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动作名称的由来
摘要:“手挥琵琶势”拳式,仿形如左手怀抱琵琶、右手弹奏琵琶的姿势动作,这个拳式隐藏有另一个含义,“琵琶”乃指人身之琵琶骨,就是锁骨。
1.关于“揽雀尾”拳式的名称由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杨露禅先师轶事》的文章中有一段精彩描写:“有飞燕入帘,低绕近身,即起手速抄之,顾谓僧日,此鸟驯就人,聊与为戏何如,辄承以右掌而左手抚之,旋纵使去,燕振翼拟起,师微将掌忽隐忽现,燕不能飞去”。雀形鸟类如:麻雀、燕子多活动在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性极活泼,胆大易近人,又非常聪明机警。
太极拳家将包含着掤、捋、挤、按、踩、捌、肘、靠八种手法的太极拳“核心”动作与鸟雀联系起来,并命名为揽雀尾。太极拳习练者在练习这一式时,把敌人的来手想象成鸟雀的尾巴,鸟雀的尾巴在习练者面前扑通,习练者既不会轻视又不会产生畏惧心理,这样就能心静放松、沉着应战。习练者面对敌之来手以静主动、随机应变,掤之即黏即引,顺势借力捋之化之;若敌欲抽其臂,习练者即乘其抽臂之际,随出挤之,则敌必跌矣;若敌复来,则用向上提劲速用双手先按其肘及腕部,势势连环,转换自如,得心应手。
2.“单鞭”拳式,该式仿形驾驭马车的车夫,双手握持长柄的大马鞭,抡圆了鞭子抽击出去,双臂用力向前一挣向后一带,鞭稍与鞭杆几乎成一直线,这一刹那间的形态就是太极拳的单鞭势。前臂像抡圆了抽击出去的鞭稍,后臂像掠带的鞭杆,勾手包含了叼钩、锁拿和腕打,双臂必须同时运做同时到位,成一个整体劲,恰似一条大鞭子,故此得名单鞭。设想对方正面来犯,无论何势均可以左臂抽击之。
3.“白鹤亮翅”拳式,是人与白鹤之间的意象化。太极拳习练者用双臂左右格挡来击敌人的双手,则敌方的力即被分散而不整,随之习练者右手随沉随起,提护至右头角上展开,同时左手从左侧下展开至左胯旁,犹如白鹤展翅,让人赏心悦目。太极拳命名者为此动作命名没有用“展”字而用“亮”字,因为展示太极拳复杂、精细的动作,“亮”字能更传神地表达出动作的舒展,更能体现出习练者的展现自我、欣赏自我、悠然自得的君子风范。
4.“手挥琵琶势”拳式,仿形如左手怀抱琵琶、右手弹奏琵琶的姿势动作,这个拳式隐藏有另一个含义,“琵琶”乃指人身之琵琶骨,就是锁骨。这招的最后打击对方的要害部位是对方的锁骨。这属于断骨法。因此有些老练家喜说此招,拿此招说事,可是又只肯露一点,将此招式连消带打的技法用意引到肘部,因为这样的用法对切磋较技还算较为安全的。其实的用法是:,对手右拳击我,我先左右手接其手臂,后带滞住对手身形,然后左手扣其肘部,右手翻手砸其琵琶骨,对手一旦琵琶骨受损,战斗就多数结束了。这就叫一步一打,引进落空,避实击虚。这样伤筋断骨不留情的打法只适用于打击歹徒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