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特色 > 气功太极 > 太极:以“意”行拳的道理

太极:以“意”行拳的道理

摘要:今天的习拳者,多数只得其形而不得其意。或者说他们的意不是太极拳中的意,而是舞蹈表演的意。他们的想法和太极拳的意相去甚远。

   太极之“意”

 
  “意”,就是人的“想法”或“意图”。所谓“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就是说你的想法和你的行动要统一。按照王阳明的理论叫作“知行合一”。
 
  人根据“意”驾驭自己的身体应对外来的挑战。没有了意,人就是一堆行尸走肉。
 
  《札记·大学》有一段话: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说的是个人修行的几个阶段的关系。我认为用在学习太极拳这件事上也非常贴切。所谓格物就是实践;致知就相当于懂劲儿;意就是想法。
 
  太极拳的每一个招式都是前辈精心设计的。都有它的用意。作为后来的学习者一定要弄清楚这个意并且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即它的劲路从哪来,经过哪里,最终释放到哪里。分清身体的虚实。对于某个招式而言,“意”是灵魂。
 
  “意”是可以随着对手的情况变化的。比如同样的一个棚手,就应该因对方的身高、力量和反应而变化。正是因为意的变化让太极拳的一个招式在不同的门派,流派处有了不同的诠释。这也是太极拳的魅力所在。所以不能机械的规定一个统一的高度或角度,这样就把拳练死了。
 
  如果弄清楚了这个招式的目的和劲路,你的整个身体就应该分工明确,协调一致,该虚的地方虚,节节分家。该实的地方实,节节贯串,一动而无有不动。练就你整个身体的合力,也就是整劲儿。
 
  在大多数时候让自己的身体放松,这会使你的关节非常润滑灵活,这样会大大提高自己身体的敏捷度同时降低你的体能消耗。只是在你的力量在接触到对手身体的一瞬整个肌体电光石火般绷紧。旋即恢复如初。
 
  所谓阴阳,所谓虚实,一切都取决于你的想法,一切都是意。
 
  张三丰在拳论中强调:“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
 
  所谓的“一处有一处虚实”,指的是每个招式都有一个实的攻击的力点。而以腰为轴心,身体的对称的另一侧必有一个虚的力点,二者的合力为零。所谓“处处总此一虚实”,是说所有的招式都不例外。
 
  所谓“实”还是比较容易理解,“实”就是我们的身体向对手发出的力量,是主动的攻击。不管用身体的什么部位,拳打脚踢,肩靠肘击。也无论朝着哪个方位,上下,左右,还是前后。
 
  虚就是空,是用自己的身体给敌方布置一个陷阱。目的是让敌人的力量落空,或者说化掉对方的进攻力量。不丢不顶,粘黏联随是手段。
 
  实的拳头固然可以打人,让对手闪空再助其跌落则是艺术。也叫做化打一体或四两拨千斤。这也是太极拳功防技术的精髓。
 
  太极拳是一种“重意不重形”的武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的太极大师,即使是同门,即便是同一套拳架甚至同一个招式也会打出不同的风格和形态来。那并不能说明谁对谁错。他们可能都是对的,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想法各有侧重罢了。
 
  比如打野马分鬃这个动作,本身就有靠和趔两种打法,怎么打就取决于你的“意”。而靠和趔这两种打法因劲点不同对身体的要求是有区别的。所以有些时候有些人会说,“那谁他打的不对”。其实都是对的,可能就是意的区别。有些高手练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无形无相,但永远不会无意。
 
  遗憾的是,今天的习拳者,多数只得其形而不得其意。或者说他们的意不是太极拳中的意,而是舞蹈表演的意。他们的想法和太极拳的意相去甚远。
 
  他们摆出着“白鹤亮翅”;“弯弓射虎”;“手挥琵琶”等优美的定式,(没错,是摆出。)却未必知道这些招式的用法意义,既不明白其劲路,也分不清虚实,更不懂得还可以变化。他们非常认真的把拳练成了体操和舞蹈,甚至练成了木偶剧。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