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特色 > 气功太极 > 细节多样化练法对打拳有好处

细节多样化练法对打拳有好处

2017-08-24 来源:世界太极拳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 所谓“细节”,是指拳式中拳势过渡动作的外形姿势或内在劲道。何谓拳式?比如“揽雀尾”就是杨氏太极拳115式大架里面的拳式;何谓拳势?比如“揽雀尾”中的“右掤”、“左掤”、“捋”、“挤”、“按”、“前弓推”、“后坐推”就是拳势。

        细节多样化练法对打拳有好处

  各人对太极拳的理解和认识不同,各位名家明师的再研再传,自然使拳架有多样化打法,这是必然的历史发展形成的。拳势的过渡动作如有不同,练法就会不一样。有些弟子和网络学生问我:“在杨氏太极拳的81式、83式、85式、103式、115式等拳架中,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应是相同的,练法也应一样吧。”拳理拳法应是相同的,没错!但是拳法与练法不是划等于号的。比如说“虚领顶劲”练法,有些太极拳爱好者练的是我不认可的“好像头顶上顶着一满碗水那样不能摇摆”或者“如量身高的想像头顶轻触标尺”,有些太极拳爱好者练的是我认同的“沉中有升”或者“能空则灵,越空越灵”。又如说松腰练法,我不认可有些拳师的的“命门后撑腰后突”练法,我认同另有些拳师的“命门后撑填腰直塌,腹松腾然气沉丹田”练法。再如说松膝练法,我不认可有些师傅的“屈膝蹲下力走阳面(膝盖)”练法,我认同另有些师傅的“圆膝弓挺劲走阴面(膝窝)”练法。不过对于不同练法,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亦正常,让打拳实践来比较练法的功效吧。

  所谓“细节”,是指拳式中拳势过渡动作的外形姿势或内在劲道。何谓拳式?比如“揽雀尾”就是杨氏太极拳115式大架里面的拳式;何谓拳势?比如“揽雀尾”中的“右掤”、“左掤”、“捋”、“挤”、“按”、“前弓推”、“后坐推”就是拳势。标题的“多样化”是指相同的拳式名称有着不尽相同的打法,有的拳式定势相同,然而拳势过渡动作的外形姿势或内在劲道不一样,比如115式大架和的“海底针”85式大架的“海底针”,再如115式大架的“弯弓射虎”和85式大架的“弯弓射虎”,其中拳式定势和拳势的过渡动作都不尽相同。杨健侯太极拳传人白云峰说:“杨澄甫的单鞭先动右手再左手,杨健侯拳里是两手同时动作”,说明所练单鞭拳势的外形动作和内在劲道都不一样。田兆麟105式拳架和牛春明81式拳架的“白鹤亮翅”,其中含有肘击势和侧身右肩靠势的过渡动作,胡星斋83式拳架的“白鹤亮翅”,其中含有右肩背折靠势的过渡动作;田兆麟105式拳架的“揽雀尾”拳式含右势、左势、掤、捋、挤、按六个拳势,牛春明81式拳架的“揽雀尾”拳式也含掤、捋、挤、按、开、採六个拳势,不过练法有所不同,上述打法都体现了各人再研再传的多样化练法。

  在一套传统拳架里面,有着不少重复的拳式,这给吸收有益打法带来了空间。我认为,在不影响原有拳架主体结构、主体练法、主体风格和大多数细节不变、全部定势不变的条件之下,在拳式中拳势过渡动作适当融入一些有实用价值的打法是具有好处的。细节多样化对打拳带来什么好处呢?在拳式名称相同的条件之下,一是对技击训练而言,可以拓宽变招渠道,不同的拳势过渡动作就会有不同的身法、步法、手法和劲点、劲法、劲道;多练一种拳势的过渡动作就会得到多一个招式的用法和多一种变劲技法。拳架是太极拳功夫的载体,学拳从架子练起是手段,获得太极拳的真义才是目的。融入较好的多样化练法有助于练出身上、手上、脚上的拳意来,有利于让拳架成为太极拳功夫的载体。二是对养生健身而言,换练另一种拳势的过渡动作就会得到另一种行拳走架的功效。

