部备案的正规课程。日本的民间也有许多的气功团体,仅廖赤阳主持的气功养生会,20余年间就培养了上万名气功爱好者。廖赤阳认为,要让中医理论来指导医疗气功,有利于医疗气功制度化,让中医气功更加健康发展。“中医理论整体观重视‘神’(意识)的主导作用及气化理论,而气功实践恰恰为中医理论提供了实践依据。”

  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林欣教授说:“美国政府为了降低居高不下的医疗费用,这些年来一直非常重视花费少、疗效好的替代医学,气功便是替代医学的一个重要门类。”据2006年全美卫生问卷调查,约有95万的美国成人(约占成人总人口的0.5%)练过气功,52万人(约0.3%)在最近12个月内练过气功。为探讨气功防病治病的原理,美国卫生署(NIH)替代医学办公室先后拨款资助200余项关于气功的科学研究。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