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是夏天的主气,为火热之气所化。暑邪致病有严格的季节性,《素问?热论》有云:“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故暑病独见于夏令,暑不产生于体内。故无内暑、外暑之分。
中医认为,伤暑有阴、阳之分,“动而得之者为阳暑”,“静而得之者为阴暑”,我们平时所指的中暑大多指阳暑。著名医家张景岳曾说:“暑月受寒,故名阴暑;暑月受热,故名阳暑。”
1
阳暑
《景岳全书》卷十五:“阳暑者,乃因暑而受热者也。在仲景即谓之中暍。
凡以盛暑烈日之时,或于长途,或于田野,不辞劳苦,以致热毒伤阴,而病为头痛,烦躁,肌体大热,大渴,大汗,脉浮,气喘,或无气以动等证,此以暑月受热,故名阳暑。治宜察气之虚实,火之微甚,或补或清,以固其气。”
阳暑多由夏季长时间处于烈日下或高温、热幅射环境,感受炎热曝哂而发病的伤暑证。是由于动而得之,故名“阳暑”。
患者多在烈日下劳作,或长途行走,或因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突然出现头晕胸闷、高热汗出、体若燔炭、面红目赤、烦躁不安、大渴大汗、喘促气粗,且舌红苔黄少津,脉洪数等,这种中暑往往病情重而危急。
阳暑主要病状有高热、心烦、口渴、大汗、舌苔黄干,脉洪数等。
阳暑问题,通常是见于长时间在太阳暴晒下的劳动者、运动人士,症状是头晕倦怠、口渴身热等,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兼休息,甚至会出现热衰竭和休克,危及生命安全。
2
阳暑辨证论治
夏季中暑分为先兆中暑(又名伤暑)、轻度中暑(又名冒暑),以及重度中暑。
先兆中暑
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烦渴、自汗、头晕眼花、胸闷心悸、背寒、疲乏、恶心、体温正常或略升高等。
这时我们应该及时将病人扶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躺着休息。解开衣扣,有助于病人呼吸和散热。可用扇子或湿毛巾给病人散热或降温。同时给病人喝一些淡盐水或含盐的清凉饮料,以补充流失体液。这样一般情况下症状会很快缓解并消失。
轻症中暑
除了有先兆中暑的各种症状外,还有伴随有体温上升、面色潮红、大汗、皮肤灼热或面色苍白、呕吐、四肢湿冷、脉博加速等情况。
此时除迅速采取上述处理外,还可给病人服人丹、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水,并针刺或指压人中、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位。若病情无好转,应立即送医院诊治。
重症中暑
重度中暑除有上述情况外也体热衰竭,患者會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胡言乱語、昏迷、抽筋。
当程度达到重症中暑的时候,遇此情况,除迅速将病人抬至阴凉处,采取上述简短急救外,应立即送病人去医院,进行专业治疗。
重症中暑有3个类型,以下是它们的标志性症状:
热痉挛——头痛,头晕,肢体、腹壁肌群的痛性痉挛
热衰竭——疲乏,心率加快,血压下降,或晕厥
热射病——CBT(直肠体温)>40℃,神志障碍
治疗阳暑主要以清热解暑为主,可用张仲景的白虎汤。
药物组成为生石膏50克(先煎),鲜芦根、生地黄30克,竹叶心、知母各10克,荷叶1张,西瓜皮1块,生甘草8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如热极生风、四肢抽搐者,可加钩藤(后下)、地龙、菊花各10克,以熄风止痉,必要时,加用羚羊角粉冲服;如热盛伤津,出现舌红、口干、多汗,可加沙参、麦冬、五味子、太子参各10克,以益气养阴。神志昏迷者,用牛黄清心丸或紫雪丹、安宫牛黄丸等,以醒脑开窍;如出现面唇青紫、肢冷脉微者,可用参附汤救逆固脱。
——选自:大众卫生报,2014年7月31日,第006版
3
阴暑
阳暑是指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暴晒出现的中暑现象,而人们却往往忽略了阴暑。
大部分中暑现象的原因是阴暑。人们一般对阳暑的防治较为重视,但对阴暑证往往认识不足,正如《时病论》所说:“暑热逼人者,畏而可避,可避者犯之者少。阴寒袭人者,快而莫知。莫知则犯之者多,故病暑者,阴暑居其八九。”
阴暑病机——暑热在内、寒湿在外
所谓“阴暑”,是指“暑热在内、寒湿在外”,很多阴暑是夏日人们由于过度避热贪凉而致。如:在外面暴晒回来突然进入空调房,在室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洗澡,或是快速饮食大量冷饮;晚上睡觉开冷气等等原因都可导致邪气侵体而引发阴暑。
明代张景岳指出:“阴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故名阴暑。”所以,阴暑是夏季气候炎热,而又乘凉饮冷,感受风寒所致病变。换而言之,阴暑的致病原因不单纯是暑邪,而兼有寒和湿,所以阴暑不像中暑那样明朗化和发病急骤。
阴暑的症状表现既有口渴、心烦、呕恶胸闷等暑湿之象,又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脉浮等风寒外束之症。
阴暑的特点是头晕、恶心、乏力、没食欲、大便稀、舌苔腻,贪凉喜冷饮的人更容易罹患。阴暑发展比较缓慢,常持续好几天。桑拿天里感觉头重、恶心、身重,往往是中阴暑的先兆。
4
治疗阴暑主要以解表清暑为主
《时病论》张介宾曰:“今之人治暑者,但见发热头痛等证,则必曰此中暑也,而所用无非寒凉,其不达也亦甚矣。”江诚亦说∶“介宾先生谓阴暑多于阳暑,最为确切。今人治暑不别阴阳,一见发烧,遂投凉药,若此贸贸,则害人匪浅矣。”充分说明了暑气袭人,因人体质不同而临床表现也不同,为辨治暑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阴暑由受寒而来,在原因上有内、外之分,一是热后在外感受寒邪,一是热后过食寒凉。