  据多年的研练拳架实践得知:从“起势”、“单鞭掌”、“白鹤亮翅”、“斜飞势”、“海底针”、“翻身撇身捶”、“抽身下势”下接“金鸡独立”或“上步七星捶”的初始动作入手就比较好。以下拳式中拳势过渡的姿势动作,细节多样化练法的练习是这样安排的:一是从有规律记住师承练法的角度考虑,所以每逢有重复拳式的第一个拳式,用的是原传师承练法;二是按动作先易后难安排,相对讲究功力难练一点的练法在后面重复的拳式。

  在练115式大架时,我把“起势”练两次,名称重复,练法则是不完全相同。第一个“起势”,我用的是林墨根老师传授的练法,就是承接稳静的站立步“预备势”展开:“1、两臂徐徐向前提起,似有细绳将其拉起,两后胛缓缓打开,两手掌自然伸直,成舒松自然掌型,掌心向下,掌指朝前,两掌之间的距离略宽于肩。随起随吸气,同时两脚脚趾微微抓地,提肛,收腹(两臂提起与吸气、两脚抓地、提肛、收腹为同时动作)。2、当两臂升至与肩同高时,松肩,两臂略向内收,即环状收回,至两指尖的距离与头部同宽(松肩,两肘自然左右稍开,就使两臂环状收回;环状收回的同时,再次两脚脚趾抓地,提肛,收腹)。3、随后,将手肩忘掉,两臂缓缓垂直下落(两掌掌心向下,似降落伞兜风样缓缓下落。)与此同时,松胸部、松背部、松腹部、松胯部、松大腿、松双膝)。4、当两手落至与腰部同高时(这时意念松至双膝),坠肘,两小臂及前胛自然打开,两掌指尖向前,掌心依然向下。直至两臂垂落至身体两侧,松手腕,指尖朝下,中指自然贴至裤缝。这时感觉两臂犹如钟摆,自然悬垂,手指有麻胀感。在这一过程中,松双膝、松小腿、松踝关节、松脚背、松脚趾,松至脚底涌泉穴。”第二个“起势”,按北京老师传授的意思去练习,不同练法的主要是两点:一是以圆膝形成开立步桩,二是以沉肩坠肘带动两手往外分开。其余练法要领与第一个“起势”差别不大,个别动作的内涵意思一样的,但说法表述略有不同,比如林墨根老师的练法表述“2、当两臂升至与肩同高时,松肩,两臂略向内收,即环状收回”,而北京老师对此的练法表述是“2、当两臂升至与肩同高时,以含胸拔背带动两臂环状内收”。

  在115式大架中有八个重复的“单鞭掌”和两个重复的“斜单鞭掌”。“揽雀尾”下接的“单鞭掌”打原传的第一种练法,就是以身手带、按(往横侧的按劲)、挂、钩、定势后腿松腰挺胯的练法。“云手”后“高探马”前的“单鞭掌”也是打原传的第二种练法,按李雅轩太极拳遗著汇编《杨氏太极拳诠真》书中讲解的那样去练习,就是“右手变钩手往右后正西方挂去,钩手下垂,右臂伸直,同时左手随动护于右腋前,身势往下稍沉,遂提左脚往左前正东方一步弓去,同时左掌经胸前,往左正东方以掌心向前伸去,掌指微向上,松肩垂肘。”“云手”后“抽身下势”前的“单鞭掌”按北京老师传授的意思去练习,算是第三种练法,就是“1、左脚移至向左侧横向20—30厘米的位置,脚趾、脚掌、脚跟先后贴地,成为小一点的左半马步。2、松腰松右胯往左转,带动右脚内碾大约45°,同时右钩手变掌和左手平肩高的往左带转。3、松腰、稍扣右胯的上身往右转,带动左脚内碾大约45°,同时两手随之变捋。4、接着腰胯稍往左转,带动左脚跟、脚掌提起离地,脚尖点地;同时右勾手向右后正西方挂去,左掌松肩垂肘的护于右腋前。5、松腰塌胯、虚领顶劲的沉到右脚跟,松左胯往左转带动左脚往左前正东方一步脚跟落地。6、松腰塌胯、开胯圆裆的坐下,同时放松左脚裸关节,脚跟、脚掌、脚趾贴地。7、顺着松沉的身势,松腰松胯的一边沉一边往左转成左侧弓步,左掌顺着沉势向左前方松肩垂手的伸出。8、接着松腰的左腿落胯、右腿塌胯,成为两手、两脚对拔松开、中间身体下沉的拳势。”

