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一词,据查最早见诸《庄子》内篇。《吕氏春秋·节丧》也有明确记载:“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养,即护养、调养;生,即生命、生存。养生,当指有意识的身心护养活动。中医养生理论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受到道、儒、释诸家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养生文化。太极拳将中医养生原理融于实践,具有重要的养生保健价值。
1太极拳养生理论溯源
“太极”其名,取诸《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其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对立统一的阴阳所组成。其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二气,互为其根,消长转化,不断运动。
太极拳理论的发展丰富了中华养生的内容,太极拳“上虚下实”的练法中包含着步法的锻炼。武禹襄在《打手要言》中将步法形象地总结为“迈步如临渊”和“迈步如猫行”,认为太极拳运动“其根在脚”,与佛家、道家的养生格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2太极拳养生原理探索
太极拳是以中医阴阳、经络、五行、气血等为理论基础所形成的自成系统的训练原理和锻炼方法。
1.太极拳与阴阳之理
《素问·生气通天论》谓:“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强调“保持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无疾的关键。太极拳有着以动静为机、阴阳为母的行拳规律。从拳势看,两手臂同时运转,分之为阴阳,合之为整体。
2.太极拳与经络之说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合称,“外络于肢节,内属于脏腑”,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太极拳将经络学说应用于其拳理之中。如练太极拳时,需舌尖轻抵上颚,可交通督任二脉,还可刺激金津、玉液二穴,使其分泌足够的津液,以滋润口腔。
头部姿势要求“虚领顶劲”,百会穴轻轻上提且与会阴穴保持垂直,可使督任二脉之气相贯通。太极拳强调身型犹如一张弓,身弓以腰为弓把,始终以意贯注于命门穴。大椎穴与长强穴为弓梢,上下对称。这些例证足以证实经络学说在太极拳拳理中的重要性。
3.太极拳与五行之道
太极拳十三势中的八法掤、捋、挤、按、采、列、肘、靠与五行是相对应的,太极拳上肢动作通过两臂和两腕的旋转、缠绕、折叠,可对上肢的三阴、三阳经有一定的刺激,对强心益肺有良好的作用。而下肢动作通过腿的旋拧、绷、勾则可对脾经、胃经和肾经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
4.太极拳与气血之论
从养生学而言,“气”为生命之本源,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为阳,血为阴,气与血有阴阳相随、互为资生、互为依存。太极拳技法要求头似顶悬、气沉丹田、沉肩坠肘、尾闾中正、虚实分明、上下相随、内外兼练。久而久之,打通任脉、督脉、带脉,由此而使气血畅通无阻,令血液粘滞性降低,避免出现气滞、瘀血现象。另有文献报道指出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可有效调节血压。
由此看来,根据中医阴阳、经络、五行和气血学说,并结合导引吐纳养生术发展起来的太极拳运动,能充分体现中医养生文化的要义。通过长年系统的习练,可使阴阳、脏腑、经络、气血之间协调平和,使体内精足、气畅、神旺,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补气,滋肾,益精,用于气阴亏虚、肾精不定所致的头晕、心悸、目眩、耳鸣、健忘、失眠、疲乏无力;更年期综合症,病后体虚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39增强免疫力、抗氧化。
健客价: ¥112减少皮脂腺分泌。
健客价: ¥1628去口臭、润肠通便。
健客价: ¥1160全日康J18B型电脑中频治疗仪,利用中频脉冲电刺激理论,最新研制而成的家庭型治疗仪,其综合了国内多位专家,教授多年临床经验,是在J18A型治疗仪基础上,为了满足广大用户的要求研制的新机型。
健客价: ¥794本品不能代替药品。
健客价: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