新加香薷饮,治疗阴暑
(《温病条辨》卷1)
[组成]香薷二钱(6g)银花三钱(9g)鲜扁豆花三钱(9g)厚朴二钱(6g)连翘二钱(6g)
[用法]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得汗,止后服;不汗再服,服尽不汗,更作服。
[功用]祛暑解表,清热化湿。
[主治]暑湿兼寒证。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口渴面赤,胸闷不舒,身重酸痛,小便赤涩,舌红,苔白腻,脉浮而数者。
[病机分析]本方所治证候乃暑湿内蕴而兼寒邪外束。多缘夏月先受暑湿,复因起居不慎,乘凉饮冷而感受寒邪,酿成暑湿为寒所遏之证。寒邪犯表,卫阳被郁,腠理不开,故恶寒,头痛,无汗;暑热内郁,无从泻越,故发热,面赤,口渴;暑为寒遏,湿滞肌腠,故身重酸痛;暑湿内郁,故胸中烦闷,而小便赤涩;舌红,苔白腻,脉浮而数,均为暑湿为寒所遏之象。
[配伍意义]本方为暑、湿、寒三气交感,表里同病而设。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为清温合用,以清为主,银花、连翘之凉,正合暑为阳邪,非凉不清之旨,香薷、厚朴之温,正合湿为阴邪,非温不化之旨;二为集一派辛味药,辛温以散在表之寒邪、化内蕴之湿滞,辛凉以清内郁之暑热。
5
预防阴暑——防护为主,解表清暑为辅
预防阴暑要注意不能过于贪凉,露宿或通宵达旦地使用电扇、空调,节制生冷饮食和大汗之后冷水淋浴。特别是老人、儿童、孕产妇、体弱及患有宿疾者,容易诱发此症,尤应加强防护。
治疗阴暑主要以解表清暑为主,首选藿香正气类药,具有散寒化湿、和中祛暑的作用,适用于因过度避热贪凉引起的“阴暑”,表现为头痛身重、四肢酸痛、怕冷发热、无汗等,有的还伴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症状。
一旦患阴暑,治疗宜用解表化湿之法,可选用中成药六一散、藿香正气丸(水)内服。
或用中药香薷、桔梗、杏仁、陈皮、藿香、淡豆豉,水煎温服,1日2次;或选用香薷、厚朴、扁豆花、苏叶、佩兰、陈皮、茯苓,水煎温服,1日2次。头重如裹者,可加羌活、蔓荆子;寒邪犯胃,致胃气当降不降,腹部胀满,纳食不香者,可加草豆蔻、法半夏、神曲。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刮痧防暑
三伏天湿气重,易出现呕恶头昏等病症,可采取刮痧办法。具体是用刮痧板或酒精消毒过的纱布,上下刮背脊两侧,或肋骨两侧或额头,出现紫暗色即可,也可涂上清凉油刮。或服用藿香正气丸(水),多喝绿豆汤、荷叶、藿香代茶饮,出汗多要及时补充淡盐水。
附:摘自罗大伦频道
不过中暑也不可怕,刮痧急救简易方便,如果身边有人中暑了,就给他刮拭以下穴位吧:
大椎穴
大椎穴在脊柱区,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简易取穴法:正坐低头,脊柱在脖子处就会出现凸起,其中最大的凸起下方就是本穴。中暑的病因病机为感受暑热之邪,闭塞清窍,清升浊降失疗,导致阴阳气血失和。大椎穴有调和阴阳之功,清热解表,所以可治疗中暑。
委中穴
委中穴也是膀胱经上的穴位,在膝后区,腘横纹的中点。委中穴是膀胱经的合穴,膀胱经的两条支脉在此穴处相合,所以在此处刮痧可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清热凉血,开窍启闭,定志安神。
尺泽穴
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中。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者说是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在此处刮痧可调理肺气,清热和中。
将中暑者扶至阴凉通风处,刮痧时使用泻法,即重刮主穴。
兼有胸闷者,加膻(dàn)中;
兼有头痛者,加印堂、太阳;
兼有昏迷者,加掐人中。
上述操作后,若条件许可,可给予刮痧者清凉饮料,帮助中暑者恢复。绿豆汤西瓜汁都是很好的选择。多数病人刮后就可以感到头脑清醒。但如病情较重或刮痧无效,则应及早找医生诊治,以免耽误病情。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5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8.8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6.5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6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5.2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5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5.5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8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肠胃型感冒见上述症候者。
健客价: ¥8.7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1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8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5