  在115式大架中,下盘是侧身左弓步的拳式有两个,第一个是“单鞭掌”,第二个是“扇通臂”。可以在“单鞭掌”定势时右腿由虚转实的松腰挺胯带动意想的右手变钩手往右后挂对方左臂、以左掌向其胸膛击去;另在“扇通臂”定势时左腿松腰落胯带动右手上挑纵放对方之手、以左掌向其胸膛击去或腋窝下肋推打。一般的太极拳初学者是不易看出侧身弓步拳势右腿挺胯和左腿落胯带动两手对拉松开击人推人的练法差别所在,打过两种练法就能体验到以松腰挺胯带动两手动作的劲法劲道和以松腰落胯带动两手的劲法劲道是不同的,从中体现了细节多样化练法对打拳的好处。

  在115式大架里面有两个重复的“海底针”,可以在第一个“海底针”打原传练法,就是“身势下沉的两腿下蹲,上身稍前倾,同时,右手随下蹲之势向前下沉,掌指朝下止于右腿膝下,左手随动,附于右前臂外侧,眼神意注前下方。”

  在115式大架里面有两个重复的“翻身撇身捶”和一个“翻身撇身掌”,可以在第二段第一个“翻身撇身捶”打原传练法,就是“左脚以脚跟辗地,脚尖内扣,两腿屈膝成马步,同时,右手变拳由上向下屈肘平落于胸前,左手随动屈肘向右弧形绕行止于右臂之上,手心向外,然后重心渐移于左腿。”有防护对方攻击我胸前中线的拳意。第二段第二个“翻身撇身捶”也是打原传练法,不过右拳不是置于胸前,而是随势置于左腿腹股沟前。“翻身撇身掌”和“翻身撇身捶”基本相同,撇身挂上打去的右手是掌不是捶,可以在“翻身撇身掌”中练习“左脚实,右脚虚,左手由左后随腰圆转,手心向下,右掌自上而下拍击转而採之,右掌经肋前侧面划弧置于左腿腹股沟前,手心亦向下,右手再变叠肘舒掌,以便随腰腿翻上击去。”有防护对方攻击我侧身肋部的的拳意。

  在115式大架里面有两个重复的“抽身下势”转换下一个拳式的过渡动作,按动作先易后难安排,这里的难易是对功力而言的,不是外形动作的复杂与简单。可以在第一个“抽身下势”至“右金鸡独立”中练习“重心前移,上身直起,左腿前弓,左臂随向前上挑起,”其实这是“斜上撑起”的练法,一般人都能练到位。在第二个“抽身下势”至“上步七星捶”中练习“右腿顺着沉到脚底地面的反座弹力,直上撑起变成低架大步的半马步仍为实腿;左腿随右腿撑起变成低架大步的半马步仍为虚腿,站成半马步时注意开胯圆裆。松沉的腰胯往左转带动右脚往内碾成大约45°;腰胯继续左转带动左脚往外碾成大约45°”,这是“直上撑起”的进阶练法,需要功力的保障,比起“斜上撑起”显得较为吃力,右实腿可能会有点颤抖,这是换力长劲的正常过程。“直上撑起”变成低架大步的半马步,要有相当的桩功基础;由半马步边沉边转的转换成弓步,也较为讲究腰、胯、腿转换虚实的松沉又灵活的功夫。这样的进阶练法是换力长劲的需要,按进阶练法练了三几个月,“直上撑起”自然没有初练那么吃力了,半马步边沉边转的转换成弓步也自然没有初练那么或紧或滞了,正是一层功夫一层理啊!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